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Gujin Tushu Jicheng, Volume 799 (1700-1725).djvu/7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頁尚未校對

《針部·藝文二》詩:

《七夕穿針》
梁·簡文帝

「憐從帳裡出,相見夜窗開。」針攲疑月暗,縷散怪風來。

《七夕穿針》
柳惲

代馬秋不歸,緇紈無復緒。迎寒理衣縫,映月抽纖縷。 的皪愁睇光,連娟若眉聚。清露下羅衣,秋風吹玉柱。 流陰稍已多,餘光欲誰與。

《七夕穿針》
劉孝威

縷亂恐風來,衫輕羞指現。故穿雙眼針,持縫合歡扇。

《七夕穿針》
劉遴

「步月如有意,情來不自禁。」白光抽一縷,舉袖弄雙針。

《答唐娘七夕所穿鍼》
徐悱妻劉氏

倡人效漢女,靚妝臨月華。連鍼學並蔕,縈縷作開花。 孀閨絕綺羅,攬贈自傷嗟。雖言未相識,聞道出良家。 曾停霍君騎,經過柳惠車。無由一共語,暫看日升霞。

針部紀事

《瑯嬛記》:昔有姜氏與鄰人文冑通殷勤,文冑以百鍊 水晶針一函遺姜氏,姜氏啟履箱,取連理線,貫雙針, 結同心花以答之。故《定情篇》曰:「素縷連雙針。」

《西京雜記》:「漢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針于開襟 樓,俱以習之。」

《後漢書戴就傳》:「就仕郡倉曹掾,刺史歐陽參奏太守 成公浮贓罪,遣從事薛安案倉庫簿領,收就于獄。幽 囚考掠,五毒參至,又以大鍼刺指爪中,使以把土,爪 悉墮落。」

《拾遺記》:魏文帝美人薛夜來,妙于鍼工,雖處深帷重 幄之內,不用燈燭之光,裁製立成。非夜來縫製,帝則 不服,宮中號曰「鍼神。」

《酉陽雜俎》:魏時有句驪客,善用針取寸髮斬為十餘 段,以針貫取之,言「髮中虛也。」其妙如此。

《晉書杜錫傳》:「錫累遷太子中舍人,性亮直忠烈,屢諫 愍懷太子,言辭懇切,太子患之。後置針著錫常所坐 處氈中,刺之流血。他日,太子問錫:向著何事?錫對『醉 不知。太子詰之曰:『君喜責人,何自作過也』』?」

《藝術傳》:鳩摩羅什以大乘為化,姚興迎羅什,待以國 師之禮。興嘗謂羅什曰:「大師聰明超悟,天下莫二,何 可使法種少嗣。」遂以伎女十人逼令受之。爾後不住 僧坊,別立解舍,諸僧多效之。什乃聚針盈缽,引諸僧 謂之曰:「若能見效,食此者,乃可畜室耳。」因舉匕進針, 與常食不別。諸僧愧服乃止。

《顧愷之傳》:「愷之善丹青,圖寫特妙。嘗悅一鄰女,挑之 弗從,乃圖其形于壁,以棘針釘其心,女遂患心痛。愷 之因致其情,女從之,遂密去針而愈。」

《輿地志》:齊武帝起層城觀,七月七日,宮人多登之穿 鍼,世謂之「穿鍼樓。」

《女紅餘志》:許允婦阮氏有古針,一生用之不壞。 《酉陽雜俎》:高瑀在蔡州,有軍將田知迴易折欠數百 萬,高方令錮身勘,田憂迫,計無所出。坐客有處士皇 甫元真者,微笑曰:「予嘗遊海東,獲二寶物,當為君解 此難。」田謝之,遂晨謁高,因請曰:「元真此來,特從尚書 乞田性命,某于新羅獲一巾子辟塵,欲獻此贖。」田即 于懷內探出授高,高纔執,已覺體中虛涼。翌日宴于 郊外,顧視馬尾鬣及左右騶卒數人,並無纖塵。監軍 使覺問高,高不敢隱。監軍固求見處士曰:「道者更有 何寶,願得一觀。」皇甫具述救田之意,且言藥出海東, 今餘一針,力弱不及巾,可令一身無塵。監軍拜請曰: 「獲此足矣。」皇即于巾上抽與之,針,金色,大如布針。監 軍乃劄于巾試之,驟于塵中,塵唯及馬騣尾焉。 《唐書百官志》中:「尚署令七月獻細針。」

《開元天寶遺事》:「宮中以錦結成樓殿,高百尺,上可勝 數十人,陳以瓜果酒炙,設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嬪妃 各以九孔針、五色線向月穿之,過者為得巧之候,宴 樂達旦,士民之家皆效之。」

《史遺》:鄭代嫂張氏女名采娘,七夕夜陳香筵祈於織 女。是夕夢雲輿羽蓋蔽空,駐車命采娘曰:「吾織女,汝 求何福?」曰:「願巧耳。」乃遺一金針,長寸餘,綴於紙上,置 裙帶中,令三日勿語,汝當奇巧,不爾化成男子。經二 日以告其母,母觀之則空紙矣,其針跡猶在。采娘忽 病,張氏有娠,采娘卒,逾月生一男。

《五代史唐莊宗本紀》:「克用少驍勇,從其群豪射獵,或 挂針于木,或立馬鞭百步,射之輒中。」

《燉煌新錄》:「張存善針。存有奴,好逃亡。存宿行針,縮奴 腳,欲使則針解之。」

《清異錄》:自唐末無賴男子,以劄刺相高,或鋪《輞川圖》 一本,或砌白樂天、羅隱詩百首,至有以平生所歷郡 縣飲酒蒱博之事,所交婦人姓名、齒行第、坊巷、形貌 之詳,一一標表者,時人號為「針史。」

《元氏掖庭記》:「九引堂,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宮女登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