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53 (1700-1725).djvu/3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車中,若輸材者入右銀臺門,約昏夜為變。有詰其載 者,韶謂謀覺,殺其人,出兵,大呼成列,浴堂門閉。時帝 擊毬清思殿,驚,將幸右神策。或曰:「賊入宮不知眾寡, 道遠可虞,不如入左軍,近且速。」從之。初,帝常寵右軍 中尉梁守謙,每游幸兩軍角戲,帝多欲右勝,而左軍 以為望。至是,存亮出迎,捧帝足泣,負而入。以五百騎 往迎二太后,比至而賊已斬關入清思殿,升御坐,盜 乘輿餘膳,揖元明偶食,且曰:「如占。」元明驚曰:「止此乎?」 韶惡之,悉以寶器賜其徒,攻弓箭庫,仗士拒之,不勝。 存亮遣左神策大將軍康藝全,將軍何文哲、宋叔夜、 孟文亮,右神策大將軍康志睦、將軍李泳、尚國忠率 騎兵討賊。日暮,射韶及元明皆死。始,賊入,中人倉卒 繇望仙門山奔,內外不知行在。遲明,盡捕亂黨,左右 軍清宮。車駕還,「群臣詣延英門見天子,然至者不十 一二,坐賊所入闌不禁者數十人,杖而不誅。」賜存亮 實封戶二百,梁守謙進開府儀同三司,它論功賞有 差。

文宗太和三年四月滄景節度使李祐擒李同捷歸京師殺之

按《唐書敬宗本紀》,寶曆二年四月「戊戌,橫海軍節度 使李全略卒,其子同捷反。」 按《文宗本紀》,太和元年 五月「丙子,橫海軍節度使烏重引討李同捷。十一月 庚辰,橫海軍節度使李寰討李同捷。」「二年七月辛丑, 魏博節度使史憲誠及同捷戰於平原,敗之。八月辛 巳,史憲誠及同捷戰於平原,敗之。十月庚申,史憲誠 及」李同捷戰於平原,敗之。戊寅,史憲誠及李同捷戰 於平原,敗之。壬午,幽州盧龍軍節度使李載義又敗 之於長蘆。三年四月「戊辰,滄景節度使李祐克德州, 李同捷降。乙亥,滄德宣慰使柏耆以同捷歸於京師, 殺之於將陵。」 按《李全略傳》,全略本王氏,名日簡,事 王武俊為偏裨,王承宗時,虐用其軍,故入朝。授代州 刺史。田弘正遇害,穆宗以全略故鎮州將,召問所欲 言,全略多陳利害,冀合帝意,且請盡死力以報,遂授 德州刺史。是時,杜叔良兵敗博野,故以全略為橫海 軍節度、滄德棣州觀察使,賜今姓名。未幾,貢錢千萬, 使子同捷入朝。既還,即奏「同捷為滄州長史,押中軍 兵馬。」帝不得已,可其請。全略陰規傳久計,選材武,以 所私結士心。棣州刺史王稷善撫眾,而家富於財,全 略內忌,以計殺之,族其家。未幾死。同捷領留後事,重 賂鄰藩,求領父節,敬宗持久,詔不下。俄而文宗立,同 捷以帝新嗣位,必大開貸示四方,乃遣弟同志、同巽 入朝,而使其屬崔長奉表請命。有詔拜兗海節度使, 以烏重引代之。同捷計窮,矯言軍中留己,於是王智 興請以全軍出討魏博史憲誠令大將傳手詔入於 軍,同捷不受,德、棣民多奔入鄆,乃下詔削官爵,命重 引率鄆、齊兵進討。憲誠、智興及汴滑李聽、平盧康志 睦、易定張璠、幽州李載義以兵傅境。同捷自以與成 德有舊,乃傾玉帛子女市河北三鎮,驩載義不許,絕 其交,執使者并所遣奴婢四十七獻諸朝。王廷湊本 闚橫海,欲乘其隙取之,引軍來援。智興攻棣州,火譙 門,引水灌城。凡七月,其將張叔連降。始,刺史欒濛以 同捷叛,密上變,事洩,為所害。贈工部尚書。智興進圍 滄州。是時,帝絕王廷湊朝貢,且討之。兵須夥繁,調發 不時,始置供軍糧料使,以濟兩河,諸將又多張俘首 以冒賞自重。引卒後,李寰、傅良弼不終事,更以左金 吾衛大將軍李祐代,而智興將李君謀以輕兵絕河, 夜殘無棣,降饒安壁五千兵。明年,祐拔無棣、平原,有 詔行營堅壁務農,非被襲勿決戰。而祐兵已薄德州。 帝遣諫議大夫柏耆宣慰,祐拔德州,餘卒奔廷湊。同 捷益急,乞降。祐疑其詐,耆引兵直入城,取同捷及家 屬馳西。祐入滄州,耆至將陵,斬同捷,使其下傳首京 師。詔貸四州一年租賦,赦同捷母并妻息,徙湖南。 按《舊唐書史憲誠傳》,「憲誠,其先出於奚部,今為靈武 建康人。祖道德,開府儀同三司、試太常卿、上柱國,懷 澤郡王。父周洛,為魏博軍校,事田季安,至征馬大使、 銀」青光祿大夫、檢校太子賓客、兼御史中丞、柱國、北 海郡王。憲誠始以材勇隨父,歷軍中右職,兼監察御 史。元和中,田弘正討李師道,令憲誠以先鋒四千人 濟河,累下其城柵。復以大軍齊進,乘勢逐北魏之全 師,迫於鄆之城下。師道窮蹙,劉悟斬首投魏軍,錄功 超授憲誠兼中丞。鎮州王承宗死,弘正自魏移領鎮 州。居數月,為王廷湊所殺,遂以兵叛。朝廷以弘正子 布為魏博節度使,領兵討伐,俾復父冤。時幽州朱克 融援助廷湊,布不能制,因自引決,軍情囂然。憲誠為 中軍都知兵馬使,乘亂以河朔舊事動其人心,諸軍 即擁而歸魏,共立為帥,國家因而命之。時克融、廷湊 並據兵為亂,憲誠喜得旄節,雖外順朝旨,而中與朱 王為輔車之勢,長慶二年正月也。尋遣司門郎中韋 文恪宣慰。時李㝏為亂,與憲誠書問交通。憲誠表請 與㝏節鉞,仍於黎陽艤舟,示欲渡河。及見文恪舉止 驕倨,其言甚悖。旋聞㝏為帳下所殺,乃從改過,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