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2 (1700-1725).djvu/8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隅設堞樓,增窩鋪五十一所。沿城為濠,東南開渠,引 水作新壩,東北出水為梅莊閘。當塗縣附郭。

蕪湖縣城「池 城故在咸保圩,吳黃武間造,宋建炎 間毀,明萬曆間重建。順治十五年,池太道宋之屏重 葺。周圍五里,高三丈,厚稱是,近江無濠。」

繁昌縣城池, 唐初廢縣,景福間復置,移治江濱。明 天順元年徙今所,以故城為舊址。崇禎八年,知縣羅 明祖建議「造城,十一年始報竣。高二丈,周圍六百四 十六丈八尺。東、西、南三面皆濠,東南繞城根,出魯港, 流入于大江。」

廬州府

廬州府城池, 「歷代城皆土築。唐貞元中,路應求為 刺史,加甃。先是,城皆據金斗河為濠。宋乾道間,淮西 帥郭振展拓之,跨于河門,凡七水關二。正德初,郡守 徐鈺閉水關,而導水為外濠。郡址西高東下,每春夏 水溢,西入城中,則東關受害為甚。後郡守張瀚開濬 以殺其勢,胡震亨復建閘以防其涸。」合肥縣附郭 舒城縣城池, 「元末土人許榮創築土城。明弘治年, 知縣安郁南甃以石,復以地近大河,城易圮。知縣何 禰、郭懋、黃宗聖、錢永燦、朱世昌相繼盡易以磚,周圍 共一千零三十九丈,高一丈五尺,凡六門,俱有濠。」 廬江縣城池, 「舊有土城,元末許榮所築。明萬曆中, 知縣軒尚朱、李暘吉相繼以磚甃之,高一丈五尺」,周 圍八百五十二丈,水關二門凡六。

無為州城池, 自孫權築濡須,世為軍壁,故有城。周 圍九里,高一丈二尺。東以花林大河為濠,約深一丈, 闊五丈九尺,門有六。明嘉靖三十五年,更建城腳疊 石三,甎甃至頂,計高二丈四尺。崇禎八年,加城併兩 垛為一。十年,浚城河。

巢縣城池 舊有城,元末守帥王珪因舊規甃之。迨 明嘉靖間,知縣嚴宏新築,周圍一十二里,高二丈三 尺,西南臨河,東北據山。後知縣夏宗謙復改建 「六安州城池。 舊有土城,明洪武庚申,始創磚城,高 一丈有奇,池深一丈四尺,周圍七里,門四。」

英山縣城池, 「元戊寅築土城,周圍三里,後圮。明弘 治己未始築城,高一丈二尺,因河為濠,門凡五。」 霍山縣城池, 「古縣,後廢。明弘治甲寅復為縣,知縣 崔中、吳霖相繼修築,周圍一千一百丈,歷正、嘉、隆、萬 間,遞以磚甃。城高二丈,池深一丈,闊二丈,門五。」

鳳陽府

鳳陽府城池, 明洪武七年建,周圍五十里四百四 十三步,高丈許,土築,惟東北磚壘止四里餘池不注 水,止朝陽門外濬隍一段,門十二,曰「洪武、朝陽、獨山、 塗山、父道、子順、長春、長秋。」南左甲第北左甲第、前,右 甲第、後右甲第後裁長秋、父道、子順三門。舊皇城在 萬壽山南,明洪武五年建,外城一座,磚石修壘,周圍 九「里三十步,高二丈許,無池,門四裡城一座,磚石修 壘,周圍六里許,高二丈五尺」,池五。南城河二,東城河 一,西城河一。北城無河,惟小溝一道少注水焉。鳳陽 縣附郭。

臨淮縣「城池, 梁天監五年築,周圍九里三十步,高 二丈五尺,東遶渦流,西環濠水,北湧淮河,三面皆水, 惟南面通陸門六。」

懷遠縣城池, 梁、魏戰爭時所建,周圍九里十二步。 至周世宗置鎮淮軍,城始大。舊門有五,後廢。明崇禎 十三年,撫院朱大典請城于淮河兩岸,名為「新城」,周 圍僅三里二百餘步。

定遠縣城池 濠《梁志》:「元至正十三年,仍還舊址,為 縣者即此。明正德七年,知縣楊麓易以甎石,周圍五 里二百三十六步,高二丈餘,池深二丈,東西南闊十 丈,北闊二十丈,門四。崇禎八年,知縣盧春蕙、陳鵬舉 加城陴三尺。後知縣李彬甎砌垛眼,建砲臺。」 五河縣城池, 舊有土城,周圍四里三十步。明嘉靖 三十六年,知縣高珍始創建甎城,周圍四里,高二丈 三尺,深一丈五尺,闊三丈六尺,門四。

虹縣城池, 舊為土堡。明弘治間,知縣樊江「修五門, 甃以甎石。萬曆間,知縣任愚始建甎城。周圍五里三 十步,高二丈,上有女牆,池深九尺,闊三丈。門五,又有 水門二,敵臺八座。」

壽州城池 在八公山陽淮淝東南。周顯德中,徙治 淮北。宋熙寧復故處。嘉定間,許都統重建。城周圍十 三里有奇,高二丈五尺,廣二丈。東南為濠塹,北連淝 水,西連湖水,門有四。明嘉靖戊戌,創護淮岸。

蒙城縣城池, 明初原築土城,開西、南北三門。正德 間易以磚。周圍九里三十步,池深一丈五尺,闊倍之。 嘉靖年,知縣劉繼先以儒學在東,命開東門,名曰「文 明」,又開水門。後因河水衝溢,知縣劉宗鼎議縮至毛 家巷止。今城周圍僅六里許,高二丈二尺。

霍丘縣城池, 「舊惟土垣,明成化間知縣高昇築。弘 治間知縣王啟始覆以瓦,正德間始易以磚石。周圍 六里二百七十三步,高一丈八尺,池深三丈,闊一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