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圖為邊害。渾遣揚州刺史應綽督淮南諸軍攻破
之,并破諸別屯,焚其積穀百八十餘萬斛,稻苗四千 餘頃,船六百餘艘。渾遂陳兵東疆,視其地形險易,歷 觀敵城,察攻取之勢。及大舉伐吳,渾率師出橫江,遣 參軍陳慎、都尉張喬攻尋陽、瀨鄉,又擊吳牙門將孔 忠,皆破之,獲吳將周興等五人,又遣殄吳護軍李純 據高望城,討吳將俞恭,破之,多所斬獲。吳厲武將軍 陳代、平鹵將軍朱明懼而來降。吳丞相張悌、大將軍 孫震等率眾數萬指城陽。渾遣司馬孫疇、揚州刺史 周浚擊破之,臨陣斬二將及首鹵七千八百級,吳人 大震。孫皓司徒何植、建威將軍孫晏送印節詣渾降。 既而王濬破石頭,降孫皓,威名益振。明日,渾始濟江, 登建業宮,釃酒高會。自以先據江上,破皓中軍,案甲 不進,致在王濬之後,意甚愧恨,有不平之色。頻奏濬 罪狀,時大譏之。帝下詔曰:「使持節、都督揚州諸軍事、 安東將軍、京陵侯王渾,督率所統,遂逼秣陵,令賊孫 皓救死自衛,不得分兵上赴,以成西軍之功。又摧大 敵,獲張悌,使皓塗窮勢盡,面縛乞降,遂平定秣陵,功 勳茂著。其增封八千戶,進爵為公,封子澄為亭侯,弟 湛為關內侯,賜絹八千匹,轉征東大將軍,復鎮壽陽。」
按《王濬傳》,「濬夜夢懸三刀於臥屋梁上,須臾又益。」
「一刀。」濬驚覺,意甚惡之。主簿李毅再拜賀曰:「三刀為 『州』字,又益一者,明府其臨益州乎!」及賊張弘殺益州 刺史皇甫晏,果遷濬為益州刺史。濬設方略,悉誅弘 等,以勳封關內侯。懷輯殊俗,待以威信,蠻夷徼外,多 來歸降。徵拜右衛將軍,除大司農。車騎將軍羊祜雅 知濬有奇略,及密表留濬,於是重拜益州刺史。武帝 謀伐吳,詔濬修舟艦。濬乃作大船連舫,方百二十步, 受二千餘人。以木為城,起樓櫓,開四出門,其上皆得 馳馬往來。又畫鷁首怪獸於船首,以懼江神。舟棹之 盛,自古未有。濬造船於蜀,其木柹蔽江而下。吳建平 太守吳彥取流柹以呈孫皓曰:「晉必有攻吳之計,宜 增建平兵。」建平不下,終不敢渡。皓不從。尋以謠言拜 濬為龍驤將軍、監益、梁諸軍事。時朝議咸諫伐吳,濬 乃上疏曰:「臣數參訪吳、楚同異,孫皓荒淫凶逆,荊、揚 賢愚莫不嗟怨。且觀時運,宜速征伐。若今不伐,天變 難預,令皓卒死,更立賢主,文武各得其所,則強敵也。 臣作船七年,日有朽敗;又臣年已七十,死亡無日。三 者一乖,則難圖也。誠願陛下無失事機。」帝深納焉。賈 充、荀勖陳諫以為不可,唯張華固請,又杜預表請,帝 乃發詔分命諸方節度。濬於是統兵,先在巴郡之所 全育者,皆堪徭役供軍。其父母戒之曰:「王府君生爾, 爾必勉之,無愛死也。」太康元年正月,濬發自成都,率 巴東監軍廣武將軍唐彬攻吳丹陽,剋之,擒其丹陽 監盛紀。吳人於江險磧要害之處,並以鐵鎖橫截之。 又作鐵錐,長丈餘,暗置江中,以逆距船。先是,羊祜獲 吳間諜,具知情狀,濬作大筏數十,亦方百餘步,縛草 為人,被甲持杖,令善水者以筏先行,筏遇鐵錐,錐輒 著筏去。又作火炬,長十餘丈,大數十圍,灌以麻油,在 船前,遇鎖,燃炬燒之。須臾,融液斷絕,於是船無所礙。 二月庚申,剋吳西陵,獲其鎮南將軍留憲、征南將軍 成據、宜都太守虞忠。壬戌,剋荊門、夷道二城,獲監軍 陸晏。乙丑,剋樂鄉,獲水軍督陸景。平西將軍施洪等 來降。乙亥,詔進濬為平東將軍、假節、都督益梁諸軍 事。濬自發蜀兵,不血刃攻無堅城,夏口、武昌無相支 抗,於是順流鼓棹,徑造三山。皓遣游擊將軍張象率 舟軍萬人禦濬,象軍望旗而降。皓聞濬軍旌旗器甲, 屬天滿江,威勢甚盛,莫不破膽。用光祿勳薛瑩、中書 令胡沖計,送《降文》於濬曰:「吳郡孫皓,𨙫頭死罪。昔漢 室失御,九州幅裂,先人因時略有江南,遂阻山河,與 魏乖隔。大晉龍興,德覆四海,闇劣偷安,未喻天命,至 於今者。猥煩六軍,衡蓋露次,遠臨江渚,舉國驚惶,假 息刻漏。敢緣天朝,含弘光大,謹遣私署太常張夔等 奉所佩璽綬,委質請命。」壬寅,濬入於石頭。皓乃備亡 國之禮,素車白馬,肉袒面縛,銜璧牽羊,大夫衰服,士 輿櫬。率其偽太子瑾、瑾弟魯王虔等二十一人,造於 壘門。濬躬解其縛,受璧焚櫬,送於京師,收其圖籍,封 其府庫,軍無私焉。帝遣使者犒濬軍。初,詔書使濬下 建平,受杜預節度;至秣陵,受王渾節度。預至江陵,謂 諸將帥曰:「若濬得下建平,則順流長驅,威名已著,不 宜令受制於我;若不能剋,則無緣得施節度。」濬至西 陵,預與之《書》曰:「足下既摧其西藩,便當徑取秣陵,討 累世之逋寇,釋吳人於塗炭。自江入淮,逾於泗、汴,泝 河而上,振旅還都,亦曠世一事也。」濬大悅,表陳預書。 及濬將至秣陵,王渾遣信要令蹔過論事,濬舉帆直 指報曰:「風利不得泊也。」王渾久破皓中軍,斬張悌等, 頓兵不敢進,而濬乘勝納降。渾恥而且忿,乃表濬違 詔不受節度,誣罪狀之。有司遂按濬檻車徵,帝弗許。
按《周浚傳》,「浚拜折衝將軍,揚州刺史,封射陽侯」 ,隨
王渾伐吳,攻破江西屯戍,與孫皓中軍大戰,斬偽丞 相張悌等首級數千,俘馘萬計,進軍屯於橫江。時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