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4 (1700-1725).djvu/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十月戊午改延慶,明道元年十月甲辰,改福寧殿,即 正寢後柔儀殿,國初但名萬歲後殿,章獻后居之,名 崇徽,明道元年十月甲辰改寶慈,景祐二年改柔儀。

《西涼》,在天章閣東,景祐二年三月辛丑重修。

按:《宋史地理志》,「延福宮北有廣聖宮。」

天聖二年建,名「長寧。」 景祐二年改。

按《玉海》:「景祐二年,改長寧宮曰廣聖,降真閣曰崇真 宮,在禁中。前殿有道家天神之像,後起觀閣,奉真宗 神御。」

景祐四年,改保慶殿為「慈德」,名「莊惠」后真容殿為「廣 愛。」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保慶殿,章惠太后居之。景祐四年改「慈德。」 三月乙亥,莊惠后真容殿為廣愛,己卯奉安,庚辰酌 獻。

寶元元年改萬春閣為延春閣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地理志》。延春閣。

舊名「萬春」 ,寶元元年改。

慶曆元年改壽昌閣為寶文閣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地理志》。寶文閣。

即壽昌閣,慶曆元年改。

慶曆二年,修北京宮殿。

按《宋史仁宗本紀》。「二年八月戊子。出內藏庫緡錢十 萬修北京行宮。」 按《地理志》。慶曆二年建大名府為 北京宮城。周三里一百九十八步。即真宗駐蹕行宮。 城南三門。中曰順豫。東曰省風。西曰展義。東一門曰 東安。西一門曰西安。順豫門內東西各一門。曰左右 保成。次北班瑞殿。殿前東西門二。東曰凝祥。西曰麗 澤殿,東南時巡殿門,次北時巡殿,次靖方殿,次慶寧 殿。《時巡》殿前東西門二:東曰景清,西曰「景和。」

按《玉海》。慶曆二年五月十六日戊午。詔升大名府為 北京。先朝駐蹕行宮正殿為班瑞殿。七月以行宮中 門為順豫。尋以行宮便殿為靖方殿。又有「時巡慶寧 殿。」

慶曆六年,重修開先殿。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開先殿,慶曆六年八月重修。乙亥飛白書牓。 慶曆八年,詔以舊延恩殿為觀文殿。」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地理志》。宮中有「安福觀 文殿。」

舊名「集聖」 ,明道二年改「肅儀」 ,慶曆八年改今名。

按《玉海》,觀文殿舊曰延恩。祥符五年十二月二十四 日,聖祖降此殿。閏十月壬申,晁迥等請改殿名,改真 游,十二月作《真游殿頌》。七年七月二十八日壬子,參 政丁謂請御書「真游殿」額。十一月乙酉,奉安殿額。十 月戊午,名真游殿西門曰延真,其東真君殿曰積慶, 萬歲殿曰延慶,東西門曰左右昭慶,後殿曰崇政,北 向殿曰承明,後苑東曰宣和,又改為集聖殿。明道二 年十一月丁丑,改為內外命婦客舍,名「肅儀。」慶曆八 年五月乙巳,以紫宸不可為官稱,詔以舊延恩殿為 觀文殿,改紫宸殿學士為觀文殿學士。

皇祐二年名揚州章武殿為神武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建隆元年十一月丁未,親征李重進,至揚州。 二年正月,詔以行宮為建隆觀。祥符五年建殿。景祐 四年別建殿名章武。皇祐二年五月庚寅改名神武。 皇祐三年作隆儒殿。」

按《宋史仁宗本紀》不載。 按地理志「隆儒殿。」

邇英閣後小殿。皇祐三年始賜名。

按《玉海》,皇祐三年十月作隆儒殿。初詔丁度等撰邇 英閣後小殿名。乙酉,度等請名「隆儒,詢猷清燕」,詔以 「隆儒」為名。

皇祐五年,建滁州端命殿、并州統平殿、澶州武信殿。 按《宋史仁宗本紀》,五年春三月癸亥,遣使奉安太祖 御容於滁州,太宗御容於并州,真宗御容於澶州。 按《玉海》,皇祐五年三月,仁宗宣諭曰,恭惟太祖擒皇 甫暉於滁州。是受命之端也。太宗平劉繼元於并州, 是太平之統也。甲子,乃詔滁州因舊寺建殿,命曰端 命。命宰相龐籍奉安太祖御容。并州因崇聖寺命殿 曰「統平」,命樞密使王貽永奉安太宗御容。

《太宗御容》以四月二十七日奉安。帝聞之曰:「太宗以是月日至城下,有此符合寺」 ,本行宮,賜名《平晉》,大中祥符二年改今名。

又曰:「恭惟真宗禦契丹於澶州,是偃武之信也。宜即 澶州舊寺建殿,名曰武信。」命樞密高若訥奉安真宗 御容。

皇祐間,滁州通判殿中丞王靖言:「太祖皇帝擒皇甫暉於滁州,太宗下劉繼元於并州,真宗禦契丹於澶州,皆宜立廟,以昭遺烈。」 於是就芳林園,命工部寫三聖御容臨赴逐州。皇祐五年三月十四日甲子,太祖御容赴滁州,奉安於大慶觀端命殿。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