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84 (1700-1725).djvu/7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閣西版垣之外,制度同東殿。東殿之傍,有庖室三間, 好事房二,各三間,獨腳門二,紅門一。妃嬪院四,二在 東盝頂殿後,二在西盝頂殿後,各正室三間,東西夾 四間,前軒三間,後有三椽半屋二間。侍女室八十三 間,半在東妃嬪院左,西向,半在西妃嬪院右,東向。室 後各有三椽半屋二十五間。東盝頂殿紅門外有屋 三間,盝頂軒一間,後有盝頂房一間。庖室一區,在凝 暉樓後。正屋五間,前軒一間,後披屋三間,又有盝頂 房一間,盝頂井亭一間,周以土垣,前闢紅門。酒房在 宮垣東南隅。庖室南正屋五間,前盝頂軒三間,南北 房各三間,西北隅盝頂房三間,紅門一,土垣四周之。 學士院在閣後四《盝頂》殿門外之西偏三間。生料庫 在學士院南,又南為鞍轡庫,又南為軍器庫,又南為 庖人、牧人宿衛之室。藏珍庫在宮垣西南隅,制度並 如酒室,惟多盝頂,半屋三間,庖室三間。萬壽山在大 內西北,太液池之陽,金人名瓊花島。中統三年修繕 之,至元八年賜今名。其山皆疊玲瓏石為之,峰巒隱 映,松檜隆鬱,秀若天成。引金水河至其後,轉機運㪺, 汲水至山頂,出石龍口,注方池,伏流至仁智殿後有 石刻蟠龍昂首,噴水仰出,然後由東西流入於太液 池。山前有白玉石橋,長二百餘尺,直儀天殿後。橋之 北有玲瓏石,擁木門,五門皆為石色。內有隙地,對立 日月石。西有石棋枰,又有石坐床。左右皆有登山之 徑,縈紆萬石中,洞府出入,宛轉相迷,至一殿一亭,各 擅一景之妙。山之東有石橋,長七十六尺,闊四十一 尺半,為石渠,以載金水而流於山後,以汲於山頂也。 又東為靈圃,奇獸珍禽在焉。廣寒殿在山頂,七間,東 西一百二十尺,深六十二尺,高五十尺,重阿藻井,文 石甃地,四面瑣窗板密,其裡遍綴金紅雲,而蟠龍矯 蹇於丹楹之上。中有小玉殿,內設金嵌玉龍,御榻左 右列從臣,坐前架黑玉酒瓮一,玉有白章隨其形, 刻為魚獸出沒於波濤之狀,其大可貯酒三十餘石。 又有玉假山一峰,玉響鐵一。縣殿之後,有小石筍二, 內出石龍首,以噀所引金水。西北有廁堂一間。仁智 殿在山之半,三間高三十尺。金露亭在廣寒殿東,其 制圓,九柱,高二十四尺,尖頂上置琉璃珠,亭後有銅 幡竿。玉虹亭在廣寒殿西,制度同金露。方壺亭在荷 葉殿後,高三十尺,重屋八面,重屋無梯,自金露亭前 複道登焉,又曰「線珠亭。」瀛洲亭在溫石浴室後,制度 同方壺。玉虹亭前仍有發,重屋複道,亦曰「線珠亭。」荷 葉殿在方壺前,仁智西北,三間高三十尺,方頂中置 琉璃珠。溫石浴室在瀛洲前,仁智西北,三間高二十 三尺,方頂中置塗金寶瓶。園亭又曰「臙粉亭」,在荷葉 稍西,蓋后妃添妝之所也。八面介福殿,在仁智東差 北三間,東西四十一尺,高二十五尺。延和殿在仁智 西北,制度如介福。馬湩室在介福前三間,牧人之室 在延和前三間,庖室在焉。湩前東,浴室。更衣殿在山 東,平地三間,兩夾太液池,在大內西,周回若干里,植 芙蓉。儀天殿在池中,圓坻上,當萬壽山十一楹,高三 十五尺,圍七十尺,重簷圓蓋,頂圓臺址,甃以文石,藉 以花茵,中設御榻,周闢瑣窗,東西門各一間,西北廁 堂一間,臺西向,列甃甎龕,以居宿衛之士。東為木橋, 長一百二十尺,闊二十二尺,通大內之夾垣。西為木 弔橋,長四百七十尺,闊如東橋,中闕之立柱,架梁於 二舟,以當其空。至車駕行幸上都,留守官則移舟斷 橋,以禁往來。是橋通興聖宮前之夾垣,後有白玉石 橋,乃萬壽山之道也。犀山臺在儀天殿前水中,上植 木芍藥。御苑在隆福宮西,先后妃多居焉。香殿在石 假山上,三間兩夾,二間柱廊,三間,龜頭屋,三間,丹楹 瑣窗,間金藻繪、玉石礎、琉璃瓦。殿後有石臺,山後闢 紅門,門外有侍女之室二所,皆南向並列。又後直紅 門,並立紅門三。三門之外有「太子斡耳朵。」荷葉殿二, 在香殿左右,各三間。圓殿在山前,圓頂上置塗金寶 珠。重簷後有流杯池,池東西流水。圓亭二,圓殿有廡 以連之。歇山殿在圓殿前,五間,柱廊二,各三間。東西 亭二,在歇山後左右十字脊。東西水心亭,在歇山殿 池中,直東西亭之南,九柱重簷亭之後,各有侍女房 三所,所為三間,東房西向,西房東向,前闢紅門三門 內立石以屏內外,外築四垣以周之,池引金水注焉。 棕毛殿在假山東偏,三間,後盝頂殿三間,前啟紅門, 立垣以區分之。儀「鸞局」:在三紅門外西南隅。正屋三 間,東西屋三間,前開一門。

至元十年。冬十月。初建正殿。寢殿。香閣。周廡兩翼室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十一年,宮闕成,初建東宮。

按《元史世祖本紀》:「十一年春正月己卯朔,宮闕告成, 帝始御正殿,受皇太子諸王百官朝賀。夏四月癸丑, 初建東宮。」

至元十七年夏五月,作行宮於察罕腦兒。

按:《元史世祖本紀》云云。

至元二十二年。秋七月。造溫石浴室。及更衣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