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511-023031404016896-25115 余嘉錫論學雜著 下冊.pdf/9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余嘉錫論學雜著

賊五百人受降,旣而悉誅之,吾屢諫不聽也。』」又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百四十三云:「張榮,梁山濼取漁人也。聚梁山濼,有舟師二三百人,案:《繫年要錄》卷三十三作有舟數百,則不止二三百人矣。,常劫掠金人。杜充爲留守時,借補榮官至武功大夫,遙郡刺史,號爲張敵萬。」蓋自宣和三年宋江離去之後,梁山濼旋爲他人所據,至六年降於蔡居厚,爲所殺。逮建炎初,張榮又起兵於此。其後,地雖入金,仍爲興兵反抗者之根據地。見前引《方輿紀要》。因其地蘆葦叢生,煙波無際,聚衆出沒其閒,易於逃匿,難於捕捉,故隨撲隨起,迄不能定也。兪蔭甫乃以蔡居厚所殺者爲即宋江,見宋江條。由其習讀小說,而不考史事,第知梁山濼有宋江耳。

袁枚《隨園隨筆》卷十八〈辨訛類下〉:「俗傳宋江三十六人據梁山泊,此誤也。案:《宋史·徽宗本紀》、《侯蒙》、《張叔夜》兩傳紀江事者,並無梁山泊之說。惟《蒲宗孟傳》言『梁山濼多盜,宗孟痛治之,雖小偷必斷其足,盜雖衰止,而所殺甚多』。《孫公談圃》云:『蒲宗孟知鄆州,有盜黃麻胡依梁山濼爲患』云云,此是神宗時事,與宋江之起事宣和初者,已相隔數十年矣。」

案:以此條與《韓門綴學》兩相比勘,所不同者纔十許字,雖曰暗合,何其巧也。袁氏與韓門生同時,汪長於袁十歲,卒於袁前。疑其嘗見《綴學》而襲取之耳。如引《宋史》「所殺甚多」,引《談圃》「依梁山濼爲患」,皆非本書之語,蓋祗顧點竄字句以掩剽掇之跡,而忘其與原書不合也,可謂欲蓋彌彰者矣。袁氏以文學著名,讀其書者不少。嘉慶《重修一統志》,於梁山濼條下,刪去宋江事,未必不由於此。故姑存其說云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