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0 (1700-1725).djvu/9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安銅人、鍾虡、飛廉、銅馬之屬以充鑄焉。故貨賤物貴, 穀石數萬。又錢無輪郭文章,不便人用。時人以為秦 始皇見長人於臨洮,乃鑄銅人。卓,臨洮人也,而今毀 之,雖成毀不同,凶暴相類焉。卓素聞天下,同疾閹官, 誅殺忠良,及其在事,雖行無道,而猶忍性矯情,擢用 群士,乃任吏部尚書漢陽周珌、侍中汝南伍瓊、尚書 鄭公業、長史何顒等,以處士荀爽為司空。其染黨錮 者陳紀、韓融之徒,皆為列卿,幽滯之士,多所顯拔。以 尚書韓馥為冀州刺史,侍中劉岱為兗州刺史,陳留 孔伷為豫州刺史,潁川張咨為南陽太守,卓所親愛, 並不處顯職,但將校而已。初平元年,馥等到官,與袁 紹之徒十餘人各興義兵,同盟討卓,而伍瓊、周珌陰 為內主。初,靈帝末,黃巾餘黨郭太等復起西河白波 谷,轉寇太原,遂破河東,百姓流轉三輔,號為「白波賊」, 眾十餘萬。卓遣中郎將牛輔擊之,不能卻。及聞東方 兵起,懼,乃鴆殺弘農王,欲徙都長安。會公卿議,太尉 黃琬、司徒楊彪廷爭,不能得,而伍瓊、周珌又固諫之。 卓因大怒曰:「卓初入朝,二子勸用善士,故相從。而諸 君到官,舉兵相圖。此二君賣卓,卓何用相負!」遂斬瓊、 珌。而彪、琬恐懼,詣卓謝曰:「小人戀舊,非欲沮國事也。 請以不及為罪。」卓既殺瓊、珌,旋亦悔之。故表彪、琬為 光祿大夫。于是遷天子西都。初,長安遭赤眉之亂,宮 室營寺焚滅無餘,是時唯有高廟京兆府舍,遂便時 幸焉。後移未央宮,于是盡徙洛陽人數百萬口于長 安,步騎驅蹙,更相蹈藉,饑餓寇掠,積尸盈路。卓自屯 留畢圭苑中,悉燒宮廟、官府居家,二百里內無復孑 遺。又使呂布發諸帝陵及「公卿已下冢墓,收其珍寶。」 時長沙太守孫堅亦率豫州諸郡兵討卓。卓先遣將 徐榮、李蒙四出擄掠。榮遇堅於梁,與戰,破堅,生禽潁 川太守李旻,亨之。卓所得義兵士卒,皆以布纏裹,倒 立於地,熱膏灌殺之。時河內太守王匡屯兵河陽津, 將以圖卓。卓遣疑兵挑戰,而潛使銳卒從小平津過 津北,破之,死者略盡。明年,孫堅收合散卒,進屯梁縣 之陽人。卓遣將胡軫、呂布攻之。布與軫不相能,軍中 自驚,恐,士卒散亂。堅追擊之,軫、布敗走。卓遣將李傕 詣堅求和,堅拒絕不受。進軍大谷,距洛九十里。卓自 出與堅戰於諸陵墓間。卓敗走,卻屯澠池,聚兵於陝。 堅進洛陽宣陽城門,更擊呂布,布復破走。堅乃埽除 宗廟,平塞諸陵,分兵出函谷關,至新安、澠池間,以戳 卓後。卓謂長史劉艾曰:「關東諸將數敗矣,無能為也, 唯孫堅小戅,諸將軍宜慎之。」乃使東中郎將董越屯 澠池,中郎將段煨屯華陰,中郎將牛輔屯安邑,其餘 中郎將校尉,布在諸縣,以禦山東。 按《袁紹傳》,紹為 佐軍校尉,靈帝崩,紹勸何進徵董卓等眾軍,脅太后, 誅諸宦官,轉紹司隸校尉。及卓將兵至,騎都尉太山 鮑信說紹曰:「董卓擁制強兵,將有異志,今不早圖,必 為所制。其新至疲勞,襲之可禽也。」紹畏卓,不敢發。頃 之,卓議欲廢立,謂紹曰:「天下之主,宜得賢明。每念靈 帝,令人憤毒。董侯似可,今當立之。」紹曰:「今上富於《春 秋》,未有不善宣於天下。若公違禮任情,廢嫡立庶,恐 眾議未定。」卓按劍叱紹曰:「豎子敢然!天下之事,豈不 在我!我欲為之,誰敢不從!」紹詭對曰:「此國之大事,請 出與太傅議之。」卓復言劉氏種不足復遺。紹勃然曰: 「天下健者豈惟董公!」橫刀長揖徑出,懸節於上東門 而奔。冀州董卓購募求紹,時侍中周珌、城門校尉伍 瓊為卓所信待,瓊等陰為紹說卓曰:「夫廢立大事,非 常人所及。袁紹不達大體,恐懼出奔,非有他志。今急 購之,勢必為變。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於天下, 若收豪傑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則山東非公之 有也。不如赦之,拜一郡守,紹喜於免罪,必無患矣。」卓 以為然,乃遣授紹勃海太守,封邟鄉侯。紹猶稱兼司 隸。初平元年,紹遂以勃海起兵,與從弟後將軍術、冀 州牧韓馥、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陳留太守 張邈、廣陵太守張超、河內太守王匡、山陽太守袁遺、 東郡太守橋瑁、濟北相鮑信等,同時俱起,眾各數萬, 以討卓為名。紹與王匡屯河內,伷屯潁川,馥屯鄴,餘 軍咸屯酸棗,約盟遙推紹為盟主。紹自號車騎將軍, 領司隸校尉。董卓聞紹起山東,乃誅紹叔父隗及宗 族在京師者,盡滅之。卓乃遣大鴻臚韓融、少府陰循、 執金吾胡母斑、將作大匠吳循、越騎校尉王瑰譬解 紹等諸軍。紹使王匡殺斑、瑰、吳循等,袁術亦執殺陰 循,唯韓融以名德免。是時豪傑既多附紹,且感其家 禍,人思為報,州郡蜂起,莫不以袁氏為名。韓馥見人 情歸紹,忌方得眾,恐將圖己,常遣從事守紹門,不聽 發兵。橋瑁乃詐作三公移書,傳驛州郡,說董卓罪惡, 天子危逼,企望義兵,以釋國難。馥於是方聽紹舉兵, 乃謀於眾曰:「助袁氏乎?助董氏乎?」治中劉惠勃然曰: 「興兵為國,安問袁、董?」馥意猶深疑於紹,每貶節軍糧, 欲使離散。明年,馥將麴義反畔,馥與戰失利。紹既恨 馥,乃與義相結。 按《鄭太傳》,義兵起,卓乃會公卿,議 大發卒討之。群僚莫敢忤旨。公業恐其眾多益橫,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