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8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闊三丈,上半之,闢門六,并水關皆甃以石。嘉靖甲寅, 知縣趙圭甃城以甓,壘石為基,周一千二百三十四 丈四尺,高二丈六尺,為門六。萬曆乙酉,知縣許弘綱 復改築「兩水關。」

淮安府

淮安府城池, 晉時所築。宋南遷,倚淮為屏蔽,守臣 陳敏重築之,號「銀鑄城。」明初修築,包以磚甓,置樓櫓。 周圍一十一里,高三丈,門四:東曰觀風,南曰迎遠,西 曰望雲,北曰朝宗。新城南並故城,即山陽北辰鎮,張 士誠嘗築城于此。明初,指揮時禹增築,周圍七里二 十丈,高二丈八尺,憑藉舊城,有輔依之勢,下臨淮河 為池。山陽縣附郭。

鹽城縣城池, 宋築土城。明永樂間,指揮楊清、千「戶 馮善始易以磚。周圍七里一百三十四步,高二丈二 尺,厚如之,池深九尺。萬曆間,知縣楊瑞雲建樓濬池。」 清河縣城池, 舊土城,元至元間築,惟東、西、北三門, 周圍六里,南倚小清河。

桃源縣城池, 舊有遺址。明正德間,因舊基築土城。 萬曆間,知縣許濮「重築,周圍七百一十八丈,高一丈 五尺,廣二丈,池深一丈,周八里,城門四。」

安東縣城池、 舊城俱廢。明弘治中,知縣郭韶于舊 基建更樓四所,設門啟閉。萬曆間,知縣詹道溥因堤 增築土城,周圍一千五百五十四丈。門四:東曰「朝陽」, 南曰「迎和」,西北仍舊。

沭陽縣城池, 明正德中,知縣易瓚「築土城。萬曆間, 知縣徐可達議甃以磚,至四十四年始成。周圍八里 四十七丈,高二丈,厚如之。崇禎間,知縣劉士璟加高 城垛,四圍鑿池。」

海州城池 土城,梁天監中馬伯埤築。舊《志》:「東西二 城,明洪武間,淮安衛千戶衛玉等因西城故址,修築 土城。永樂間,千戶殷軾砌以磚石。周圍九里一百三 十步,高二丈五尺,厚如之。門四:東曰鎮海,西曰通淮, 南曰昫暘,北曰臨淇。池深六尺。嘉靖間,知州吳必學 增拓,環以鋪舍。」

贛榆縣城池, 舊係土壘。元至正間,平章王信修築。 明知府薛𨭉請各縣廢驛錢,買磚包砌,萬曆間告成。 周圍六百七十一丈,高二丈,廣稱之,池深闊各二丈。 崇禎間,知縣徐維翰復甃南北月城。

邳州城池, 舊土城,元末廢。明洪武初,衛官王恆因 舊城西南隅用磚砌「築,周圍五里十三步,高二丈九 尺,雉堞一千五百二十六,門三:南曰望淮」,西曰「通淮」, 北曰「鎮壩。」池深八尺,闊二丈。

宿遷縣城池 舊城,明正德初,知縣鄧時中築。萬曆 四年,知縣喻文偉「改遷縣治馬陵山,去舊治北二里 築土城,周圍四里,高一丈五尺,廣稱之。萬曆間,知縣 何東鳳易以磚。」

雎寧縣城池, 舊土城約四里許,高僅丈餘。明正德 間,知縣王蒼建東、南、北三門樓。嘉靖間,陳嘉略始甃 以石。康熙四年,知縣石之玫修護城堤,更築城基,城 始固。

揚州府

《揚州府城池》 「揚州有城,自春秋吳王夫差城邗溝, 楚王熊槐城廣陵始也。明初,僉院張德林因宋大城 西南隅改築,僅周九里,一千七百五十七丈五尺,厚 一丈五尺,高倍之。設門五:南曰安江,北曰鎮淮,西曰 通泗,東曰寧海,東南曰小東。各門有甕城,樓櫓、雉堞、 警鋪,敵臺相望。南北水門二,引官河貫其中,曰市河。」 嘉靖丙辰築新城,起舊城東南角樓至東北角樓,周 十里,計一千五百四十一丈九尺,高厚與舊城等。城 樓五,設門七:南曰「挹江」,鈔關在焉。又東為便門,東南 曰通濟,東曰「利津」,東北為便門,北曰鎮淮。又北曰拱 辰關,北亦為便門。南北即舊城濠口,為二水門。東南 即運河,為濠北濠引水注之。萬曆二十年,知府吳秀 浚西北河,甃以石堤,增城堞三尺。二十五年,知府郭 光甃石壕未竟者四百餘丈,增敵臺一十有六。江都 縣附郭。

儀真縣城池, 自宋乾德中陞迎鑾鎮為建安軍,築 城一千一百六十丈,為門者六:東曰行春,西曰延豐, 南曰寧江,北曰「來遠」,又闢「濟川」、「通闠」二門。嘉定中,郡 守豐有俊築東城,袁申儒繼築西城,吳機始盡築兩 城,為重壕千一百餘丈。明洪武初,因宋翼城故址,增 築之,凡九里二百四十六步,高二丈四尺,上闊五尺 五寸,建城樓四。嘉靖三十五年,知縣師儒每門甓甃 二十七丈有奇,高與舊城準,下闢重門,捍禦稱便。 泰興縣城池, 「『宋舊城,紹興間,增築土城於外。明弘 治間,知縣原秉忠立四門,東曰寅賓,西曰迎恩,南曰 南薰,北曰拱極』。嘉靖十三年,知縣朱箎因土城故址, 增建延薰門於濟川橋西。三十四年,知縣姚」邦材增 築,周延七里,計一千三百五十五丈,高二丈五尺。闢 四門:東曰「鎮海」,西曰「阜城」,南曰「澄江」,北仍曰「拱極。」又 小西門一名「通濟。」「西水關」在阜城門南。五城門外,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