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42 (1700-1725).djvu/1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馬前後左右,有先鋒、遠探、攔子馬各十數人,在先鋒 前後二十餘里,全副衣甲,夜中每行十里「或五里,少 駐下馬,側聽,無有人馬之聲,有則擒之,力不可敵。飛 報先鋒,齊力攻擊,如有大軍走報主帥,敵中虛實,動 必知之。」軍行當道,「州城防守堅固,不可攻擊,引兵過 之,恐敵人出城邀阻」,乃圍射鼓譟,詐為攻擊。敵方閉 城固守,前路無阻,引兵進,分兵抄截,使隨處州城隔 絕不通,孤立無援。所過大「小州城,至夜恐城中出兵 突擊,及與鄰州計會。軍馬甲夜,每城以騎兵百人,去 城門左右百餘步,被甲執兵,立馬以待,兵出力不能 加,馳還勾集眾兵與戰。左右官道斜徑山路河津,夜 中並遣兵巡守。其打草穀家丁,各衣甲持兵,旋團為 隊,必先砍伐園林,然後驅掠老幼,運土木填壕塹。」攻 城之際,必使先登,矢石擂木併下,止傷老幼。又于本 國州縣起漢人鄉兵萬人隨軍,專伐園林,填道路御 寨及諸營壘,唯用桑柘梨栗,軍退縱火焚之。敵軍既 陣,料其陣勢小大,山川形勢,往回道路,救援捷徑,漕 運所出,各有以制之。然後于陣四面列騎為隊,每隊 五七百人,十隊為一道,十道當一面,各有主帥,最先 一隊,走馬大譟,衝突敵陣。得利則諸隊齊進,若未利, 引退第二隊繼之。「退者息馬飲水。」諸道皆然。更退 迭進,敵陣不動,亦不力戰,歷二三日,待其困憊。又令 「打草穀家丁,馬施雙箒,因風疾馳,揚塵敵陣,更互往 來,中既饑疲,目不相睹,可以取勝。若陣南獲勝,陣北 失利,主將在中,無以知之,則以本國四方山川」為號, 聲以相聞,得相救應。若帝不親征,重臣統兵不下十 五萬眾,三路往還,北京會兵,進以九「月,退以十二月, 行事次第皆如之。若春以正月,秋以九月,不命都統, 止遣騎兵六萬,不許深入」,不攻城池,不伐林木,但于 界外三百里內,耗蕩生聚,不令種養而已。軍入南界, 步騎車帳,不循阡陌,三道將領各一人,率攔子馬各 萬騎,支散游奕,百十里外更迭覘邏,及暮以吹角為 號,眾即頓舍,環繞御帳,自近及遠,折木梢屈為弓子 鋪,不設鎗營塹柵之備。每軍行,鼓三伐,不問晝夜,大 眾齊發。未遇大敵,不乘戰馬,俟近敵師,乘新羈馬,蹄 有餘力,成列不戰,退則乘之。多伏兵,斷糧道,冒夜舉 火,上風曳柴,饋餉自齎,散而復聚。善戰能寒,「此兵之 所以彊也。」

御帳親軍漢武帝多行幸之事,置期門、佽飛、羽林之 目,天子始有親軍。唐太宗加親勳翊千牛之衛,布腹 心之地,防衛密矣。遼太祖宗室盛彊,分迭剌部為二, 宮衛內虛,經營四方,未遑鳩集。皇后述律氏居守之 際,摘蕃漢精銳為屬珊軍,太宗益選天下精甲置諸 爪牙為皮室軍,合騎五十萬,國威壯矣。

大帳皮室軍,太宗置,凡三十萬騎。

「屬珊軍地,皇后置。」二十萬騎。

宮衛騎軍太祖以迭剌部受禪,分本部為五院,六院 統以皇族,而親衛缺然,乃立斡魯朵法,裂州縣,割戶 丁,以彊幹弱枝,詒謀嗣續,世建宮衛,入則居守,出則 扈從,葬則因以守陵。有兵事則五京二州各提轄司 傳檄而集,不待調發,州縣部族十萬騎軍已立具矣。 恩意親洽,兵甲犀利,教練完習,簡天下精銳聚之腹 「心之中,懷舊者歲深,增新者世盛,此軍制之良者也。」 弘義宮正丁一萬六千,蕃漢轉丁一萬四千,騎軍六 千

長寧宮:正丁一萬四千,蕃漢轉丁一萬二千,騎軍五 千。

永興宮:正丁六千,蕃漢轉丁一萬四千,騎軍五千。 積慶宮:正丁一萬,蕃漢轉丁一萬六千,騎軍八千。 延昌宮:正丁二千,蕃漢轉丁六千,騎軍二千。

彰愍宮,正丁一萬六千,蕃漢轉丁二萬,騎軍一萬。 崇德宮,正丁一萬二千,蕃漢轉丁二萬,騎軍一萬。 興聖宮,正丁二萬,蕃漢轉丁四萬,騎軍五千。

延慶宮:正丁一萬四千,蕃漢轉丁二萬,騎軍一萬。 太和宮:正丁二萬,蕃漢轉丁四萬,騎軍一萬五千。 永昌宮:正丁一萬四千,蕃漢轉丁二萬,騎軍一萬。 敦睦宮:正丁六千,蕃漢轉丁一萬,騎軍五千。

文忠王府,正丁一萬,蕃漢轉丁一萬六千,騎兵一萬。 十二宮一府,自上京至南京總要之地,各置提轄司 重地每宮皆置內地一二而已。太和、永昌二宮,宜與 興聖、延慶同。《舊史》不見提轄司,蓋闕文也。

南京:弘義宮提轄司。「長寧宮提轄司。永興宮提轄司。 積慶宮提轄司。延昌宮提轄司。彰愍宮提轄司。崇德 宮提轄司。興聖宮提轄司。延慶宮提轄司。敦睦宮提 轄司。」文忠王府提轄司。

西京:弘義宮提轄司。「長寧宮提轄司。永興宮提轄司。 積慶宮提轄司。彰愍宮提轄司。崇德宮提轄司。延慶 宮提轄司。文忠王府提轄司。」

奉聖州:「弘義宮提轄司。長寧宮提轄司。永興宮提轄 司。積慶宮提轄司。彰愍宮提轄司。崇德宮提轄司。興 聖宮提轄司。延慶宮提轄司。文忠王府提轄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