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941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7冊.pdf/79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武備,不可捐忘,則間隙地而爲射圃。物無細而不惜,禮無微而不舉,凡制之舊有者無弗具,而其所無者乃今有之。新之旣訖,復修明倫堂、敬一亭、左右兩齋,仆者起之,缺者補之,剝蝕者飾治之。廟學於是煥然一新,賦役有度,民不知勞。以癸亥夏經始,甲子春吿成。邦侯之功,斯爲在矣。願有述焉,以詔來者。陽乃爲之言曰:古者有學而無廟,後世有廟而無學,我國家因而推用之。廟學之建日以盛,故賢守令有意於民事者,必先用力於廟學,謂之知本。夫廟者,所以表道統之傳之所自;學者,所以續其傳於無窮也。求聖賢於千載之上,彷彿其形容,以端其所嚮遊焉,所係不已重乎?然今之所學,惟上進取之文,而於其所謂道,邈乎不相關涉。然則道果若是判乎?夫道者,文之所自出;而文者,載道之器也。自世之學者,以功利浸瀆其腹心,不知道爲何物。其於六經、孔、孟之說,敷衍廢積而爲文,以要場屋之利。一時有司手眼,不皆聖賢以爲眞才而取之,襃然克貢,而不知其得於剽掠僣竊之餘,而非其實也。夫以此仕進,而欲天下之善治,不亦難乎?於戲!文運世道,於此蓋可慨矣。有志之士,欲追尋孔、孟之墜緒,以自致於道,初無難者,亦惟撤去夫舊,以登高明之域,其翻然之幾,在我之一念而已。如此,則今日撤故易新之意,蓋有在此而不在彼者,土木云乎哉!

金華書院。隆慶間,知州胥鉉建。〔太和李逸民記畧〕:劍川爲鶴慶屬州,其山有曰金華者,溪壑幽絕,林木蒨深,昔人於其地作金華書院。顧規制弗稱,號舍鮮少,上雨旁風,垂成隨廢。嘉靖己巳,成都胥侯以鄕進士來守是邦,期月之間,政成惠浹。於是作興士類,惟懼弗周,爰偕邑士,指書院而造焉。愕然驚曰:賢之興而不肖之廢,顧忍辱身以不肖耶?因召工計度界盡,位置惟堂,因舊址曰寢、曰門、曰齋、曰舍,庖湢埂墉,無微弗事。伐木於林,輦石於澗,集徒役於訟庭,捐倡錢於俸入,旬日之內,士民樂趨。經始於庚午之春,吿成於是歲之夏,首尾五閱月,官不知費,民不知勞,梁棟與日月爭輝,鐘鼓共山川增勝矣。

射圃。在儒學內。

社學。在州治東。

順州社學。在州治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