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0 (1700-1725).djvu/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郯人也。祖父嘉,光祿勳。虞初舉孝廉,稍遷幽州刺史, 邊民感其德化。自鮮卑、烏桓、夫餘、穢貊之輩,皆隨時 朝貢,無敢擾邊者,百姓歌悅之。公事去官。中平初,黃 巾作亂,攻破冀州諸郡,拜虞甘陵相,綏撫荒餘,以蔬 儉率下。遷宗正。後車騎將軍張溫討賊,邊章等發幽 州烏桓三千突騎,而牢稟逋懸,皆畔還本國。前中山 相張純私謂前太山太守張舉曰:「今烏桓既畔,皆願 為亂,涼州賊起,朝廷不能禁。又洛陽人妻生子兩頭, 此漢祚衰盡,天下有兩主之徵也。子若與我共率烏 桓之眾以起兵,庶幾可定大業。」舉因然之。四年,純等 遂與烏桓大人共連盟,攻薊下,燔燒城郭,擄略百姓, 殺護烏桓校尉箕稠、右北平太守劉政、遼東太守陽 終等,眾至十餘萬,屯肥如。舉稱天子,純稱彌天將軍、 安定王。移書州郡,云舉當代漢,告天子避位,敕公卿 奉迎。純又使烏桓峭王等步騎五萬入青、冀二州,攻 破清河、平原,殺害吏民。朝廷以虞威信素著,恩積北 方,明年,復拜幽州牧。虞到薊,罷省屯兵,務廣恩信。遣 使告峭王等,以「朝恩寬弘,開許善路。」又設賞購舉純。 舉、純走出塞,餘皆降散。純為其客王政所殺,送首詣 虞,靈帝遣使封容丘侯。 按《皇甫嵩傳》,「『五年,涼州賊 王國圍陳倉,復拜嵩為左將軍,督前將軍董卓各率 二萬人拒之。卓欲速進赴陳倉,嵩不聽。卓曰:智者不 後時,勇者不留決,速救則城全,不救則城滅,全滅之 埶,在於此也』。嵩曰:不然。百戰百勝,不如不戰而屈人 之兵,是以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我, 可勝在彼。彼守不足,我攻有餘,有餘者動於九天之 上,不足者陷于九地之下。今陳倉雖小,城守固備,非 九地之陷也;王國雖強,而攻我之所不救,非九天之 埶也。夫埶非九天,攻者受害;陷非九地,守者不拔。國 今已陷受害之地,而陳倉保不拔之城,我可不煩兵 「動眾,而取全勝之功,將何救焉?」遂不聽。王國圍陳倉, 自冬迄春,八十餘日,城堅守固,竟不能拔。賊眾疲敝, 果自解去。嵩進兵擊之,卓曰:「不可。《兵法》,窮寇勿追,歸 眾勿迫。今吾追國,是迫歸眾、追窮寇也。困獸猶鬥,蜂 蠆有毒,況大眾乎!」嵩曰:「不然。前吾不擊,避其銳也;今 而擊之,待其衰也。所擊疲兵,非歸眾也。國眾且走,莫 有鬥志,以整擊亂,非窮寇也。」遂獨進擊之,使卓為後 拒,連戰大破之,斬首萬餘級,國走而死。卓大慚恨,由 是忌嵩。

獻帝初平二年春二月袁術遣將孫堅與董卓將胡軫戰於陽人夏四月董卓入長安

按:《後漢書靈帝本紀》:「中平六年夏四月丙辰,帝崩于 南宮嘉德殿,皇子辯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太 后臨朝,大赦天下,改元為光熹。封皇弟協為勃海王, 後將軍袁隗為太傅,與大將軍何進參錄尚書事。秋 七月,徙渤海王協為陳留王。八月戊辰,中常侍張讓、 段珪等殺大將軍何進。於是虎賁中郎將袁術燒東」 西宮,攻諸宦者。庚午,張讓、段珪等劫少帝及陳留王 幸北宮德陽殿。何進部曲將吳匡與車騎將軍何苗 戰於朱雀闕下,苗敗,斬之。辛未,司隸校尉袁紹勒兵 收偽司隸校尉樊陵、河南尹許相及諸閹人,無少長 皆斬之。讓珪等復劫少帝、陳留王走小平津。尚書盧 植追讓珪等,斬數人,其餘投河而死。「帝與陳留王協 夜步,逐螢光行數里,得民家露車,共乘之。辛未還宮, 大赦天下。并州牧董卓殺執金吾丁原,董卓自為司 空。九月董卓廢帝為弘農王」 按《獻帝本紀》,中平六 年四月,少帝即位,封帝為渤海王,徙封陳留王。九月 甲戌即皇帝位。董卓弒皇太后何氏,自為太尉。冬十 一月董卓為相國。初平元年春正月,山東州郡起兵 以討董卓。董卓殺弘農王。二月,遷都長安。董卓驅徙 京師百姓悉西入關,自留屯畢圭苑。三月,車駕入長 安。己酉,董卓焚洛陽宮廟及人家。二年二月,董卓自 為太師。袁術遣將孫堅與董卓將胡軫戰於陽人,軫 軍大敗。夏四月,董卓入長安。 按《何進傳》,「進字遂高, 南陽宛人」也。異母女弟選入掖庭為貴人,有寵於靈 帝,拜進郎中。光和二年,貴人立為皇后。中平元年,黃 巾賊起,以進為大將軍,以功封慎侯。四年,滎陽數千 人攻燒郡縣,使進弟河南尹苗擊之,平定而還。拜車 騎將軍,封濟陽侯。五年,天下滋亂,望氣者以為京師 當有大兵,兩宮流血。大將軍司馬許涼、假司馬伍宕 說進曰:「太公《六韜》有天子將兵事,可以威厭四方。」進 以為然,入言之於帝。于是乃詔進大發四方兵,講武 於平樂觀下。起大壇,上建十二重五采華蓋,高十丈。 壇東北為小壇,復建九重華蓋,高九丈。列步兵騎士 數萬人,結營為陳。天子親出臨軍,駐大華蓋下,進駐 小華蓋下。禮畢,帝躬擐甲介馬,稱「無上將軍」,行陳三 匝而還,詔使進悉領兵屯於觀下。是時,置西園八校 尉,以小黃門蹇碩為上軍校尉,虎賁中郎將袁紹為 中軍校尉,屯騎都尉鮑鴻為下軍校尉,議郎曹操為 典軍校尉,趙融為助軍校尉,淳于瓊為佐軍校尉,又 有左右校尉。帝以蹇碩壯健而有武略,特親任之,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