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416-07jh009012-3812 清朝前紀.pdf/138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也。明史朝鮮傳。萬曆三十六年。大清兵征服各部。漸近朝鮮。兵部議令該王大修武備。整飭邊防。幷請敕遼左督撫鎭臣。遣官宣達毋相侵犯之意。從之。斯時明猶以太祖倂吞諸部。謂夷白相殘。至逼近朝鮮。猶令邊臣宣諭毋相侵犯。太祖固未昌言與明爲敵也。王氏東華錄。己酉。(萬曆三十七年)春二月。上遺明書曰。鄰朝鮮而居。瓦爾喀部衆。皆吾所屬也。可諭彼察出予我。於是明遣使諭朝鮮。歸我千餘戶。是時蓋太不遽以武力加朝鮮。挾其氣勢。自能使明與朝鮮。受其要請矣。

太祖之旁嚙諸夷。其見東華錄者。自歸入清史稿。不具錄。今錄明人所紀載者。大約建州各部。太祖蠶食向盡。明不能詰。明所最重視者。海西南關。地旣衝要。又忠勇。實能捍邊。南關旣亡。則北關雖狡。亦尚欲存之。以牽制夷虜。其中灰扒兀拉。卽輝發烏喇。則不甚注意。然皆先後滅亡。以次分敍於後。
黃氏建夷考。其地界南鄰朝鮮義州。橫江爲界。離江有一千餘里。江外有十四道灣。係忽喇戶故地。皆爲奴倂。又有王兀堂王寧古鐵等夷。亦爲奴所倂。西鄰長奠、永奠、大奠、寬奠、新奠、靉陽、孤山、鹹場、一堵牆、清河、散羊峪、馬根單、撫順、三岔兒、白家衝、撫安、柴河、松山、威遠鎭二關。北有混同江、烏龍江、白石江。江内先有灰扒伯答里等夷。皆被奴酋襲殺。擄掠部夷八千餘衆。悉入奴地。另設置建夷千餘家。屯種此地。又有海西夷南關舊址。大黑山地方。亦倂入奴酋。近屯兵二千餘家。在此住牧。按此所言建州界內各部之被倂。所謂王寧古鐵者。見己丑東華錄。征兆佳城。斬城主寧古親。至屢及灰扒。是爲海西扈倫四鄰之一。繼哈達而亡。清實錄於四部各紀其起訖。錄以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