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872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2冊.pdf/7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世矣。於是慨然以興廢爲己任,具材鳩工,莫敢或怠。經始於正德庚辰秋,落成於嘉靖癸未春。又慮舊橋每圮於龍,因作觀音大士像以奠之,蓋龍性畏佛,往往有徵故也。遂爲之記。

  • 通貢橋。在府城東北三十里。弘治閩建,義官高辛重修。〔有劉崧記〕:臨安白鶴橋舗東三十里,有水出自香林山之下龍湫,澄徹可鑒毛髪,而水性微溫,末流灌田百餘頃。渠當孔道,舊有長橋約五丈餘,歲久傾圮。弘治辛亥十一月,指揮孫昱倡居人高辛、吳溶、廖洪輩出貲重脩,甃石架木,極其堅密,彌月而橋成,欲余記之。夫十一月徙杠成,十二月與梁成,孟子論王政也。今民間乃能倡義爲之,以助政之不遠,其志可嘉也。橋故無名,今題曰通貢云。
  • 十架橋。在府城西四里。景泰間建。
  • 淸流橋。在府城北二里。天順間建。
  • 飛虹橋。在府城南二里,跨中溝。正統間建。
  • 浣衣橋。在府城南五里,跨小河。正統間建。二橋皆成化間居人葉舟重修。有〔楊僎記〕曰:有其貲者可以捐千金,荀非好義,一錢以上見於色矣。知好義者可以勞己而利人,荀非知義之所在,暫可勉而久則怠矣。臨安府城南二里有渠曰中溝,又五里曰小河。春夏之交,水勢衝漫不可渡,秋冬亦病涉焉。正統間,舊橋旣圮,成化間有議爲石梁者,計其費曰數百金,計其役曰非數百夫不可,相顧莫敢先倡。居人葉舟者見而心動焉,曰:此義皋也,吾一人足以爲之矣。乃召匠氏伐石于山,採木于林,鑄鐵于冶,度爲二梁,高若干,長若干,闊若干,凡費二百金,日役若干夫,積若干日爲夫若干,一不煩他人。人或助之,輒謝不受。勞心苦體,自董工作,完固壯偉,四方之人車而載者,馬而驅者,徒而負且攜者,皆若坦途焉,知水之無害而不知梁之爲利也。所謂數百金之費,數百夫之役,舟一人爲之,不亦難哉!舟有其貲而心且好義,一梁不足又作一梁,斯爲尤難乎!余生也晚,恨之,及見其人,故追述其事而記之。
  • 永安橋。在府城西十里,跨白龍渠。成化間〔有王璟橋記〕:臨安郡之北關有渠,漑田數百畝,春橫潦泛漲,揭厲爲艱。舊有橋圮壞已盡,行者觀望咨嗟,間有興廢之志者,計費憚難,日居月諸,徙爲永歎,稚幼贏老,往往漂溺。一日,居人何濬奮然揮金,不假助於他人,不倩董於同輩,日櫛風沐雨,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