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Page:永樂大典01192.pdf/26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此页尚未校对


以用功言之。復之初九。不逺復。旡祗悔。如顔子者蓋近之矣。有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其亦見幾而作者乎。此不逺之復。所以爲元吉也。然

利用安身。固本扵精義入神。而精義入神者。盖由能知天下一致之理也。如損之六三。所謂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者。正所以言致之

一也。致一者。以我之一。致彼之一者也。兩者相交。致而合爲一者。誠之至也。天地之合其致。則以氣之一也。男女之合其致。則以情之一也。萬物化

醇。而本扵天地之致一。萬物化生。而本扵男女之致一。研義之精而至扵此。則有入神之妙矣。然恐學易者。一向好高而不知實踐諸身也。又以安

身之事結之。益者。損之對也。損之六三。精義事也。益之上九。安身事也。君子安其身而後動。易其心而後語。定其交而後求。脩此三者。故能全也。易。

謂和易也。不能安其身。而危以動焉。則民不之與矣。不能易其心。而懼以語焉。則民不之應矣。不能定其交。而欲求焉。則民亦莫之與矣。莫之與。則

傷之者至。故莫或益之。而或擊之。凡所以然者。以其立心勿恒而致凶也大抵天下之。理貞夫一者也此章。首則以陽一君而二民。以明所主之不

可不一。繼以咸之朋從者言之。以明此心之不可不一。繼又以損之致一者言之。以明天地男女之未嘗不一。而中間則以安身精義兩端迭明之。

蓋安身者。者行之事也。精義者致知之事也。致知力行。皆不可不主乎一。此聖人所謂貞夫一者也。學者其可不用心焉。張文饒曰。上繫自中孚九

二。同人九五。通十七卦一百爻自同人九五。至大過初六。通十六卦八十七爻。自火過初六。至謙九三。通五十二卦。三百九爻。自謙九三。至乾

上九。通五十一卦。三百四爻。自乾上九。至節初九。通六十卦。三百五十爻自節初九。至解六三。通四十五卦。二百六十七爻。自解六三。至中孚九二。

通二十二卦。一百二十六爻。總二百六十三卦。除疊者七卦則二百五十六卦。總一千五百四十三爻。除疊者七爻。則一千五伯三十六爻者。即經

世卦氣圖。二百五十六卦之爻也。下繫自咸九四。至困六三。通十七卦。九十六爻。自困六三。至解上六。通五十八卦。三百四十六爻。自解上六。至噬

嗑初九。通四十六卦。二百六十六爻。自噬嗑初九至上九共六爻。自噬嗑上九至否九五。通五十六卦。三百三十爻。自否九五。至鼎九四。通三十九

卦。二百二十八爻。自鼎九四。至豫六二。通三十一卦。一百七十九爻。自豫六二。至復初九。通九卦。四十八爻。自復初九。至損六三。通十八卦。一百五

爻。自損六三。至益上九。通二卦。十爻。自益上九。至咸九四。通五十四卦。三百一十七爻。總三百三十卦。除疊者十卦。實三百二十卦也。總一千九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