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嘉靖二十四年,知縣顧楫增拓東、南門,建樓於上,名 曰「迎秀。」

高苑縣城池 土城,自臨濟舊城廢,徙治於此。明景 泰四年,知縣蔡澄「築周圍五里,城高二丈五尺,池闊 三丈,深半之,引水以注於壕,壕外復築圍牆四百堵 有奇,高八尺。」

樂安縣城池, 即故廣饒城。周圍五里,高二丈五尺, 池闊二丈,深半之。明成化間,知縣馬亮重築。門四:東 曰「東作」,西曰「西成」,南曰「阜財」,北曰「通濟。」明萬曆二十 三年,知縣王國翼改甎城。順治初,知縣章志尚修四 角樓。

壽光縣城池 土城,周圍四里許。正德六年,張良弼 重築。東、西北三門,各建月城敵樓。七年,知縣劉瀾壕 外築堤。九年,知縣李階繼葺四門:東曰「宣和」,西曰「閱 豐」,南曰「納凱」,北曰「拱辰。」崇禎十三年,知縣劉昇祚甃 以甎石。 昌樂縣城池 土城,周圍四里。明嘉靖三年,知縣何 洪增修門樓、角樓、腰鋪重門。萬曆二十四年,知縣張 美以石築東、南二面。三十一年,知縣宋名世築西、北 二面。門四:東曰「永清」,西曰「臨丹」,南曰「熙寧」,北曰「望海。」 崇禎十一年,知縣劉芳奕築外城。

臨胊縣城池 舊土城周圍三里,高二丈,池闊一丈 六尺,深五尺。二門南曰胊陽,北曰「古駢。」明崇禎十二 年,知縣任遠因救荒興役,易以甎石。 安丘縣城池: 土城周圍三里有奇,城高一丈六尺, 池闊一丈七尺,深半之。門三:東曰威武,南曰太平,北 曰「乘勝。」明洪武初,闢內外馬路。

諸城縣城池, 即唐密州,舊為南北二城。明洪武四 年,守禦千戶伏彪合為一城,周圍九里,高二丈七尺, 池闊一丈九尺,深半之。門五:正南曰永安,正東曰東 武,正西曰西寧,東南曰鎮海,西南曰「政清。」

蒙陰縣城池, 「舊土城東西二門。成化三年,知縣白 良輔增築,周圍二里半,復闢南門。正德九年,知縣梁 緒始周砌以石,高一丈六尺,池闊一丈二尺,深一丈。 莒州城池, 古城陽城。元至元間,截去西南北三面, 止築東北隅為今城。周圍五里,門三:東曰望海,南曰 狀倉,後更曰文明,北曰沙浦,高二丈二尺,池闊二丈 七尺」,深半之。萬曆二十五年,始築以甎。 沂水縣城池 舊土城,明天順間知縣陳孜築以甎 石,周圍二里有奇,高二丈二尺五寸,池闊一丈,深一 丈一尺。為門者三:東曰東荒,南曰沂陽,西曰「西成。」 日照縣城池 土城,金置縣時所築,周圍二里,高二 丈有奇,池闊一丈五尺,深半之。門三:東曰永安,西曰 太平,南曰「望海。」萬曆二十一年,知縣楊一岸重修,甃 以甎。先是,知縣張執中於城西築土城,三面 安東衛城池。 石城臨海,周圍五里,高二丈一尺,闊 二丈;四門樓鋪二十八座,池闊二丈五尺,深八尺。 塘頭備禦所城池 土城,在樂安縣東北,周圍三里, 高二丈五尺,闊七尺;一門樓鋪四,池闊二丈,深一丈。 石舊寨備「禦所城池 石城在日照縣東南,周圍三 里有奇,高一丈四尺許,闊三丈二尺,南北西三門樓 鋪一十五座,池闊三丈二尺,深一丈。」

南龍灣鎮海口巡檢司「城池 石城,在諸城縣,周一 百二十丈。」

信陽鎮巡檢司「城池 石城,在諸城縣南一百二十 里,周八十丈。」

夾倉鎮巡檢司城池 石城,在日照縣南,周六十丈。 高家港巡檢司城池 土城,在樂安縣北。

龍潭寨城池 石城,在諸城縣東南一百一十里,周 一里。

蕭家寨城池 石城,「在諸城縣東南一百二十里,周 一里。」

夏河城池 石城周四里,在諸城縣東南。

登州府

登州府城池 周九里,高三丈五尺,皆甎石。門四:東 曰「春生」,南曰「朝天」,西曰「迎恩」,北曰「鎮海。」門樓、連角樓 共七座,窩鋪五十六。水門三:南曰上水門,黑水所入; 東曰小水門,密水所入;西曰下水門,黑、密二水合流 以赴海。池闊二丈,深一丈。明萬曆間,增築敵臺二十 八座。崇禎間,知府桂輅、戴憲明先後增高三尺五寸。 蓬萊縣附郭。

水城 在大城北相連,原為備倭城,由水閘引海水 入城中,名「小海」,為泊船所。明洪武九年,立帥府於此。 周三里許,高三丈五尺,闊一丈一尺,門一曰「振陽樓」, 鋪共二十六座。萬曆丙申,總兵李承勳甃以甎,東北 西三面,共增敵臺三座。

黃縣城池, 「舊土城頗闊。明洪武五年,守禦千戶韋 勝中分其半,改築之。周二里有奇,高二丈四尺,四門, 門上有樓池,闊一丈四尺,深八尺。正德十一年,知縣 周淳因水患,作水門洩水。萬曆二十一年,知縣張彙 選甃以石,增築樓堞。崇禎十三年,知縣任中麟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