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0 (1700-1725).djvu/11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分部諸將,鎮撫山越,討不從命。十三年春,權復征黃

祖,祖先遣舟兵拒軍,都尉呂蒙破其前鋒,而凌統、董 襲等「盡銳攻之,遂屠其城。祖挺身亡走,騎士馮則追 梟其首,擄其男女數萬口。」是歲,使賀齊討黟、歙,分歙 為始新、新定、犁陽、休陽縣,以六縣為新都郡。荊州牧 劉表死,魯肅乞奉命弔表二子,且以觀變。肅未到而 曹公已臨其境。表子琮舉眾以降,劉備欲南濟江,肅 與相見,因傳權旨,為陳成敗。備進住夏口,「使諸葛亮 詣權,權遣周瑜、程普等行。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 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惟瑜肅執拒 之,議意與權同。瑜、普為左右督,各領萬人,與備俱進, 遇於赤壁,大破曹公軍。公燒其餘船引退。士卒饑疫, 死者大半。備、瑜等復追至南郡,曹公遂北還,留曹仁、 徐晃於江陵,使樂進守襄陽。」 按《周瑜傳》,「十三年春, 權討江夏,瑜為前部大督。其年九月,曹公入荊州,劉 琮舉眾降曹公,得其水軍船步兵數十萬。將士聞之, 皆恐懼,延見群下,問以計策。議者咸曰:『曹公豺虎也, 然託名漢相,挾天子以征四方,動以朝廷為辭,今日 拒之,事更不順。且將軍大勢可以拒操者,長江也。今 操得荊州,奄有其地。劉表治水軍,蒙衝鬥艦乃以千 數,操悉浮以沿江,兼有步兵,水陸俱下。此為長江之 險,已與我共之矣。而勢力眾寡,又不可論。愚謂大計 不如迎之』。」瑜曰:「不然。操雖託名漢相,其實漢賊也。將 軍以神武雄才,兼杖父兄之烈,割據江東,地方數千 里,兵精足用,英雄樂業,尚當橫行天下,為漢家除殘 去穢,況操自送死而可迎之邪?」請為將軍籌之。今使 北土已安,操無內憂,能曠日持久,來爭疆埸,又能與 我校勝負於船楫,可乎?今北土既未平安,加馬超、韓 遂尚在關西,為操後患,且舍鞍馬,杖舟楫,與吳、越爭 衡,本非中國所長。又今盛寒,馬無槁草,驅中國士眾, 遠涉江湖之間,不習水土,必生疾「病。此數四者,用兵 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將軍禽操,宜在今日。瑜請得 精兵三萬人,進住夏口,保為將軍破之。」權曰:「老賊欲 廢漢自立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今數雄已 滅,惟孤尚存。孤與老賊勢不兩立,君言當擊,甚與孤 合,此天以君授孤也。」時劉備為曹公所破,欲引南渡 江,與魯肅遇於當陽,遂共圖計,因進住夏口,遣諸葛 亮詣權。權遂遣瑜及程普等與備併力逆曹公,遇於 赤壁。時曹公軍眾已有疾病,初一交戰,公軍敗退,引 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 與持久。然觀操軍方連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 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又豫備走舸, 各繫大船後,因引次俱前。曹公軍吏士皆延頸觀望, 指言蓋降。蓋放諸船,同時發火。時風盛猛,悉延燒岸 上營落。頃之,煙炎張天,人馬燒溺死者甚眾,軍遂敗 退,還保南郡。備與瑜等復共追之。曹公留曹仁等守 江陵城,徑自北歸。瑜與程普又進南郡,與仁相對,各 隔大江。兵未交鋒,瑜即遣甘寧前據𡗝陵,仁分兵騎 別攻圍寧。寧告急於瑜,瑜用呂蒙,訃留凌統以守其 後,身與蒙上救寧。寧圍既解,乃渡屯北岸,克期大戰。 瑜親跨馬櫟陣,會流矢中右脅,瘡甚,便還後。仁聞瑜 臥未起,勒兵就陣。瑜乃自興,案行軍營,激揚吏士,仁 由是遂退。權拜瑜偏將軍,領南郡太守。 按《江表傳》 曰:「孫權遣魯肅弔劉表二子,并令與備相結。肅未至, 而曹公已濟漢津。肅故進前與備相遇於當陽,因宣 權旨,論天下事勢,致殷勤之意。且問備曰:『豫州今欲 何至』?備曰:『與蒼梧太守吳臣有舊,欲往投之』。肅曰:『孫 討鹵聰明仁惠,敬賢禮士,江表英豪咸歸附之。已據 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今為君計,莫若遣腹心 使自結於東,崇連和之好,共濟世業,而云欲投吳臣, 臣是凡人,偏在遠郡,行將為人所併,豈足托乎』?」備大 喜,進住鄂縣,即遣諸葛亮隨肅詣孫權,結同盟誓。備 從魯肅計,進住鄂縣之樊口。諸葛亮詣吳未還,備聞 曹公軍下,恐懼,日遣邏吏於水次候望。權軍吏望見 瑜船,馳往白備。備曰:「何以知之?非青、徐軍邪?」吏對曰: 「以船知之。」備遣人慰勞之。瑜曰:「有軍任不可得委署。 儻能屈威誠,副其所望。」備謂關羽、張飛曰:「彼欲致我, 我今自結託於東而不往,非同盟之意也。」乃乘單舸 往見瑜,問曰:「今拒曹公,深為得計。戰卒有幾?」瑜曰:「三 萬人。」備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觀瑜破之。」備 欲呼魯肅等共會,語瑜曰:「受命不得妄委署,若欲見 子敬,可別過之。又孔明己俱來,不過三兩日到也。」備 雖深愧異瑜,而心未許之,能必破北軍也。故羌池在 後將二千人,與羽飛俱未肯係瑜,蓋為進退之計也。

按:《魏志太祖本紀》注:「《山陽公載記》:公船艦為備所。」

燒,引軍從華容道步歸,遇泥濘,道不通天,又大風,悉 使羸兵負草填之,騎乃得過。羸兵為人馬所蹈藉,陷 泥中死者甚眾。軍既得出,公大喜。諸將問之,公曰:「劉 備,吾儔也,但得計少晚。向使早放火,吾徒無類矣。」備 尋亦放火,而無所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