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State Council Gazette - 1991 - Issue 02.pdf/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本页已校对

——切实减轻企业负担,禁止在法定的税费以外随意向企业收取费用。

——积极发展企业集团。制定具体政策和措施,推动企业的改组、联合和兼并,促进企业组织结构的合理化,有计划地组建一批跨地区、跨部门的竞争性企业集团。

——深化企业领导体制和经营机制改革,加强企业管理。改进企业内部的人事制度、劳动工资制度、留利分配制度、财务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改变吃大锅饭和纪律松弛的现象。

——继续进行租赁制、股份制等改革的试点。

——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地开展清产核资,解决国有资产状况不清、管理混乱、资产闲置浪费和被侵占流失问题。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相适应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

——“八五”期间,对石油、石化、煤炭、钢铁、有色金属、铁道等部门继续实行并完善行业包干体制。

(53)建立和健全全国统一的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消费资料市场,扩大生产资料市场,发展资金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房地产市场和劳务市场。各地区之间、城乡之间都要相互开放,扫除各种形式的关卡壁垒,改变地区封锁、市场分割的状况。提倡和推行互惠互利、风险共担、扬长避短的经济联合和协作。以建立高效、畅通、可调控的商品流通体系为目标,进一步深化商业、物资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多种交易形式,特别是跨地区的综合性或专业性市场组织和商业集团。充分发挥国营物资、国营商业企业、供销社的主渠道与蓄水池作用,进一步发挥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的作用。扩大市场网络,改善流通设施,健全商品储备制度。加强市场的组织管理和制度建设,建立市场竞争规则,反对不正当竞争,健全市场秩序。

(54)积极稳妥地推进价格改革。目标是建立和健全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和价格管理体制,逐步做到关系国计民生的少数重要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国家管理,其他一般商品和劳务价格由市场调节的价格管理制度。“八五”期间,要进一步适当减少国家定价的范围,扩大市场调节的部分。价格改革的重点是,调整重要生产资料的价格;适当提高粮食定购价格,逐步解决粮食购销价格倒挂问题;对供求大体平衡的一般加工产品、供求弹性比较大的商品和耐用消费品,以及非生活必需品,逐步放开价格,由市场调节。区别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