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4 (1700-1725).djvu/3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天。先是邑人謠曰:「神仙得者茅初成,駕龍上昇入太 清,時下元洲戲赤城,繼世而往在我盈,帝若學之臘 嘉平。」《漢武帝內傳》曰:魯女生,長樂人。初餌胡麻,乃永 絕榖。八十餘年,少壯,色如桃華。一日,與親知故人別, 入華山。後五十年,先識者逢女於廟前,乘白鹿從王 母,人因識之,謝其鄉里而去。又《神仙傳》曰:中山衛叔 卿,常乘雲車,駕白鹿,見漢武帝,將臣之,叔卿不言而 去。武帝悔,求得其子度,令追其父,登華嶽,見父與數 人坐於石上,敕度令還。又《華山記》:「弘農鄧紹八月曉 入華山,見童子執五彩囊,盛柏葉露食之。武帝即其 地造宮殿,歲時禱祈焉。」《漢書》云:「華陰有集靈宮。又有 望仙觀,在華陰縣。」

按《冊府元龜》:「建元三年春,起集靈於華陰,起蘭池宮 於右扶風渭城。」

元光三年夏五月起龍淵宮

按《漢書武帝本紀》:「夏五月,河水決濮陽,氾郡十六,發 卒十萬救決河,起龍淵宮。」

服虔曰:「宮在長安西,作銅飛龍,故以冠名也。」如淳曰:「《三輔黃圖》云:有龍淵宮,今長安城西有其處。」《溝洫志》:「救河決,亦起龍淵宮於其傍。」孟康曰:「在西平界。其水可用淬刀劍,特堅利,古龍淵之劍,取於此水。」師古曰:「《黃圖》云:龍淵廟在茂陵東,不言宮也。此言救決河,起龍淵宮,則宮不在長安之西矣。」又漢章帝賜尚書韓稜「龍淵劍」,孟說是也。

元鼎六年起扶荔宮

按:《漢書武帝本紀》不載。

按《三輔黃圖》,「漢武帝元鼎六年,破南越,起扶荔宮,以 植所得奇草異木,菖蒲百本,山薑十本,甘蕉十二本, 留求子十本,桂百本,密香指甲花百本,龍眼荔支、檳 榔、橄欖千歲子,甘橘皆百餘本。土木南北異宜,歲時 多枯瘁。荔支自交趾移植百株於庭,無一生者,連年 猶移植不息,後數歲偶一株稍茂,終無華實,帝亦珍」 惜之。一旦萎死,守吏坐誅者數十人,遂不復蒔矣。其 實則歲貢焉,郵傳者疲斃於道,極為生民之患。至後 漢安帝時,交趾郡守極陳其弊,遂罷其貢。

元封二年夏四月作長安飛廉館

按:《漢書武帝本紀》云云。

應劭曰:「飛廉,神禽,能致風氣者也。明帝永平五年,至長安,迎取飛廉并銅馬,置上西門外,名平樂館。董卓悉銷以為錢。」《晉灼》曰:「身似鹿,頭如爵,有角而蛇尾,文如豹文。」

按《郊祀志》:公孫卿曰:「僊人可見,而上往常遽,以故不 見。今陛下可為館,如緱氏城,置脯棗,神人宜可致,且 仙人好樓居。」於是上令長安則作飛廉桂館,甘泉則 作益壽延壽館,使卿持節設具而候神人。

按:《東觀餘論》《漢郊祀志》云:「武帝因公孫卿言,仙人好 樓居,於是令長安作飛廉桂館,甘泉作益壽延壽館, 使卿持節設具而候神人。」顏師古曰:「益壽、延壽,二館 也。」予按,《太史公記》作「益延壽觀。」而近歲雍耀間耕夫 有得古瓦,其首作「益延壽」三字,瓦徑尺,字書奇古,即 此觀當時瓦也。又按《括地志》云:「延壽觀在雍州雲陽」 縣西北八十一里,通天臺西八十步,正今耀州地也。 然則當以《史記》為正,但一觀名「益延壽」三字耳。師古 謂「益壽」、延壽二館,非是,館當從《史記》作「觀。」觀、館古多 相通,自唐以前,六朝時,凡今道觀皆謂之某館,至唐 始定謂之觀也。

太初元年春二月起建章宮

按《史記武帝本紀》:元年,上以柏梁災,故朝,受計甘泉。 公孫卿曰:「黃帝就青靈臺,十二日燒,黃帝乃治明庭。」 明庭,甘泉也。方士多言古帝王有都甘泉者。其後天 子又朝諸侯甘泉,甘泉作諸侯邸。勇之迺曰:「粵俗有 火災,復起屋必以大,用勝服之。」於是作建章宮,度為 千門萬戶。前殿度高未央,其東則鳳闕,高二十餘丈; 其西則唐中,數十里虎圈。其北治大池,漸臺高二十 餘丈,名曰泰液池。中有蓬萊、方丈、瀛洲、壺梁、象海中 神山、龜魚之屬,其南有玉堂、璧門、大鳥之屬。乃立神 明臺、井榦樓,度五十餘丈,輦道相屬焉。

按:《漢書武帝本紀》云云。

按《三輔黃圖》,建章宮,武帝太初元年柏梁殿災。粵巫 勇之曰:「粵俗有火災,即復起大屋以厭勝之。」帝於是 作建章宮,度為千門萬戶,宮,在未央宮西長安城外。 帝於未央宮營造日廣,以城中為小,乃於宮西跨城 池作飛閣,通建章宮,構輦道以上下。宮之正門曰閶 闔,高二十五丈,亦曰璧門,左鳳闕,高二十五丈,右神 明臺門內北起別風闕,高五十丈,對峙井榦樓,高五 十丈,輦道相屬焉。連閣皆有罘罳,前殿下視未央,其 西則廣中殿受萬人。《三輔舊事》云:「建章周回三十里, 東起別風闕,高二十五丈,乘高以望遠。又於宮門北 起圓闕,高二十五丈,上有銅鳳凰,赤眉賊壞之。」《西京 賦》云:「圓闕聳以造天,若雙碣之相望。」是也。《廟記》云:「建 章宮北門高二十五丈,建章,北闕門也。」又有鳳凰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