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尚未校对
〈又東經蒲臺至利津縣入海水經注河水自安德城東北經般縣樂陵朸鄉厭次縣南右逕漯陰縣〉
〈故城北又東北為濕沃津又東逕千乘城北又東過黎城縣北又東分為二水枝水東逕甲下城南〉
〈又東南注濟河水東北流逕甲下邑北又東北入於海元和志黃河在滴河縣南十八里厭次縣南〉
〈三里蒲臺縣西南七十三里寰宇記黄河在渤海縣西北六十里景福二年後河水移道今涸舊志〉
〈舊黄河今曰土河亦曰徒駭在武定州南五十里自濟陽高橋東北流入州界經聶索鎮又經古城〉
〈西北陷棣州南又東經濱州霑化入海其聶索鎮東西河腹高於岸明成化間嘗經疏鑿後漸淤塞〉
〈 本朝乾隆年間河決館陶於十四年十八年二十三年俱動 帑挑濬居民得耕種如故至聶索〉
〈鎮河亦令隨時疏濬焉 按漢紀成帝建始三年河決館陶遂溢入平原千乘界中河平三年河決〉
〈平原流入濟南千乘使隄塞之東漢永平中河流合汴泛濫兗豫明帝使王景治之自榮陽東至千〉
〈乘海口十里立一水門令更相回注蓋自此遂為河之經流厯魏至隋唐時猶然雖或少有遷徙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