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4 (1700-1725).djvu/6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蘭熏摘金。其西閣有繁英雪香,披芳鉛華,瓊華,文綺絳萼,穠華綠綺,瑤碧,清陰,秋香叢玉,扶玉絳雲。會寧之北,疊石為山,山上有殿曰「翠微。」 旁為二亭,曰雲巋,曰「層巘。」 凝和之次閣曰「明春」 ,其高踰一百一十尺。閣之側為殿二,曰玉英,曰「玉潤。」 其背附城築土植杏,名曰「杏岡。」 覆茅為亭,修竹萬竿,引流其下。宮之右為佐二閣,曰「宴春」 ,廣十有二丈,舞臺四列,山亭三峙。鑿圓池為海,跨海為二亭,架石梁以升,山亭曰「飛華」 ,橫度之四百尺有奇,縱數之二百六十有七尺。又疏泉為湖,湖中作隄以接亭,隄中作梁以通湖。梁之上又為茅亭、寉莊、鹿砦、孔翠諸柵,蹄尾動數千。嘉花名木,類聚區別,幽勝宛若生成。西抵麗澤,不類塵境。初,蔡京命童貫、楊戩、賈詳、藍從熙、何訢等分任宮役。五人者因各為制度,不務沿襲,故號延福五位,東西配大內,南北稍劣。其東直景龍門,西抵天波門。宮東西二橫門,皆視禁門,《法》所謂「晨暉麗澤」 者也,而晨暉門出入最多。其後又跨舊城修築,號延福第六位。跨城之外浚濠,深者水三尺。東景龍門橋,西天波門橋。二橋之下,疊石為固,引舟相通,而橋上人物外自通,行不覺也,名曰「景龍江。」 其後又闢之,東過景龍門至封丘門 。景龍江北有龍德宮,初,元符三年以懿親宅潛邸為之,及作景龍江,江夾岸皆奇花珍木,殿宇比比對峙,中塗曰壺春堂,絕岸至龍德宮,其地歲時次第展拓,後盡都城一隅焉,名曰「擷芳園。」 山水美秀,林麓暢茂,樓觀參差,猶艮嶽延福也。宮在舊城,因附見此。

保和殿。

政和三年四月作,九月殿成,總為屋七十五間。

政和四年,神御殿成。

按《宋史徽宗本紀》:「四年冬十二月己酉,以禁中神御 殿成,減天下囚罪一等。」

政和五年夏四月。作葆真宮。改集賢殿為右文殿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按《玉海》。五年四月十日詔祕書省殿以「右文」為名。改 集賢殿修撰為右文殿修撰。

按:《宋史地理志》:「上清寶籙宮。」

政和五年作,在景龍門東,對景暉門。既又作仁濟、輔正二亭於宮前,命道士施民符藥,徽宗時登皇城下視之。又開景龍門,城上作複道通寶籙宮,以便齋醮之路,徽宗數從複道上往來。是年十二月,始張燈於景龍門上下,名曰「預賞。」 其明年,乃有期門之事。

政和六年秋九月,西內成。

按:《宋史徽宗本紀》:「六年九月辛卯,以西內成,曲赦京 西。」

政和七年春二月,改天寧萬壽觀為「神霄玉清萬壽 宮。」夏五月,改玉清和陽宮為「玉清神霄宮。」

按《宋史徽宗本紀》云云。 按《地理志》。玉清神霄宮。

政和三年建,舊名「玉清和陽」 ,在福寧殿東。七年改今名。

政和八年,龍德太一宮成。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陸韶之記曰:「政和八年戊戌之歲,龍德太一 宮告成,直都城之西北隅,實龍潛之舊邸也。」仰摹宸 極,一新祠庭。前殿曰黃祕之殿,次曰統元之殿,次曰 神貺之殿,門曰黃祕之門。高真象設,次第分布。棟宇 轇輵,甍桷飛鶱,棲金浮翠,蔚跂嵽嵲。遠而望之,祥煙 佳氣,若與慶霄連接上下。既成,鑾輿幸焉。躬執薦告 之禮,祈為蒼生致福。已而敷大宥於天,又詔儒臣為 之記。

重和元年建宣和後殿

按:《宋史徽宗本紀》不載。

按《玉海》,「徽宗晝日不居寢殿,以睿思殿為講禮進膳 之所,就宣和殿宴息。」重和元年,改元宣和,乃更為保 和殿。宣和之後殿,重和元年所刱也。

欽宗靖康元年三月改擷景園為寧德宮

按《宋史欽宗本紀》,元年三月丙子,改擷景園為寧德 宮。乙酉,迎道君皇帝於宜春苑,太后入居寧德宮。 宋有天下,建都汴京,其宮闕制度視《漢略》存簡素。 按《玉海》,「東京大內,據闕城之西北,宮城周回五里,南 三門曰宣德、左掖、右掖。東一門曰東華,西曰西華,北 曰拱宸。宣德門內南門曰大慶,正殿曰大慶,次北文 德殿」門,次文德殿,殿東南隅有鼓樓、漏屋,西南鐘樓 殿。次北門曰左、右銀臺,西紫宸殿,次西垂拱殿,其後 福寧殿,次後柔儀殿、欽明殿,其西睿思殿、福寧殿,東 慶壽宮,慶壽、萃德二殿。福寧殿西寶慈宮,寶慈、姒徽 二殿。福寧殿後坤寧殿。凡禁中殿閣,有嘉慶殿、觀文 殿、延真門、積慶殿、感真閣、福聖殿、壽寧堂、慶雲殿、玉 京殿、清景殿、西涼殿、慈德殿、景寧殿,垂拱殿門,次西 皇儀殿,次西集英殿,殿後需雲殿東有昇平樓,廊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