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NLC892-GBZX0301013052-258997 [隆慶]雲南通志 十七卷 第10冊.pdf/1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見僚友馳競,則恥之。罷宮里居,與農夫偶耕,媻蹶泥獠中,晏然自足,似未嘗顯者。同榜有姚祥,爲本道分巡,至粥廬,弼時耘田,遂棄鋤於田畔,見之,詞色自如。祥問:生事何窶?曰:差勝諸生時矣。道謝而別,祥再三歎羨。有女不得於夫,女忽暴死,壻恐恐不知所措。弼至,敎壻曰:生死由命。其寬厚大都如此。

  • 戴仁。太和入。舉人,由敎諭累官鎭遠知府。府舊有羨稅四千餘金,爲交際之需,前守以強半入私豪,日增稅額,商賈患之。仁至,則編稅爲三百六十分,以備日支羨二千,餘盡裁罷,亦不暴於當道。人或勸之暴,曰:暴則張己之長,形人之短,非吾心也。述職得循良,上考臺省,旌其門曰循良。進松茂兵備。歸里,不治第,館賓於門,設榻於屛,自號無懷先生。卒之日,家無餘財,郡守吳晟泣數行下,爲之殯殮。
  • 楊子美。太和人。由貢士投南漳知縣。九年,乞致仕,百姓奏留。又三年,乞骸骨歸里,士民感泣。
  • 包文偉。太和人,舉人。性嚴毅,兩目炯然,居常無喜容,鄕人俊髦皆從之授業。鄕試對閹宦策,辭氣甚厲,錄其文。時鎭守惡其詈己,啣之。文偉尋授呈貢敎授,人爲之懼。一日,鎭果遺人以他事召之,意將辱之,偉正色厲聲而對,鎭沮,但揖而違之。平居手不釋卷,家以啓藥濟人,又作橋梁以利涉。
  • 張敏。太和人,舉人。累官參政,平蜀寇有奇功,世多其才。
  • 楊賢。字士希,太和人。爲諸生時,開館敎授鄕里童子,曰不離於坐,人皆以子弟就之。傳次合應貢,曰:入太學,得官充數職,出固敎人,處亦敎人,其事均也。與其遠涉以求信,孰若與信己者處也。遂不出。言無藻飾,行無內外,一時以科第顯者,半出其門。
  • 李斯文。太和人,貢士。端方忠信,平生不妄語。事親,鄕黨稱其孝。擇地而履,擇言而出。與人交,不負初心。躬耕不仕,家又最貧。忽有遠客聞其義而訪之,斯文知其來意,撥有所贐。客知其貧也,未曙而去。斯文追送不及,遂以贐物寘之道上,望拜而旋。其行身類如此。時與永昌楊象山齊名。
  • 楊鼐。太和人。舉人,授黃州府通判,以廉明稱。致仕歸里四十餘年,無老少賢不肖,皆稱爲長者。所著有《南詔通紀》。壽百歲乃卒。
  • 王應奎。太和人。解元進士,官至台州知府。有文名,有惠政,祠於名宦,鄕人稱其方正。身後五十餘年,台人猶問之。
  • 趙儀。太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