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6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隰州城池, 「唐武德元年建。明景泰元年李亨修,周 七里十三步,高二丈三尺,池深一丈,西南北三門。嘉 靖間,知州黃傑、州同曹鳳增」修建樓三,角樓四,鋪十, 垛口一千一百。知州魏宗方易垛口以磚。隆慶間,知 州李遐齡增加南北二面,高厚,并建月城。萬曆間,知 州儲至俊修築開東門。康熙六年,知州張灼鼎建戍 樓四座,窩鋪八座。

大寧縣城池, 「元時建。明景泰初,知縣姜義補修,周 三里四十二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七尺,東、西南三門。 崇禎間,知縣丁嘉謨、防守馬儲秀重修,三面砌石。」 永和縣城池, 「唐貞觀十四年建。明正統十四年,知 縣胡貞修,周三里三十四步,高下不一,無池,南北二 門。嘉靖間,知縣張守禮開東門。」

運司城池, 元至正二十九年,運使𨚗海建,名「鳳凰 城。」明天順二年,運使馬顯修築,周九里十三步,高一 丈七尺,池深七尺。嘉靖間包以甎。

潞安府

潞安府城池, 隋置上黨縣,西北子城、大城皆自隋 創。舊為土城四門:東曰潞陽,南曰德化,西曰威遠,北 曰「保寧。」明初,指揮張懷智用甎甃,周十九里五十八 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三丈。長治縣附郭。

長子縣城池, 堯子丹朱築。晉末,慕容永加修築,因 據之。金天會間,於舊城內另建小城,縣令趙惠嗣築 成之。周六里,高三丈,池深淺不一,門四。明景泰初,增 開小西門。順治十一年,知縣張獻素甎砌城門,重修 城樓。

屯留縣城池, 「唐武德五年,自霍華村移縣治築。元 時修,周四里零二十步,高三丈,池深一丈五尺。明崇 禎十四年,知縣艾泰徵包以甎。」 襄垣縣城池, 「唐武德初置韓州,築城於甘泉之南, 即此。周六里有奇,高二丈,池深一丈五尺。明崇禎間, 知縣王養用甃砌。」

潞城縣城池, 「隋開皇間建。元至正年,元帥劉關保 因舊增修,周五里有奇,高二丈六尺,池深一丈二尺。 明崇禎間,知縣宗鴻儀甎砌 壺關縣城池。 唐貞觀中,因移縣治於清流川,始建 明用甎石甃城,周二里有奇,高二丈五尺,池深八尺。 東南北三門順冶。十三年,知縣朱輔開西門,城外建 廟。」

黎城縣城池, 宋天聖中移治於白馬鎮,即此。周四 里有奇,高三丈,池深一丈二尺,東、西、南三門,明崇禎 間,知縣靳之屏甎包。 平順縣城池, 明嘉靖八年始建,周二里,高二丈,池 深二丈五尺,東、南二門,崇禎間,知縣孔貞銳甎包。

汾州府

汾州府城池, 舊名「四陽」,言日四面照也。舊《志》云:「祝 融城」,亦此義。世傳曹操建。周九里十三步,高三丈二 尺。門四:東曰景和,西曰靜寧,南曰來薰,北曰永泰。元 至正十二年,知州朱贇重築。明隆慶三年,增高一丈 六尺,通計四丈八尺。萬曆元年磚甃。汾陽縣附郭 平遙縣城池, 周宣王時,尹吉甫北伐,駐兵於此,因 隘展西、北二面。明洪武三年重建,周九里十三步,高 三丈,池深一丈,門六。三十一年,知縣沈振修西、北二 門,增高六尺。隆慶三年,知縣岳惟華重修。敵臺九十 四座,皆砌以磚。六年,知縣孟一脈磚甃。

介休縣城池, 魏孝靜帝始建,築土垣。隋末尉遲恭 重修,周八里,高二丈五尺,池深一丈。明萬曆三年,知 縣康乂民用磚甃。

孝義縣城池, 世傳魏文侯建。元魏孝靜帝時,移建 於西北隅,周四里三十步,高一丈五尺,池深一丈。明 隆慶元年,知縣陳情增修磚甃。

臨縣城池, 「金大定二十四年建,元末廢。明景泰元 年,知縣劉本築小城一座,東南二門。嘉靖二十一年, 兵備副使趙瀛拓築,周六里五步,高二丈五尺,池深 一丈。」隆慶元年,知縣吳朝石甃三面。

石樓「縣城池, 唐武德二年建。明景泰元年修,周二 里九十六步,高二丈五尺,池深五尺。南、東、北三門,後 增西一門三里零三十步。」順治六年,知縣周士章改 北門、南門並建樓。康熙十二年,知縣任玥於北門建 重門,修葺樓臺。

永寧州城池, 秦趙武靈王破樓煩始建。元至元二 十一年築。明增修,周「九里三步,高三丈五尺,池深一 丈二尺,東、南北三門。隆慶丁卯,巡撫楊巍於東南截 其半而新築之,周五里二百四十步,高四丈八尺,東 南北俱掘深池。」萬曆四年,甎甃,二十六年,知州夏惟 勤重修,改南門於東隅。

寧鄉縣城池 明景泰元年,知縣梁杲創建,周五里 一百八十步,高二丈,池深一丈二尺,東、南北三門。隆 慶二年,知縣李卿東南、北三面各增高五尺,池深二 丈五尺。萬曆三十五年,知縣廖德寶甎甃。

大同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