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尚未校对
水發南山西側俗以此山為吳山三峰霞舉疊秀雲
天崩巒傾返山頂相捍望之恒有落勢地理志曰吳
山在縣西古文以為山也〈案文近刻訛作之脱以為二字〉國語所
謂虞矣山下石穴廣四尺高七尺水溢石空懸波側
注漰渀震盪〈案近刻脱震字〉發源成川〈案源下近刻衍穴字〉北流注于
自水㑹上下咸謂之為龍魚川水又東南逕隃
糜縣故城南王莽之扶亭也昔郭歙恥王莽之徵而
遯跡于斯建武四年光武封耿況為侯國矣水東
南歴慈山東南逕郁夷縣平陽故城南史記秦寧公
水發南山西側俗以此山為吳山三峰霞舉疊秀雲
天崩巒傾返山頂相捍望之恒有落勢地理志曰吳
山在縣西古文以為山也〈案文近刻訛作之脱以為二字〉國語所
謂虞矣山下石穴廣四尺高七尺水溢石空懸波側
注漰渀震盪〈案近刻脱震字〉發源成川〈案源下近刻衍穴字〉北流注于
自水㑹上下咸謂之為龍魚川水又東南逕隃
糜縣故城南王莽之扶亭也昔郭歙恥王莽之徵而
遯跡于斯建武四年光武封耿況為侯國矣水東
南歴慈山東南逕郁夷縣平陽故城南史記秦寧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