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0 (1700-1725).djvu/2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越也,從而伐齊,既勝齊人於艾陵,還為越王禽三渚 之浦。智氏之信韓、魏也,從而伐趙,攻晉陽城,勝有日 矣,韓、魏叛之,殺智伯瑤於鑿臺之下。今王妒楚之不 毀也,而忘毀楚之彊韓、魏也,臣為王慮而不取也。《詩》 云:「大武遠宅而不涉。」從此觀之,楚國援也;鄰國,敵也。 《詩》云:「趯趯毚兔,遇犬獲之。他人有心,予忖度之。」今王 中道而信韓、「魏之善王也,此正吳之信越也。臣聞之, 敵不可假,時不可失。」臣恐韓、魏卑辭除患,而實欲欺 大國也。何則?王無重世之德於韓、魏,而有累世之怨 焉。夫韓、魏父子兄弟接踵而死于秦者,將十世矣。本 國殘,社稷壞,宗廟毀,刳腹絕腸,折頸摺頤,首身分離, 暴骸骨於草澤,頭顱僵仆,相望於境,父子老弱係「脰 束手為群虜者,相及于路,鬼神孤傷,無所血食,人民 不聊生,族類離散,流亡為僕妾者,盈滿海內矣。故韓、 魏之不亡秦社稷之憂也。今王資之與攻楚,不亦過 乎?且王攻楚將惡出兵?王將借路於仇讎之韓、魏乎? 兵出之日而王憂其不返也,是王以兵資於仇讎之 韓、魏也。王若不借路於仇讎之韓、魏,必攻隨水右壤。 隨水右壤,此皆廣川大水,山林谿谷,不食之地也。王 雖有之,不為得地,是王有毀楚之名而無得地之實 也。且王攻楚之日,四國必悉起兵以應王,秦、楚之兵 搆而不離,魏氏將出而攻留、方與、銍、湖陵、碭、蕭、相,故 宋必盡。齊人南面攻楚,泗上必舉。此皆平原四達,膏 腴之地,而使獨攻,王破楚以肥韓、魏於中國而勁齊, 韓、魏之彊足以校於秦。齊南以泗水為境,東負海,北 倚河,而無後患。天下之國,莫彊於齊、魏,齊、魏得地葆 利,而詳事下吏,一年之後,為帝未能,其於禁王之為 帝有餘矣。夫以王壤土之博,人徒之眾,兵革之彊,壹 舉事而樹怨於楚,遲令韓、魏歸帝重於齊,是王失計 也。」臣為王慮,莫若善楚。秦、楚合而為一以臨韓,韓必 斂手。王施以東山之險,帶以曲河之利,韓必為關內 之侯。若是而王以十萬戍鄭,梁氏寒心,許、鄢陵嬰城, 而上蔡、召陵不往來也。如此而魏亦關內侯矣。王壹 善楚,而關內兩萬乘之主注地於齊,齊右壤可拱手 而取也。王之地一經兩海,要約天下,是「燕、趙無齊、楚, 齊、楚無燕、趙也,然後危動燕、趙,直搖齊、楚,此四國者 不待痛而服矣。」昭王曰:「善。」於是乃止白起而謝韓、魏, 發使賂楚,約為與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