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NLC511-023031404016896-25115 余嘉錫論學雜著 下冊.pdf/8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余嘉錫論學雜著

「熙寧十年七月,河決曹村,下掃澶淵絕流,河南徒,又東匯于梁山張澤濼。凡壞郡縣四十五,官亭民舍數萬,用三十萬頃。」案:此事先見於《宋會要》,今載徐松輯本第五卜二册〈瑞應門〉,及一百九十二册〈方域門〉。卷九十二〈河渠志〉亦云:「凡灌郡縣四十五,而濮、齊、鄆、徐尤甚,壞田逾三十萬頃。」此數句《日知錄》未引。此四十五郡縣,雖不必盡陷爲梁山濼,而其田廬之沒而不復者多矣。《宋史》言梁山濼廣數百里。邵博《聞見後錄》卷三十云:「王荆公好言利。有小人諂曰:『決梁山泊八百里水以爲田,其利大矣。』荆公喜甚,徐曰:『策固善,決水何地可容?』劉貢父在坐中,曰:『自其旁別鑿八百里泊,則可容矣。』荆公笑而止。」案:此事亦見《涑水紀聞》卷十五,但不云八百里。然則《水滸傳》謂「梁山泊方圓八百餘里」,見第十一回柴進告林沖語。非誇人之詞矣。《金史》卷四十七〈食貸志〉云:「大定二十一年八月,尚書省奏山東所刷地數。上謂梁肅曰:『黃河已移故道。梁山濼水退,地甚廣,已嘗遣使安置屯田。民昔嘗恣意種之。今官已籍其地,而民懼徵其租,逃者甚衆,恐致失所。可免其徵,赦其罪,別以官地給之。』御史臺奏:『大名、濟州因刷梁山濼官地,孫楷第曰:「案:據此則舊梁山濼水北已及大名,非止南連濟州諸濼而已。宋江等宜可恃以爲險也。」或有以民地被刷者。』上復召宰臣曰:『雖曾經通檢納稅而無明驗者,復當刷問。有公據者,雖付本人,仍當體問。』二十二年,又命招復梁山濼流民,官給以田。金人於梁山濼屯田事,《日知錄》及《韓門綴學》皆當引用食貨志而不詳。是南宋之初,金大定二十一年,卽宋孝宗淳熙八年也。梁山濼已多涸爲陸地,非復八百里之廣矣。《金史》卷二十七〈河渠志〉又曰:「明昌五年春,正月,尚書省奏都水監丞田櫟同本監官講議黃河利害,嘗以狀上,言:『可於北岸墻村決河入梁山濼故道,依舊作南北兩清河分流。然北清河堤歲久不完,當立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