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9 (1700-1725).djvu/17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唐明皇先天中東都設鐙,文宗開成中建鐙迎三宮 太后。是則唐以前歲不常設。本朝太宗時,三元不禁 夜,上元御乾元門,中元、下元御東華門。後罷中元、下 元二節,而初元游觀之盛,冠于前代。

《澠水燕談錄》:小詞有「燒殘絳燭淚成痕,街鼓破黃昏」 之語,或以為黃昏不當燭。已見跋解者曰:「此草廬窶 陋者之論。殊不知貴侯戚里,洞房密室,深邃窈窕,有 不待夜而張燭者矣。」

《物類相感》,「志燭心散」,以線縛之。

三月三日收薺菜花,置燈檠上,則飛蛾蚊蟲不投 燈剪用《無名異》塗之,剪燈則燈自斷。

《聞見後錄》:白樂天《長恨歌》有「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 挑盡未成眠」之句,寧有興慶宮中,夜不燒蠟油,明皇 帝自挑燈者乎?書生之見可笑耳。

《老學庵筆記》:杜詩「夜闌更秉燭」,意謂夜已深矣,宜睡 而復秉燭,以見久客喜歸之意。僧德洪妄云更當平 聲讀,烏有是哉?

宋文安公集中有《省油燈琖》詩,今漢嘉有之,蓋夾燈 琖也。一端作小竅,注清冷水于其中,每夕一易之。尋 常盞為火所灼而燥,故速乾,此獨不然,其省油幾半。 邵公濟牧漢嘉時,數以遺中朝士大夫。按文安亦嘗 為玉津令,則漢嘉出此物幾三百年矣。

宋白《石燭詩》云:「但喜明如蠟,何嫌色似黳。」燭出延安, 予在南鄭數見之。其堅如石,照席極明。亦有淚如蠟 而煙濃,能熏汙帷幕衣服,故西人亦不貴之。

《演繁露》令狐綯賜金蓮燭,是以金蓮花為臺,事見《摭 言》。

《五代會要》二十一曰:「清泰二年,禮部奏,奉長興二年 敕,進士引試,早入晚出。今請依舊例試雜文,並點門 入省,經宿就試。」唐試連夜以燭三條為限。《白樂天集》 曰:「試許燒木燭三條,燭盡不許更續。」至此因禮部奏 乃始達旦也。

《容齋續筆》:《莊子·外物篇》:「利害相摩,生火甚多。眾人焚 和,月固不勝火,于是乎有焚和而道盡。」注云:「大而闇 則多累,小而明則知分。」東坡所引乃曰:「郭象以為大 而闇不若小而明。」陋哉斯言也!為更之曰:月固不勝 燭,言明于大者必晦于小。月能燭天地而不能燭毫 釐,此其所以不勝火也。然卒之火勝月耶?月勝火耶? 予記朱元成《萍洲可談》所載,王荊公在修撰經義局, 因見舉燭,言:佛書有日月燈光,明佛燈光豈足以配 日月乎?呂惠卿曰:「日煜乎晝,月煜乎夜,燈煜乎日月, 所不及,其用無差別也。」公大以為然。蓋發言中理,出 人意表云。予妄意《莊子》之旨,謂人心如月,湛然虛靜, 而為利害所薄,生火熾然以焚其和,則月不能勝之 矣,非論其明闇也。

《容齋三筆》:上元張燈,《太平御覽》所載《史記樂書》曰:「漢 家祠太一,以昏時祠到明。」今人正月朢日夜游觀燈, 是其遺事。而今《史記》無此文。唐韋述《兩京新記》曰:正 月十五日夜,敕金吾弛禁,前後各一日以看燈。本朝 京師增為五夜。俗言錢忠懿納土,進錢買兩夜,如前 史所謂買宴之比,初用十二、十三夜。至崇寧初,以兩 日皆國忌,遂展至十七、十八夜。予按,《國史》,乾德五年 正月,詔以朝廷無事,區寓乂安、開封府,更增十七、十 八兩夕。然則俗云因錢氏及崇寧之展日,皆非也。太 平興國五年十月下元,京城始張燈,如上元之夕。至 淳化元年六月,始罷中元、下元張燈。

《學齋呫嗶九經》中有「燭」字,如夜行以燭隅坐,執燭,燭 不至跋是也,而無「燈」字。至漢祠太一,自昏至曉然燈, 故有七枝燈、百花燈之類。然上林「燈」字,卻只從金旁, 是以五金鑄之。

《歲華紀麗譜》:「咸通十年正月二日,街坊點燈張樂,晝 夜喧闐,蓋大中承平之餘風。」由此言之,唐時放燈,不 獨上元也。

《乾淳歲時,紀》燈品至多,蘇福為冠。新安晚出,精妙絕 倫。所謂「無骨燈」者,其法用絹囊貯粟為胎,因之燒綴, 及成去粟,則混然琉璃毬也。景物奇巧,前無其比。又 為大屏,灌水轉機,百物活動。趙忠惠守吳日,嘗命製 「春雨堂」五大間,左為汴京御樓,右為武林燈市,歌舞 雜藝,纖悉曲盡,凡用千工。外此有魫燈,則移鏤犀珀 玳瑁以飾之。珠子燈,則以五色珠為網,下垂流蘇,或 為龍船鳳輦,樓臺故事。羊皮燈,則鏃鏤精巧,五色妝 染,如影戲之法。羅帛燈之類尢多,或為百花,或細眼, 間以紅白,號「萬眼羅」者,此種最奇。外此有五色蠟紙, 菩提葉若紗。戲影燈,馬騎人物,旋轉如飛。又有深閨 巧娃,剪紙而成,尤為精妙。又有絹燈,剪寫詩詞,時寓 譏笑,及畫人物藏頭隱語,及舊京諢語,戲弄行人。 中秋夕,浙江放一點紅羊皮小水燈,數十萬盞,浮滿 水面,爛如繁星。或謂此江神所喜,非徒事觀美也。 范成大《吳郡志》:「上元影燈巧麗,他郡莫及。有萬眼羅 及琉璃毬者,尤妙天下。」

《西溪叢語》:古詩云:「燈檠昏魚目。」讀「檠」為去聲。《集韻》:「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