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11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曰「通京」,西曰「秋成」,南曰「薰風。」明正德九年砌磚,十四 年基以石,計周圍七百六十丈有奇,窩鋪三十。城樓 六座,為門四:東曰寅賓,西曰秩西,南曰安阜,北曰拱 北。水門二:曰福汲,曰清泰。

歸化縣城池 明成化七年創,無城。正德九年,知縣 楊縉始建城。周圍七百六十餘丈,高一丈三尺,南北 二水關,敵樓三。城門四:東曰東樂,西曰西清,南曰南 安,北曰北泰,窩鋪二十四。嘉靖三十年增崇五尺。三 十九年,築四門月城,浚月池。崇禎間,建東西敵臺,增 崇城二尺。

永定縣城池, 明成化十四年創。弘治五年,知府吳 文度始請築城。周圍七百七十六丈六尺五寸,南高 一丈九尺,北高殺于南什之一,濠二丈餘,深半之。為 門四:東太平,西迎恩,南興化,北德勝,建樓鋪一十六 所。十七年,知縣陳濟塞北門。嘉靖間,增窩鋪十一所。

興化府

興化府城池, 自宋太平興國八年,自游洋移軍治 于莆田,初築子城。宣和三年,乃更築城,甃以磚瓦,周 圍七里有奇,引北澗水為壕,繞城而達於東南,與溝 塹合。為門五:東曰「望海」,南曰「望仙」,西曰「肅清」,北曰「望 京」,東北曰「迎真。」明洪武十二年,本衛指揮程昇以增 設軍士,奏請闢城,許之。乃越舊濠,跨烏石山下,歷前 埭、後埭,與舊城合,延袤一十一里,周二千八百三十 丈,基廣一丈六尺,牆高一丈八尺,垛六尺,共高二丈 四尺。表裡砌石垛二千九百六十二,窩鋪四十九,敵 樓二十七。為門四,東西仍舊名,南改迎仙,北改「拱辰」, 廢迎真門,不用水關門二。「城外濠池,左起東北隅,折 而南,引壽溪水注之;右起西南隅,折而」東,引木蘭溪 水注之。二水共長一千七百七十丈,廣二丈六尺,深 一丈。西北負山,鑿為垾壕,長五百九十三丈,廣二丈 六尺,深二丈。嘉靖四十三年,總兵戚繼光令城外西 北築牆,高七尺,添設敵樓六座。隆慶元年,知縣徐執 策始命垛口設副階。五年,分守陰武卿重修東、北二 門,改東曰「鎮海」,西永清,南迎和,北仍拱辰云。萬曆九 年,知府陸通霄重拓西北城垣,將高岡圍入城內。長 八十五丈五尺,高二丈,闊一丈,建敵樓一座,窩鋪二 座,方門二座,垛子一百八十二。以新城為外險,以舊 城為內關。莆田縣附郭。

仙遊縣城池: 縣唐置。宋紹興十五年,知縣陳致一 始築土城。明正德二年,始築石城。周圍一千九十五 丈,厚二丈六尺,高一丈二尺六寸,壕繞城,女牆闊二 尺。門四:東曰「賓曦」,西曰「愛曉」,南曰迎薰,北曰「拱極。」順 治十二年,守道蘇弘祖重修,增高五尺。

卲武府

卲武府城池 「古有烏坂城,在今城東三里許,越王 所築也。宋太平興國四年,置卲武軍,治今所築土城, 周圍十里有奇。元至正戊戌,復行修築,視舊址收入 一里許。」濠東、西、南深一丈五尺有奇。北臨大溪,廣四 十二丈,深二丈許。為門四:東曰行春,西曰鎮安,南曰 武寧,後改「通泰」,北曰「樵溪。」基用石,上用陶甓。明洪武 初重修。周圍一千三百三十八丈八尺,崇二丈八尺, 四門,建門樓四、敵樓四十六。順治五年,增高環城垛 口二尺。康熙六年,又增高三尺,造周城炮臺四十二 座。卲武縣,附郭。

光澤縣城池, 舊無城,明嘉靖三十九年,知府邵德 久、知縣吳國器建。東南依山,西北濱溪,周圍六百四 十一丈一尺二寸,東西南北闢門四,水門亦四。順治 十二年,增築四門城樓。康熙五年,更加修繕。城垛並 高五尺。

泰寧縣城池, 舊無城,明嘉靖間,知府邵德久、知縣 熊鶚建。西北依山,東南濱溪。周圍七百零九丈,高一 丈六尺,厚八尺。為門四:東曰「左聖」,後改「長春」;西曰「右 義」,南曰「至仁」,北曰「朝京。」為樓四:曰「來鳳」,曰「鎮遠」,曰「菽 仁」,曰「青雲。」順治十二年加修,增高五尺。

建寧縣城池, 宋咸淳二年建,闢門四,東曰「朝天」,南 曰「迎薰」,西曰「慶豐」,北曰「拱辰。」小門二,皆建樓其上。明 弘治四年,循故址拓而大之,三面臨溪,惟西依大嶺 諸山,周七百九十三丈,崇二丈,女牆二千六百四十 有奇。為門六,東西、南、北門名皆仍舊。東北曰「順濟」,東 南曰通津。又為水門四。正德十二年增修,復高三尺 有奇。

漳州府

漳州府城池, 自宋築土為子城,周圍四里,為門六: 東曰「名第」,曰「清漳」,西曰「登仙」,曰「朝真」,南曰「雲霄」,北曰 「慶豐。」咸平二年,始浚濠,祥符六年,加浚西河,鑿水門。 外城豎木柵,圍十五里。紹興間,毀子城,撤外城東、西、 北三面木柵,築以土。獨南一面阻溪,嘉定四年,砌東 門以石。紹定三年,復砌西、南、北三面,長二千五百餘 丈,高一丈七尺。建樓櫓,浚河湟,開七門:東曰「朝天」,西 曰「安豐,南曰通津」,北曰「貢珠」,西北為小關門,西南為 龍溪門,東南為朝宗門。城上建堠亭二,下為閘河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