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Sibu Congkan0345-房玄齡-管子-4-2.djvu/104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君臣之義而官論其徳能而待之謂百吏之官各論其徳能以待君命大夫比官

中之事不言其外而相為常具以給之具論衆官之法制也相緫要者

常官所以緫統百吏之要官謀士量實義美匡請所疑士事也官各謀其職事也又當量實冝其有美

善者用匡於所疑必陳而請之也而君發其明府之法瑞以稽之府謂百吏所居之官曹也立府必有

明法故曰明府之法瑞君所與臣為信者珪璧之屬也又必合其瑞以考之也立三階之上南面而受要

路寢前有三階要謂百吏之目也是以上有餘日上唯受要故有餘日而官勝其任各理其職故能勝任

時令不淫而百姓肅給言其敬而供上唯此上有法制下有分職也

道者誠人之姓也非在人也姓生也言道立人之生人之所從出故非在人而聖王明君

善知而道之者也道猶言也聖王善知道理故言而相告也是故治民有常道而生財

有常法道也者萬物之要也爲人君者執要而待之則下雖

有姦偽之心不敢殺也不敢殺君夫道者虚設道無形而善應故曰虛設其人在

則通其人亡則塞者也非兹是無以理人非兹是無以生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