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者降下郡國。 按《王常傳》,常字顏卿,潁川舞陽人 也。王莽末,為弟報讎,亡命江夏。久之,與王鳳、王匡等 起兵雲杜綠林中,聚眾數萬人,以常為偏裨,攻傍縣。 後與成丹、張卬別入南郡藍口,號「下江兵。」王莽遣嚴 尢、陳茂擊破之。常與丹、卭收散卒入蔞、谿劫略鍾、龍 間,眾復振,引軍與荊州牧戰於上唐,大破之,遂北至 宜秋。是時漢兵與新市、平林眾俱敗於小長安,各欲 解去。伯升聞下江軍在宜秋,即與光武及李通俱造 常壁,曰:「願見下江一賢將,議大事。」成丹、張卬共推遣 常。伯升見常,說以合從之利。常大悟曰:「王莽篡弒,殘 虐天下,百姓思漢,故豪傑並起。今劉氏復興,即真主 也。誠思出身為用,輔成大功。」伯升曰:「如事成,豈敢獨 饗之哉!」遂與常深相結而去。常還,具為丹、卬言之,丹、 卬負其眾,皆曰:「大丈夫既起,當各自為主,何故受人 制乎!」常心獨歸漢,乃稍說其將帥曰:「往者成、哀衰微 無嗣,故王莽得承間篡位。既有天下,而政令苛酷,積 失百姓之心。民之謳吟思漢,非一日也,故使吾屬因 此得起。夫民所怨者,天所去也;民所思者,天所與也。 舉大事,必當下順人心,上合天意,功乃可成。共負強 恃勇,觸情恣欲,雖得天下,必復失之。以秦項之勢,尚 至夷覆,況今布衣,相聚草澤,以此行之,滅亡之道也。 今南陽諸劉,舉宗起兵,觀其來議事者,皆有深計大 慮,王公之才,與之并合,必成大功,此所以祐吾屬也。」 下江諸將,雖屈強少識,然素敬常,乃皆謝曰:「無王將 軍,吾屬幾陷於不義,願敬受教。」即引兵與漢軍及新 市、平林合,於是諸部齊心同力,銳氣益壯,遂俱進,破 殺甄阜、梁丘賜。 按《齊武王縯傳》,漢軍大敗,還保棘 陽。阜、賜乘勝留輜重於藍鄉,引精兵十萬南渡潢、淳 水,臨泚水,阻兩川間為營,絕後橋,示無還心。新市、平 林見漢兵數敗,阜、賜軍大至,各欲解去,伯升甚患之。 會下江兵五千「餘人至宜秋,乃往為說合」,從之。埶下 江從之。伯升於是大饗軍士,設盟約,休卒三日,分為 六部,潛師夜起,襲取藍鄉,盡獲其輜重。明旦,漢軍自 西南攻甄阜,下江兵自東南攻梁丘賜。至食時,賜陳 潰,阜軍望見散走;漢兵急追之,卻迫潢、淳水,斬首溺 死者二萬餘人,遂斬阜、賜。王莽納言將軍嚴尢、秩宗 將軍陳茂聞阜、賜軍敗,引欲據宛。伯升乃陳兵誓眾, 焚積聚,破釜甑,鼓行而前,與尢、茂遇育陽下,戰,大破 之,斬首三千餘級,尢、茂棄軍走,伯升遂進圍宛,自號 「柱天大將軍。」王莽素聞其名,大震懼,購伯升邑五萬 戶,黃金十萬斤,位上公。使長安中官署及天下鄉亭 皆畫伯升像於塾,旦起射之。自阜、賜死後,百姓日有 降者,眾至十餘萬。諸將會議立劉氏以從人望,豪傑 咸歸於伯升,而新市、平林將帥樂放縱,憚伯升威明 而貪聖公懦弱,先共定策立之,然後使騎召伯升示 其議。伯升曰:「諸將軍幸欲尊立宗室,其德甚厚,然愚 鄙之見,竊有未同。今赤眉起青、徐,眾數十萬,聞南陽 立宗室,恐赤眉復有所立,如此必將內爭。今王莽未 滅,而宗室相攻,是疑天下而自損權,非所以破莽也。 且首兵唱號,鮮有能遂,陳勝、項籍,即其事也。春陵去 宛三百里耳,未足為功,遽自尊立,為天下準的,使後 人得承吾敝,非計之善者也。今且稱王以號令,若赤 眉所立者賢,相率而往從之。若無所立,破莽降赤眉, 然後舉尊號,亦未晚也。願各詳思之。」諸將多曰:「善。」將 軍張卬拔劍擊地曰:「疑事無功,今日之議,不得有二。」 眾皆從之。聖公既即位,拜伯升為大司徒,封漢信侯。 由是豪傑失望,多不服。平林後部攻新野不能下。新 野宰登城言曰:「得司徒劉公一信,願先下。」及伯升軍 至,即開城門降。五月,伯升拔宛。六月,光武破王尋、王 邑,自是兄弟威名益甚。更始君臣不自安,遂共謀誅 伯升,乃大會諸將,以成其計。更始取伯升寶劍視之, 繡衣御史申屠建隨獻玉玦,更始竟不能發。及罷會, 伯升舅樊宏謂伯升曰:「昔鴻門之會,范增舉玦以示 項羽。今建此意,得無不善乎?」伯升笑而不應。初,李軼 諂事更始貴將,光武深疑之,常以戒伯升曰:「此人不 可復信。」又不受。伯升部將宗人劉稷,數陷陳潰圍,勇 冠三軍。時將兵擊魯陽,聞更始立,怒曰:「本起兵圖大 事者,伯升兄弟也。今更始何為者耶?」更始君臣聞而 心忌之,以稷為抗威將軍,稷不肯拜。更始乃與諸將 陳兵數千人,先收稷,將誅之。伯升固爭,李軼、朱鮪因 勸更始并「執伯升,即日害之。」 按《劉元傳》,「元字聖公, 光武族兄也。弟為人所殺,聖公結客欲報之。客犯法, 聖公避吏於平林,吏繫聖公父子張聖公詐死,使人 持喪歸舂陵,吏乃出子張,聖公因自逃匿。王莽末,南 方饑饉,人庶群入野澤,掘鳧茈而食之,更相侵奪。新 市人王匡、王鳳為平理爭訟,遂推為渠帥,眾數百人。」 於是諸亡命馬武王常成丹等往從之,共攻離鄉聚, 藏於綠林中,數月間至七八千人。地皇二年,荊州牧 某發奔命二萬人攻之。匡等相率迎擊於雲杜,大破 牧軍,殺數千人,盡獲輜重。遂攻拔竟陵,轉擊雲杜、安 陸,多略婦女,還入綠林中,至有五萬餘口,州郡不能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0 (1700-1725).djvu/72
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