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NLC511-023031404016896-25115 余嘉錫論學雜著 下冊.pdf/160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余嘉錫論學雜著

詳之。』畢士安曰:『陛下所擇,皆才適於用,望付外施行。』從之。」案:宋《三朝國史》延朗本傳,只言命延朗知保州,而不言兼都巡檢,今《宋史》具載之,則元之史臣,亦嘗小有補苴矣。《長編》又云:「殿前都虞候康州防禦使曹璨,爲鎮定兩路副都部署,治鎭州。鈐轄四員,分二員赴定州,如定州有軍事會議,令璨暫赴之。其緣邊巡檢楊延朗,止令在保州,遣同巡檢往來巡警,如有羣盜,會兵剪滅,即率麾下往赴,荆嗣亦如之。」荆嗣,罕儒之從孫,已見楊業傳注。案:延朗知保州及兼都巡檢,皆在二年春,本傳以爲元年春,誤也。

二年,追敍守禦之勞,進本州防禦使,俄徙高陽關副都部署,在屯所九年。

《隆平集》云:「徙高陽關副都部署,在屯九年,官至英州防禦使卒。」 案:延昭之進本州防禦,徙高陽關,《長編》皆不書,但於二年正月己巳書云,孫全照、張旻、秦翰並以戰守功加檢校官及封邑,除悉推恩有差,延朗之進防禦使,當在此時。又其年五月辛亥,高陽關副都部署張凝卒,延朗蓋繼其任。《隆平集》、《東都事略》及《長編》,皆言官至英州防禦使。英州之除,本傳不言,殊爲疏略。《方輿紀要》卷十二。保定府安州高陽縣條下云:「高陽關在縣東,《志》云,謂《高陽縣志》。在縣之三叉口社,一名草橋關,五代周顯德六年,收復三關,建爲高陽關砦,卽三關之一也。宋屬順安軍,與瓦橋、益津互相聯絡,而高陽實爲根本,控扼幽、薊,戍守特重。」

延昭不達吏事,軍中牒訴,常遣小校周正治之,頗爲正所罔,因緣爲姦,帝知之,斥正還營而戒延昭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