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5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東有關廂,小城相附。舊載:三里一百六十步,高一丈 五尺。門三,曰小南門、小西門、小東門。今按:城周圍二 里,錦縣附郭。

寧遠州城池, 明宣德三年,總兵巫凱建寧遠衛城。 周圍五里一百九十六步,高三丈,池周圍七里八步, 深一丈五尺。門四:東曰春和,南曰延輝,西曰永寧,北 曰威遠。鐘鼓樓在中街。外城周圍九里一百二十四 步,高如內城。門四:東曰遠安,南曰永清,西曰迎恩,北 曰大定。四角俱設層樓。今按:內城周圍五里一百九 十步。外城周圍九里一百二十四步。

廣寧縣城池, 明洪武間指揮「王雄修築,周圍五百 四十六丈,池深一丈五尺,闊二丈,周圍十一里四十 五步。後展新城,周圍十七里,門六:東曰永安,東南曰 泰安,南曰迎恩,西曰拱鎮,西一門土塞,北曰靖遠。」角 樓四座,北曰鎮朔,東南曰柔遠,西南曰「望京,西曰瞻 秀。」鐘樓在大市東街,鼓樓在大市北街。今按:城周圍 十里二百八十步,高三丈五尺,厚一丈五尺。南關廂 三面,周圍三里二百二十步,門三:東曰宣化,南曰迎 恩,西曰「振武。」內城與關廂共十四里二百四十步。

山東通志

濟南府

濟南府城池 舊有城,明洪武四年,始內外甃以磚 石。周圍十二里四十八丈,高三丈二尺,池闊五丈,深 三丈。四門:東曰「齊川」,西曰「濼源」,南曰「舜田」,今改為歷 山。北曰「會波。」歷城縣附郭。

章丘縣城池, 周圍六里,高二丈五尺,四門:東曰「繡 江,南曰明秀,西曰錦州,北曰清平。」池闊二丈,深七尺。 明萬曆六年,知縣李臣之取女郎山石築石城。 鄒平縣城池, 元至元十二年縣令陳彥武所築,高 三丈八尺,池闊二丈二尺,深八尺。周圍四里,門四:「東 曰通齊,南曰興賢,西曰迎恩,北曰仁義。」明萬曆八年, 知縣李瑞砌以石。

淄川縣城池。 舊土城周圍五里,高二丈四尺有奇, 門四:東曰「書帶」,南曰「淑聖」,西曰「沙隄」,北曰「拱極。」崇禎 末,知縣韓承宣始甃以磚。

長山縣城池 土城,即古東平原縣。元至正十二年, 縣尹苗居巖修築,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二尺,池闊二 丈七尺,深八尺。四門:東曰「望遠」,南曰「懷范」,西曰「迎恩」, 北曰「傳命。」

新城縣城池: 土城,周圍五里,高一丈三尺,池闊一 丈,深七尺,四門。明正德六年,知縣許禮復增築外城, 並高一丈,池闊二丈,深一丈。門四:東曰「厚生」,南曰「永 寧」,西曰「正德」,北曰「利用。」

齊河縣城池 土城創自金阜昌初。周圍四里,高一 丈三尺,四門有樓,池深九尺,闊一丈。明崇禎十四年, 知縣張安豫以磚甃東北二面。

齊東縣城池 土城,周圍五里二百一十四步,高一 丈四尺,闊六尺。正德十年,知縣蕭敬諫,以東南隅近 迫河崖,移築于內,高一丈七尺,闊一丈二尺,濠深一 丈,闊七尺。六門:東曰東皋,西曰拱華,南曰凝秀,北曰 臨清,東南曰「疏潦」,東北曰「通汲。」

濟陽縣城池: 土城,周圍四里,高二丈八尺。金天會 間築。城中市井低窪,舊苦淋澇。明成化二十一年,知 縣張端疏通水道,引城中水入池,達于濟,民始便焉。 門有三:東曰仁風,西曰泰和,南曰「清陽。」

禹城縣城池 「土城,唐守將李銑所築,周圍九里,高 一丈七尺,池深七尺。」

臨邑縣城池 「土城,宋建隆三年築,周圍九里十八 步,高一丈九尺,池深一丈二尺,闊二丈二尺。明正德 中,知縣郭郁重建南北城門樓櫓。萬曆七年,知縣馮 思恭易磚垛。」

長清縣城池 石城,元至正十四年築,周圍四里三 十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闊二丈五尺。門有四,東 曰「迎恩」,西曰「挹清」,南曰「通魯」,北曰「安貞。」明正德六年, 知縣劉儒、縣丞呂俊再築長堰。十一年,知縣解瑛始 甃以磚。

肥城縣城池, 周圍六里一百步,高一丈五尺,池闊 五尺,深一丈,南北二門。明成化五年,知縣林庭庸、千 戶曹紀分築子城,復搆城樓,南曰「文安」,北曰「武定。」弘 治十三年,知縣張希達、千戶曹麟分修警鋪角樓。萬 曆二十二年,知縣馬經綸始甃以石。

青城縣城池 「土城,元至元間,華總管郭元帥所築, 周圍三里,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五尺,闊二丈,門四。 陵縣城池, 本平原郡城,延袤甚闊。明正德間,始築 內城,周圍八里,高二丈八尺,池深一丈二尺,闊三丈 二尺,門四。」

泰安州城池 石城周圍七里六十步,高二丈,池深 三丈,闊三丈。四門東曰靜封,西曰「望封」,南曰「乾封」,北 曰「登封。」

新泰縣城池, 周圍六里有奇,高三丈五尺,廣六尺, 池闊一丈二尺,深半之。門三:東曰「通齊」,南曰「望魯」,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