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3 (1700-1725).djvu/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考證

曰西華,北曰「元武。」周圍紅鋪三十六,亦禁軍守之,城

河遶焉。

《憲宗實錄》,「成化十二年八月,定西侯蔣琬上言,太祖 皇帝肇建南京,京城之外復築土城,以護居民,誠萬 世不拔之基也。今北京止有內城而無外城,正統己 巳之變,也先長驅直至城下,眾庶奔竄,內無所容,前 事可鑒也。且承平日久,聚眾益繁,思為憂患之防,須 及豐亨之日。況西北一帶,前代舊址猶存,若行勸募 之令,加以工罰之徒,計其成功,不日可待。」廷議謂「築 城之役,宜俟軍民息肩之日舉行。」報可。

《國朝典彙》:嘉靖二十一年七月,時邊報日至,掌都察 院毛伯溫等言:「古者有城必有郭,城以衛民,郭以衛 城。太祖定鼎南京,既建內城,復設羅城於外。成祖遷 都金臺,當時內城足居,所以外城未立。今城外之民 殆倍城中,思患豫防,豈容或緩?臣等以為宜築外城。」 上然之,敕會同工、戶二部速議。給事中劉養直言:「諸 臣議築外城,慮非不遠。但宜築於無事之日,不可築 於多事之際。」因止。二十九年,命侍郎張時徹、梁尚德, 同都御史商大節、都督陸炳督工築正陽、崇文、宣武 三關廂外城。既而停止。三十二年三月,給事中朱伯 辰言:「高皇帝定鼎金陵,於時即築外城。文皇帝移都 北京,密邇邊塞,顧有城無郭者,則以締造方始,未暇 盡制耳。邇因邊警,聖上俯俞言者之請,修築南關,僅 正南一面,規制偏隘,又未成旋罷。」臣竊見城外居民 繁夥,無慮數千萬戶,四方萬國,商旅貨賄所集,不宜 無以圉之。矧今邊報屢警,不可不為之圖。臣嘗履行 四郊,咸有土城故址,環繞如規,周可百二十餘里。若 仍舊貫,增卑補薄,培「缺續斷,即可使事半而功倍矣。」 上以問大學士嚴嵩,嵩對:「外城之築,眾心所同。果成, 亦一勞永逸之計。」乃命度興工。

《世宗實錄》:「閏月丙辰,兵部尚書聶豹等上言:臣等於 本月六日會同掌錦衣衛都督陸炳、總督京營戎政 平江伯陳圭、協理戎政侍郎許論督同欽天監監正 楊緯等相度京城外四面宜築外城約七十餘里。自 正陽門外東馬道口起,經天壇南牆外及李興王、金 箔等園地,至蔭水庵牆東止,約計九里,轉北經神木」 廠、獐鹿房、小窯口等處,斜接土城舊廣禧門基止,約 計一十八里。自廣禧門起,轉北而西,至土城小西門 舊基,約計一十九里。自小西門起,經三虎橋村、東馬 家廟等處,接土城舊基包過彰義門,至西南直對新 堡北牆止,約計一十五里。自西南舊土城轉東,由新 堡及黑窯廠,經神祇壇南牆外,至正陽門外西馬道 口止,約計九里。大約南一面計一十八里,東一面計 一十七里,北一面勢如椅屏,計一十八里,東一面計 一十七里,周圍共計七十餘里。內有舊址堪因者,約 二十二里,無舊址應新築者,約四十八里。其規制:臣 等議得:「外城牆基應厚二丈,收頂一丈二尺,高一丈 八尺,上用磚為腰牆,垛口五尺,共高二丈三尺。城外 取土築城,因以為壕。」正陽等九門外,如舊彰義門、大 通橋各開門一座,共門十一座。每門各設門樓五間, 四角設角樓四座。其通惠河兩岸,各量留便門,不設 門樓。城外每面應築敵臺四十四座,每座長二丈五 尺、廣二丈,收頂一丈二尺。每臺上蓋鋪房一間,以便 官軍「棲止。四面共計敵臺一百七十六座,鋪一百七 十六所。城內每面應築上城馬道五路,四面共馬道 二十路。西直門外及通惠河二處,係西湖、玉河水出 入之處,應設大水關二座。八里河黑窯廠等處,地勢 低窪,潦水流聚,應設小水關六座。城門內兩旁工完 之日,擬各蓋造門房二所,共二十二所,以便守門人 員居處。」疏入,得旨允行。乙丑,建京師外城興工,遣成 國公朱希忠告太廟。敕諭陳圭、陸炳、許論及工部左 侍郎陶尚德、內官監右少監郭暉提督工程,錦衣衛 都指揮使朱希孝、指揮僉事劉鯨監督工程。又命吏 科左給事中秦梁、浙江道御史董威巡視工程。四月, 上又慮工費重大,成功不易。以問嵩等,嵩等乃自詣 工所視之。還言:「宜先築南面,俟財力裕時,再因地計 度,以成四面之制。」於是嵩會圭等議覆:「前此度地畫 圖,原為四周之制,所以南面橫闊凡二十里。今既止 築一面,第周十二三里,便當收結,庶不虛費財力。今 擬將見築正南一面城基,東折轉北,接城東南角,西 折轉北,接城西南角,併力堅築,可以刻期完報。其東、 西、北三面,候再計度以聞。」報允。

《熹宗實錄》:「天啟元年十月,濬京城九門及重城壕成, 監工科道魏大中等因言:『壕之源出玉泉山,經高梁 橋,抵都城西北,而泒為二,一循城之左而東而南,一 循城之右而南而東。宜按舊閘為地形高下次第布 之,未可以丈尺概也。德勝門之水,南入關,周行大內, 出玉河近且北淤南壅。而嘉靖所築重城,地勢既高, 有掘未及泉而止者,宜清其源,審其勢,疏其脈,達其 支,以總會於大通橋。又須葺理諸閘,節宣蓄洩,以壯 金湯之固』。」疏下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