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隆元年更定殿下衛士之制
按《金史海陵本紀》,不載 按《金史儀衛志》:「初,國制,凡 朔朢常朝日,殿下列衛士,簾下置甲兵。正隆元年,海 陵去甲兵,惟存錦衣弩手百人,分立兩階。其儀:都副 點檢公服偏帶,常朝則展紫,左右衛將軍、宿直將軍 展紫金束帶,各執玉水晶及金飾骨朵。左右親衛盤 裹紫襖塗金束帶。骨朵佩兵械供御。弩手傘子百人, 並」金花交腳幞頭、塗金銅鈒襯花束帶、骨朵。左右班 執儀物內侍二十人,展紫塗金束帶。朝參日,弩手傘 子直於殿門外,兩面排立。司辰報時畢,皇帝御殿坐, 鳴鞭,閤門報班齊,執擎儀物內侍分降殿階,南向立。 點檢司起居弩手傘子,於殿門外北面,山呼聲喏訖, 即於殿門外東西相向排立。都點檢以次三員升殿。 都點檢在東近南,左副又少南,右副在西,東向對立, 左右衛將軍在殿下東西對立,省臣隨班起居畢,左 右司侍郎從宰執奏事,殿中侍御史隨班起居畢,東 西對立於左右衛將軍之北,少前。修起居注分殿陛 東西對立於殿欄外副階下,以俟奏事畢,皇帝還閤, 侍衛者乃退。
世宗大定三年祫享用黃麾仗三千人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大駕鹵簿,「世宗 大定三年,祫享用黃麾仗三千人,分四節。」
第一節無縣令、府牧,即用黃麾前三部,次前部鼓吹, 次金吾牙門旗,次《駕頭》,次引駕龍墀隊,次《天王》《十二 辰》等旗。
第二節黃麾第四、第五部,次「《君王萬歲》日月旗。」次御 馬,內增控馬司圍、挾馬司圍各一十六人。次《日月合 璧》《五星連珠》等旗。次八寶,內增執黑杖傳喝一十八 人,在香案前。次七寶輦。
第三節黃麾後第一、第二部,次《玉輅》,次《栲栳》隊,次導 駕門仗官。
第四節黃麾後第三、第四、第五部,次《金輅》,次牙門旗, 次後部鼓吹。
大定六年,定黃麾仗之數,詔以軍士易之。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大定六年九月, 西京還都,用黃麾仗二千五百四十二人。」
攝官在內
騎七百六十二匹,分四節。
第一節攝官五十四人,執擎三百二人,樂工一百七 十人。
第二節攝官三十二人,執擎三百七十六人。
第三,節仗。內攝官四十四人,導駕官四十二人,門仗 官一百人,玉輅、青馬八,駕士一百四十人,護駕栲栳 隊五百人,執擎二百四十二人。
第四節攝官五十人,金輅赤馬八,駕士九十四人,控 鶴二十二人,樂工八十四人,執擎二百九十人。 是歲,上還自西京,有司備儀仗,皇太子乘金輅。上擬 其非禮,以問禮官,無能知者。上怒,皆責降之。明年,將 冊皇太子,宰臣奏當備儀仗告廟。上曰:「前朕受尊號 謁謝,但令朕用宋真宗故事,朝服乘馬,於禮甚輕。今 皇太子乃用備禮,何耶?」丞相良弼謝,上徐曰:「此文臣 因循不加意爾。」先是,凡行幸皆役民執仗,是後詔以 軍士易之。
大定七年,詔減立仗人數。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凡遇大禮大朝 會,則有內外立仗。」海陵時俱用三千人。世宗大定七 年,上冊寶,頗損其數,且以天德、貞元不設車輅,遂并 去之。是後或減至二千,或一千,或八百,或六百人。 大定八年,定皇太子親王百官儀從。
按《金史世宗本紀》,不載。 按《儀衛志》:「大定八年正月, 冊皇太子于大安殿,用黃麾半仗二千二百六十五 人;奉表於仁政殿,用黃麾細仗一千四百二人。二十 七年冊皇太孫亦如之。」
大定八年,黃麾半仗攝官一百七十五人,擎執二千 八十一人,編排職掌九人。
殿庭內仗。
以中心東西相向一重,并面北旗幟為中道。
左行,自北西向,排列黃麾幡一首,執者三人,碧襴官 一,大雉扇二,碧襴官一,中雉扇六,碧襴官一,小雉扇 六,碧襴官一,朱團扇六,碧襴官一,睥睨四,碧襴官一, 紅大傘一,碧襴官一,紫方傘二,碧襴官一,華蓋一。右 行東向列者並同。
面北:第一行,牙門旗八,共二十四人,分左右,留中道; 第二行,監門校尉十二,分左右;第三行,長壽幢一,押 旗大將軍一居中;次東,五方龍旗十五;次西,五方鳳 旗十五。第四行,自內而東,青龍旗五,紅龍旗二十;自 內而西,青龍旗五,紅龍旗二十;第五行同上。又「《君王 萬歲》旗一」,五人居中;日旗一,五人在左;月旗一,五人 在右,第六行。自內而東,「天下太平旗」、苣紋旗、日月合 璧旗、苣紋旗、青龍旗、赤龍旗、河瀆旗、江瀆旗各一,旗 五人,排仗通直官一,排仗大將一,未、午、巳、辰、卯、寅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