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古今紀要 (四庫全書本)/卷03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卷二 古今紀要 卷三 卷四

  欽定四庫全書
  古今紀要卷三
  宋 黄震 撰
  後漢光武中興髙祖九世孫出自景帝初劉𤣥在平禁兵中立為更始而光武為偏將軍建武元年即位光武大度 深幾 明謨 雄㫁 不灌赤眉 行銅馬營 答竇融書 抑外戚 退功臣昆陽之戰尋邑兵號百萬秀光武諱奔之莽兵大潰於是四方豪傑響應秀持節鎮慰河北除莽虐政復漢官名吏民喜恱更始元年 北至薊㑹王郎據邯鄲秀欲發還用邳彤說進攻邯鄲㧞之 擊銅馬降之南徇河北亦降 命冦恂守河内以拒洛陽朱鮪遣鄧禹西入闗自引兵北徇燕趙二年 圍朱鮪降之入都洛陽建武元年赤眉入長安鄧禹兵敗遣馮異代之勑曰征伐非必畧地攻城要在平定安集之耳 馮異大破赤眉餘衆東向宜陽帝親率六軍待之赤眉降以盆子為趙王郎中二年 耿弇伐張步降之降五校餘黨齊地平五年來歙襲攻隗囂據隴為其所圍上親征十餘萬衆皆
  降囂奔西域死子純自立後降八年 岑彭大破蜀兵見刺呉漢八戰八克刺殺公孫述其將延岑以城降十一年 右取天下規摹事 召伏湛為尚書典定舊制卓茂為太傅建武元年 封諸將使馮勤典封事莫不厭服元年召侯霸拜尚書令明習故事奏行前世善政法度四年起太學稽式古典修明禮樂五年 立五經博士禮
  嚴光五年 并省四百餘縣吏職减損十置其一田租三十稅一如舊制元年 罷郡國車騎士材官樓船及軍假吏令還民伍七年 既平蜀表李業之閭徴處士費貽任永馮信西土歸心十二年 非警急未嘗言軍耿弇等亦上大將軍印綬   文書簡寡十存一焉十三年 梁統奏死刑太輕請定律令不報十四年治天下亦欲以柔道十七年 第五倫每讀詔書曰真聖主也二十一年 初建三雍中元元年 右偃武修文及節約事 西域十八國遣子入侍請都護弗許二十二年 日逐王遣使稱臣臧宫願得五千騎立功不從二十四年 匈奴求和親臧宫馬武請擊報非其時不如息民自是諸將莫敢言兵事者二十七年 右不事邊功事 朱浮言守宰數易自是代易頗簡六年 鄭興願留言柔克之政帝頗傷嚴急故及之七年 命司𨽻督察三公陳元請以王莽罔宻為戒七年 韓歆直言帝不能容宣詔責之歆自殺十五年 歐陽歙張級及郡守十餘人皆坐度田不實下獄死十五年 廢郭后太子强避位立太子莊十九年大司徒戴涉坐入奚涉罪下獄死帝以三公連職
  策免大司徒竇融二十年 上以赤伏符即位由是信䜟桓譚諫帝以為非聖無法出為郡丞道死中元元年 右督察嚴急等事
  將一鄧禹杖策追及於業 說帝延攬英雄 立髙祖之業救萬民之命 西入闗謁祠髙廟收十一帝神主 二十四為司徒 任用多誘之薦賈冦呉欲緩取赤眉迫於君命屢失利 入闗功雖不究然能為漢得人心 披圖對在徳厚薄 大度淵謨君臣同德 比張良智勇不及學行過之 逺權勢 家法傳後世子訓罷石臼河 撫烏丸卑鮮 平諸羌孫隲外戚 兄弟忠孝不免
  將五冦恂守河内比蕭何 屈賈復類藺相如 不從王郎從光武識真偽 殺皇甫文降髙峻亦兵家刳腸滌胃之法 取上谷印綬經明行修文武備足有大臣之徳 光武不任功臣如鄧冦皆用不盡其才 鄧禹薦守河内穎川借㓂
  將七馮異敗赤眉定闗中功最大 謹遜 異說光武施行恩徳 光武敇異平定安集 君臣契合處用心同 薦姚期知人不及鄧禹 初間去就不如鄧禹 勸光武結曹竟父子 隂條二千石長吏同心與不附者說李軌三事皆權術 用兵智計亦髙
  將六岑彭以誠信降朱鮪 以智計破秦豐 移檄江南班行詔命 鄧讓等遣使入蜀繞出延岑軍後述大驚 持軍秋毫無犯 荆門事一由征南公 彭見刺呉漢因之平蜀
  將三賈復勇 破青犢五校 自請擊郾 征伐未嘗敗數與諸將潰圍解急 身被十二創以其輕敵希令逺征 每論功復未嘗言 剽甲兵敦儒學以功臣不為祖 參議大事惟復與鄧禹李通
  將二呉漢質厚少文 鄧禹薦其勇智有謀 北擊郡賊常為先鋒 初說彭寵以幽州兵從光武北發十郡兵斬幽州牧苖曾而發其衆 收其守長而鬲縣五姓降 八戰八克斬公孫述而蜀平 北擊匃奴 意氣自若隠若敵國 朝受詔夕引道田宅分昆弟 願無赦 初入蜀請罷三郡棹卒帝不聴而勝 帝欲罷諸郡甲卒漢不遣而勝 劉尚分營
  葢延與呉漢同謀歸光武 勇而兵精 所將亦幽州與 㧞敖倉酸棗封丘 破劉永 勝董憲
  勇而寡謀 兩以違指授敗 帝數以書戒之

  陳俊從光武河北 以堅壁困五校 佐耿弇平齊鎮撫齊地 撫貧弱表有義百姓歌之臧宫以下江兵從光武 佐呉漢岑彭平蜀請擊匃奴 願得五千騎亦失之輕
  將四耿弇以上谷兵從光武稱北道主人 說光武無從更始罷兵北發幽州十郡兵引而南因請北收上谷兵未發者 定彭寵於漁陽 取張豐於涿郡 東攻張步以平齊地 有志竟成功比韓信凡平郡四十六屠城三百未嘗摧折 累葉功名 擊祝阿 潰錄城 修攻具致費邑 㧞幽
  菑走西安 激怒張步戰臨淄料敵制勝 筭無遺策 二十八將最優
  耿國弇弟 立呼韓邪為單于由是烏桓鮮卑保塞自守北虜逺遁中國少事然害見於兩晉之世耿秉國子 上書顯宗言兵事 與竇固北伐不戰成功 度遼將軍七年 匃奴懷其威信耿䕫秉弟 伐匈奴出塞五千里自漢出師未嘗至
  耿恭國弟廣之子 守疏勒比蘇武 耿氏與漢盛衰
  姚期從河北 呼䟆出薊 守魏郡 盜清 信義不殺李熊 不虜掠 服喪三年 犯顔諫争
  王霸有信義 從光武不去 疾風知勁草 度河永合 斬王郎 蘇茂箭及酒樽不動 不戰屈人兵 守上谷二十餘歳與匃奴烏桓大小數十百戰北邊無事 言冝和親 臧宫不見大敵故請五千騎立功
  將九祭遵從平河北 孝義恭儉 亷潔儒雅 諸將中最賢 格殺光武舍中兒 椎破張豐肘石
  軍旅不忘爼豆 克己奉公賞賜盡與士卒家無私財 征蜀卒

  祭彤幼至孝獨在冢側盜賊哀之 治縣無盜賊守邊能以夷狄攻夷狄威聲揚北方胡夷皆來附野無風塵 在遼東三十年衣無兼副 孝能感盜賊故信能感夷狄 烏桓鮮卑每朝京常過冢號泣 遼東立祠奉祭東漢邊吏第一 遵從弟
  任光 李忠 萬脩王郎起光武自薊狼狽還獨光為漢守信都與忠脩迎謁光武藉以起兵 係漢興亡功最大 光定計發兵忠不顧母妻殺馬寵之弟 守丹陽課第一
  任隗光子 賢宰相 和帝初竇憲秉權隗清浄寡欲與袁安同心持重處正 諫竇北伐邳彤王郎時以和成郡為漢守迎光武㑹信都決䇿不容光武西還長安最係漢成敗之機 不顧家與李忠同
  劉植王郎起㨿昌城迎光武 說降劉楊 皆於平王郎有大功
  耿純見官屬兵將法度自結納 王郎起燒廬舍舉族從光武 從平邯鄲又破銅馬 治郡見思
  將八朱祐質直儒學 將兵多受降克定為本禁士卒不得虜掠 請改諸王為公三公去大名將十景丹將上谷突騎從光武 羣臣推大司馬惟呉漢及丹帝以丹為驃騎將軍
  王梁與呉漢葢延同從光武 助㓂恂守河内 以䜟為大司徒 降赤眉别校 破五校 尹河南穿渠不流
  杜茂歸光武於河北 擊五校於魏郡清河東郡三郡清静 屯田晉陽盧芳遁匃奴稍降馬成追從光武河北 平李憲代杜茂屯北邊北方無事
  劉隆追從光武河北 助馮異拒朱鮪李軼 討李憲 守南郡以懇田下獄 副馬援伐交趾代呉漢大司馬
  傅俊從河北 從破王尋助岑彭平秦豐
  堅鐔從河北 董訢反宛城取之 鄧奉反新野鐔南拒奉北當訢勞苦一年卒全之馬武從昆陽 平羣盜 戰為鋒 敗為殿 降射犬 自言可守尉不諭帝意鄧禹所對謙右二十八將顯宗永平中圖形雲臺按東漢精華云髙祖功臣皆跅𧿶之士光武功臣皆信義儒學之士又論二十八將次第鄧冦賈復才德兼優最髙次馮異岑彭呉漢耿弇勲髙次姚期王霸祭遵朱祐之屬皆賢餘亦忠義勇敢智略之士全無姦雄厠其間惟馬武人物不及亦無過皆起河北
  樊崇號赤眉 立劉盆子 入㨿長安 光武使馮異攻之 崇出闗帝自將盛兵降之待以不死王郎本傅名昌 卜相以河北有天子氣詐稱成帝子入據邯鄲 漢兵㧞邯鄲斬之劉永梁孝王八世孫 更始令紹封 更始敗亦自稱天子 呉漢圍之永將斬永降龎萌更始以牧兾州屬謝躬敗降 帝以其遜順可托孤 擊董憲詔獨下蓋延萌疑乃反張步以瑯琊反 劉永立為齊王據郡十二 耿弇㧞之而降 後逃奔斬之
  李憲據廬江自立馬成㧞之
  彭寵王郎死寵恃功過望 反稱燕王 寵蒼頭領寵降封不義侯
  盧芳詐稱武帝曾孫結匈奴自立 建武十六年降封代王 後復反死匈奴中
  隗囂起兵應漢士大夫皆歸之 擊馮愔有功 子入待用王元計欲專方面 後稱臣公孫述漢平之 囂最無識 就更始 就公孫述叛光武 馬援初說從光武不聴而援去
  公孫述據蜀自立為天子 呉漢平之
  右一時僭竊者又銅馬左距鹿青犢五校尤來大搶五幡
  劉伯升名縯 光武長兄 破家厚士謀復社稷 敇部將劉稷更始并誅之
  李通以䜟結帝 常居守京師 娶帝女弟謙恭避權勢 為宰相謝病上印
  王常以下江兵屬光武 知義識真 恭儉遵法 共破尋邑 擊鄧奉董訢蘓茂龎萌鄧晨以䜟結知 光武自薊走晨請從 帝追銅馬於兾州給軍不絶以常山主 北道來歙使隗囂不辱命 襲畧陽囂驚其神堅守以𡚁囂 傾廩賑飢 被刺自書表薦叚襄骨鯁而絶有⿰纓氣象歙曾孫 事安帝 事太子
  竇融河西翕然歸之 因班彪說決意歸漢大司空 卑恭已甚數辭爵邑子固明習兵事羌胡服其恩信事明章曾孫憲外戚專權 勒功燕然和帝誅惡不至弑逆𤣥孫章順帝朝 好學有文章 入東觀為校書郎 謙虛下士
  馬援不能守章句 推財散施 論公孫述光武智識過人識去就 論光武似髙祖 說降隗囂將聚米為山谷 來歙奏隴西非馬援不能定守隴西撃破先零置金城邊邑耕牧樂業 為邊
  守最得大體 務用恩信以待下 任吏以職但總大體 大姓侵小民黠羌飲旅拒乃太守事平交趾 又平五溪蠻 馬革裹尸上馬矍鑠皆勇不能怯之過 載薏苡 鑄五銖錢 銅馬式戒兄子當學伯髙子廖勸馬后節儉 不訓諸子 事顯宗事肅宗 破羌迎氣樂驕侈兄子嚴學問有行義 守陳留盜賊清族孫稜行義 賑貸水利 賢太守
  卓茂専務德化 初拜丞相府吏與誤認者焉 遷宻令人有言亭長受米肉者茂曰遺之而受何故言耶數年教化大行道不拾遺 視人如子莽居攝病免 律設大夫禮順人情二語足盡法律之說 光武訪之為太傅封褒德侯 雲臺三十二人 二十八將起河北封李通王常佐南陽竇憲以河西附獨茂以德選
  伏湛伏生九世孫 世傳經學 清浄無競 飢歳食麄保全平原 諫征彭寵 時賊徐異卿等據富平唯 願降司徒伏公子隆奉 死節張步殺之
  侯覇全臨淮 百姓乞留 明習故事 收拾遺文 前世善政皆奏行之 明察守正宋宏止繁聲 戒淫色 風易妻 與伏湛之造次卿射侯覇之奏行寛大此三人皆中興明相韓歆好直言 嘗證歳將飢免歸復詔責之自殺 後歐陽歙戴涉相代為司徒下獄死蔡茂不仕莽朝 守廣漢有政績 位司徒清儉匪懈
  郭賀曉習故事 荆州刺史有殊政 後顯宗到南陽賜三公服去襜帷以章有徳
  馮勤吏事精勤差次封爵
  趙熹少有節儉 舞隂大姓李氏願降之 戰功 守青州 中封禪
  宣秉不仕王氏 少修髙節 遷司𨽻務舉大綱牧養親族無擔石儲 以下四人皆行義士張湛好禮 遇妻子若嚴君 下公門盡禮父母之國 諫光武惰容 為太子太傅郭后廢稱疾王丹居家載酒勸農人皆兼功自厲 不交陳遵 不許子奔同門生 擇交
  王良為大司徒 恭儉 妻子不入官舍 妻布裙曵柴鮑恢拜之以友人不肯見後不應召杜林不屈隗囂 義感刺客 發更始䘮 求謁更始妻子 功曹薦代 永平中為司徒桓譚博學好古 數與劉歆揚雄所為相類仕莽朝黙然 論時政輔佐抑末 非䜟 新論馮衍光武即位衍為更始不時至帝怨之 後交隂興帝懲西京外戚賔客得罪西歸申屠剛𤣥直 慕直鰌汲黯 對策刺王莽罷歸說隗囂不報漢 諫光武出㳺 諫帝自選舉法理嚴宻 言太子宜簡賢保 時羣臣莫敢正言剛切諫並不内病免歸
  鮑永叱狗去妻孝 知更始亡方罷兵詣河内云不忍以其衆幸富貴忠 守魯郡撃破董憲禆將牧揚州緩其衘轡司隷刻趙王良與鮑恢為二鮑 哭更始冢 争韓歆 子平盜為
  司𨽻守正有父風 為司徒言楚獄守汝南有水利 事章帝 孫南陽神父興學事章帝
  郅惲上東門候拒帝不内 舉孝子古初諫光武說太子引退善處父子之際
  蘇竟說降鄧仲況劉龔不伐其功
  劉平孝感賊 拜全椒長人増貲就賦減年就役
  郭伋守漁陽穎川易亂為治盜賊銷散匃奴逺迹牧并州竹馬交迎 言不當專用南陽人杜詩安集洛陽殺蕭廣 南陽杜母 水利農器復虎符 身在外心在朝廷 臨事獻納孔奮姑臧長身不自潤守武都清平
  張堪先守蜀一毫無取漁陽撃匃奴麥兩岐
  樊宏光武之舅 謙柔畏謹 仲山甫後 子不交賔客 以大儒為師 隂興好施接賔而門無俠客二者皆賢 族曾孫勵志行 修儒術 鄧太后朝上儒學疏 安流民
  隂興光武后弟 辭封謂將帥有功者多 不肯代呉漢為大司馬 祀管仲 祀竈朱浮幽州牧以漁陽守彭寵不從宻奏之激成其變 言不任三府 守宰數易 廣博士選梁統與竇融同事以河西歸光武 剛毅好法以王嘉減死刑太輕 欲盡復舊制 子議禮徙九真悼騷 州郡徒勞 七序 内二女 事顯宗肅宗竦孫 外戚秉政 進賢辟巨覽陳龜李固周舉要無大臣之道 交宦寺 載租救饑婦人之仁 事順帝商之子事冲帝質帝 質帝言其䟦扈見弑 恒帝與中常侍謀誅之諸梁皆棄市 收財三十餘萬萬減天下半租
  張純安世之後 明習故事 位司空慕曹參無為光武非惠帝時比 禮制多出純 議禘祫昭穆合禮 按七經䜟立明堂辟雍非 奏封禪最非 傳奮甫吉 自安世凡傳國八世
  鄭興勸隗囂不稱王 日食疏用郭伋不為䜟幾得罪 言春秋之學子衆奉使不拜 事明帝
  范升言左氏不祖孔子而丘明師徒相傳又無其人名奏左氏失十四事不可錄三十一事并及史記戾五經
  陳元與范升辯難卒立左氏 諫司察三公
  馮魴與郟賊延褒力戰降皆赦之仁勇司空
  桓榮為利之學 大陳車馬 光武時賢極多而榮獨得以傅太子非知人之明子郁尚書學授肅宗和帝經時納忠言正論郁子焉授安帝順帝經至三公焉孫典驄馬御史與何進同謀誅宦官焉弟子鸞陳五事牾内官鸞子曄不舍宿楊氏焉兄子彬蔡邕齊 不與曹節壻馮方共酒食彬父麟侍講以直道牾左右
  張宗勇鬬 鄧禹表為偏將軍 為禹後拒拒赤眉 與馮異破關中營堡 定潁川青兾盗班彪沉重好古 王命論儆隗囂 為竇融畫策歸漢 以融薦見召 良史才論遷史得失最詳固之所以贊遷者皆其説 請為東宮置賢傅子固史能繼父業有餘於文章不足於志操 著漢書 兩都賦 賔𢨘典引寛和容衆坐竇憲死獄中
  明帝 議定南北郊冠冕車服制度 宗祀光武 登靈臺辟雍大射養老觀聽者億萬 畫雲臺 諸王子弟外戚四姓至期門羽林悉令通經匈奴亦遣子入學 奉建武制度無變 后妃家不封侯與政儒學文物盛處 祭彤破赤山烏桓塞外震讋 班超斬鄯善於寘西域復通 天下太平人無徭役 歳比豐稔百姓殷富 白狼槃木百餘國前世所不至皆稱臣奉貢白狼王作詩頌徳逺近畏服事褊察大臣數被詆毁尚書以下至提拽 朝廷争為嚴切惟鍾離意諫請緩刑上亦不時用之 天竺求佛得其書及沙門來楚王英首奉之以逆誅楚獄死徙者以千數賴馬后及寒朗言始悟其濫右苛察好佛等事 横經自講撞郎皆失 文物過文景之世寛厚恭儉之化不及施剛於燮友之世
  鍾離意光武時解罪徒桎梏尅期皆至 以張恢贓物不受珠璣之賜 大旱諫起北宫而雨解衣憂格免郎過誤之罪 忠厚亷直 以直諫出相魯以愛利為化 本侯霸所辟 初為督剰不按亭長謂宜先請所内後徳陽殿成明帝謂意在不得立
  宋均立學禁淫祀辰陽長山娶皆取巫家守九江去檻穽虎渡河 蝗不入境 遷河内政化大行為尚書令不畏威失正 寛和不喜 文法 吏能寛離 未害 苛察者雖廉而毒
  寒朗以死争楚獄理出千餘人
  鄧訓見禹傳
  祭彤北伐逗遛下獄 餘見前
  東平王蒼議定禮樂 諫獵 以至親輔政不自安還國 為善最樂
  竇固擊匃奴通西域
  牟融為司𨽻百僚憚之 經明才髙善議論帝以為司空舉動方重甚得大臣節
  郭丹司徒
  范遷在公輔有田一頃與兄子 四子無立錐之地
  呉良為郡吏斥王望忠正 争徐正自係
  承宫拾薪 朝廷憚其節 虜使求見
  亷范收薛漢 守雲中執炬斬虜守蜀五袴歌
  虞延伏臘遣囚徒 誅隂茂客 司徒
  劉般宗室有節行諫止常平倉
  章帝 除楚獄禁錮 詔勸農桑 有司選舉 進柔良理寃獄 陳寵請滌煩苛第五倫戒嚴酷皆深納之 白虎觀議五經稱制臨決 詔及秋冬治獄朱暉稱疾不署均輸之法帝遣問起居賜錢物衣服孔僖崔駰為人告訐帝詔弗問 詔三公曰俗吏
  矯飾朕甚厭之安静之吏月計有餘 幸魯祠孔子作六代樂褒寵鄭均毛義之行義 報囚止用十月郭躬為廷尉條可輕者四十一事行之 曹褒定
  禮制 帝厭明帝苛察事從寛厚又體以忠恕文以禮樂 魏文稱章帝長者右長厚處 竇憲驕横奪沁水公主田園帝切責之不能繩其罪 信竇后廢太子慶立肇為太子異日女主臨朝外戚用事皆此基之右帝失處
  第五倫守㑹稽㫁滛祀 西門豹第五倫宋均狄仁傑皆是一理 守蜀選孤貧 章帝擢為司空 論貴戚馬竇最切時 雖峭直然疾俗吏帝長者褒稱以勸 在家能弭盜保鄉里 為嗇夫平徭賦理寃結 為市椽市無阿枉 為太守風移俗易㑹稽淫祀絶 蜀郡賕賂絶 為三公奉公盡節 比貢禹過之用不盡其才 史論其在㑹稽自斬芻妻執㸑為矯激然雖非中道惟無欲故能無私
  傅毅廸志詩 七激詩諷肅宗不好賢 作顯宗頌
  韋彪孝 議論多忠厚 論選舉二千石 論吏治苛刻宜謹尚書之選 二千石勿妄遷鮑昱請除楚獄禁錮餘見鮑永傳
  鄭均諫兄受遺 召遷尚書數納忠言 帝幸其舍賜祿
  鄭宏所陳有益皆著之南宫 初第五倫所辟後為太尉見倫曲躬 帝置雲母屏
  賈逵入講左氏春秋謂證劉氏為堯後者獨左氏左氏自劉歆陳元之争未得立今始立丁鴻讓國 白虎殿無雙 後和帝朝因日食言竇憲卒誅之
  朱暉年十三遇賊㧞刀 在太學閉門不見隂就不從太守阮況市牛況卒厚贈之 奪隂就主簿璧與東平王蒼 守臨淮强直 散家賑飢 以知己之言恤張堪妻子 争張林鑄錢鬻鹽均輸之議不署不開口帝悟寢其事
  樂恢隨焦永之官皦然不汚 為功曹選舉不阿為僕射舉刺無避 不附憲 上疏諫不聴憲脅殺之
  郭躬守法平恕 為廷尉輕刑條四十一 論赦文不及亡命 奏讞法科多所生全 昌盛陳寵通法律兼經術 辭訟比 勸章帝滌蕩煩論三微月 㫁刑 條法益於甫刑者除之禮刑相表裏 為廣漢顯用良吏為廷尉寛為司空奏議温粹號任職祖 不献遺 竇
  憲所謂寛而栗子忠事安帝
  班超彪少子 投筆 開西域五十餘國不費中國兵財 任事三十一年 蕩佚簡易寛小過舉大綱 子勇復西域 又發諸國擊匃奴 當安帝時李恂督使賈胡不受西域遺物
  楊終在明帝朝論廣陵楚淮陽濟南獄 徙者數萬帝從詔還徙者 白虎殿論經
  王充市肆書一閱輒誦 論衡 蔡邕得而秘之王朗得而方進 其書謂漢太平過前代崔駰博治文學 與班固齊名正直過之 客竇氏以正諫踈然客於竇亦不得為逺識 子字子玉 繫獄問椽禮 文字似駰兼有政迹而清 杜喬為八使以贓按之非其罪 事安順帝子事桓帝 政論多未當 漢政寛於權戚急於忠賢寔欲加嚴而不别白 無道之世當勸之明别忠邪不當教之嚴刑 謂文帝嚴謂孝宣優於文未當守五原
  秦彭循吏 萬石秦氏 遷山陽以禮訓人不加恥辱 守潁川感麟鳯等瑞肅宗親行之
  和帝 竇太后臨朝 竇憲用事破北單于勒功燕然又破之金微山既立大功兄弟專權日甚外戚始此帝乃與鄭衆謀誅憲自是衆常預政宦官用權始此 太后崩帝始知梁所出乃封梁竦十三人為侯梁氏自此又用權袁安和帝朝最賢相東漢亦未易比 明帝時自為縣功曹不為從事持書 守楚郡出楚獄四百人 章帝朝尹河南十年京師肅然 不以贓罪人 為九卿議事不阿三公 還北虜生口事為司徒和帝立 諫竇憲為三公 劾竇景擅發邊兵 争竇憲立北單于 與任隗貶免竇憲黨二千石四十人 天子及大臣皆恃賴之 以安之公忠不能制竇氏嗚咽流涕 光武不任大臣之𡚁 最得待夷狄之道還北虜生口 竇憲北伐諫無勞師 憲立北單于諫以失信西單于
  陳寵不遺竇憲 為廷尉寛厚刻𡚁之風少衰 餘見前
  魏霸守鉅鹿簡恕不及人之短
  賈逵為侍中甚信用 餘見前
  汝郁為魯相以德化
  丁鴻日食言竇氏
  何敞守汝南以春秋㫁獄 立禮官
  徐防司空 五經章句試士
  袁安子孫子京經學 京子彭清潔 彭弟湯諸儒稱其節 湯子逢寛厚篤信為三公 逢弟隗奢以墜 安子敞為三公亷勤不阿失鄧氏㫖殺身 敞子盱不附梁兾 彭孫閎以兄弟驕陽狂避難 宏弟中清亮與范滂友 中弟洪恥賔族貴勢變石門師 中子秋 七賢同死太守之難
  張酺侍講有史魚節 拒竇景害鄭據 全竇𭹹 不殺盜徒 為太尉無可觀
  韓稜議欲伏拜竇憲稱萬歳稜正色斥之 竇氏敗典案之 守南陽嚴平 司空 孝母 推財與從昆弟 劾王就上竇憲牛酒 諫憲北伐 平生與憲立敵 薦應順吕章周紆
  周榮與袁安奏論竇氏 不懼刺客之脅 大丈夫 子文學之士掌詔令 興子公忠有榮風 為司空奏姦猾將軍牧守以下五十餘人 黜侯覽等 薦士
  李法言宦官椒房史不實坐免八年 拜諫議正言如舊 守汝南有聲迹
  王渙令洛陽寛猛得宜民祠之
  許荆守桂陽以禮化十二年人立廟
  殤帝 立數月崩 鄧后與鄧隲立安帝年十三
  安帝 以日食策免三公徐防尹勤等 中常侍鄭衆蔡倫等預政 令民入錢穀拜爵 鄧騭擊涼部叛羌推進何熈李郃楊震陳禪等天下稱之 鄧騭欲棄梁州虞詡言不可出為朝歌長 鄧太后崩上始親政以譖廢鄧氏五侯為庶人 宦官樊豐周廣謝惲用事 楊震連諫不用遂無顧忌詐為詔發司農錢穀震所言轉切豐譖自殺豐等與閻后讒廢太子保 帝崩立北鄉侯數月薨宦官孫程等迎立所廢太子保
  鄧騭立安帝 求還第 封上蔡侯惟葉侯辭至五六 薦楊震朱寵天下復安 宫人誣告不合死
  楊震年五十始仕 鄧騭辟之 畏四知却王宻金子孫蔬食 論伯榮姦賂 帝舅耿寳薦中常侍后兄閻顯亦薦所親震皆不受 上書攻中常侍樊豐周廣等救趙騰死 得豐等詐詔上之竟以譖去 夕陽亭飲醉卒大烏集䘮前 秉 賜 彪
  魯恭父卒年十二弟丕七歳禮過成人 居太學絶人間事 中牟三異 虫不犯境 嘉禾生庭中 為光祿勲選舉清平安帝初為司徒 請冬月㫁獄
  陳忠寵之子 世典刑法務在寛詳 初寵言為人議法當依於輕請除溢於甫刑未行忠依之上二十三條為決事比 除蠶室刑 解贓吏三世錮 狂易殺人减重 母子兄弟相代死聴赦所代者 薦隠逸直道之士馬良杜根周燮 預上疏請容直言 搢紳先生論風封阿母王聖 勿㫁人臣行三年喪 言伯榮之威重於陛下請重三府 拜司𨽻近侍憚之出守九江
  法雄為青州刺史撃破海賊不奉法者解印綬去 守南郡毁壞檻穽而虎害息
  劉愷讓爵與弟 為司徒 請二千石行三年喪 陳忠薦拜為太尉
  周磐感汝墳就祿 母喪終不仕 時不可為 教授門徒常千人
  蔡順至孝皆和帝時
  班勇撃匈奴城郭皆安
  梁慬委以西方事河西復安
  陳禪守漢中夷賊即降 諫設夷狄之樂 守遼車匃奴退還數百里 不加兵但遣諭 於學說道義
  龎参督三輔軍屯奏記鄧騭欲徙邊郡不能自存者守漢陽謁任常有薤水抱兒孫之事 馬融明其失期 虞詡薦有宰相器 順帝時為太尉
  周燮醜 不讀非聖之書 舉孝亷賢良特徴皆辭安帝以𤣥纁聘之云修道者待時而動竟歸
  順帝 封宦官孫程等十九人為列侯 虞詡為司𨽻劾三公阿附及宦官張防 張防欲害詡尋敗封乳母宋娥為山陽君安帝以王聖為野王君 又封梁兾為襄邑侯左雄諫不聴 李固對策請抑外戚宦官固棄官歸 以梁兾為大將軍弟不疑為河南尹 遣八使杜喬周舉張綱周栩馮羨欒巴郭遵劉班分行天下張皓六世祖良 辨疑獄 順帝時為司空多薦達 上書當死者八十餘人諫免之 皓子張綱埋輪 劾梁兾兄 廣陵賊張嬰殺二千石兾以綱守廣陵單車入嬰壘尉安之虞詡說無棄涼州 定朝歌之盜以二科募士 遷武都以増竈破羌 開漕道省四千萬 順帝永延初為司𨽻奏三公馬石劉喜阿附 又劾宦官張防弄賣 遷尚書僕射乞除義錢議好刺舉九見譴考三遭刑罰 自悔殺朝歌賊數百人二十餘年不增口
  張衡二京賦諷踰替十年乃成 安帝召為太史著靈憲篇 順帝初作應問篇造侯風地儀左雄虞詡所薦 上疏請守相有顯效者久任否者錮之終身 崇經術 諫封宋娥 梁美奏舉孝廉限四十惟公直能劾真偽折徐淑 選舉多得人 諫撲罸
  周舉短陋 弔子推革太原之寒食 左雄纔為尚書與黄瓊同心輔政左右憚之 為入使劾奏貪猾表薦公清 初左雄舉之枉 合為直而直坐𧷢舉以此劾雄以韓厥戮趙宣子之僕比之
  黄瓊奏行籍田 奏孝弟及從政為四科 議覆試不可改 不阿梁氏 梁兾既誅瓊首居公位奏素行貪汚死徙者十餘人 既而五侯左倌徐璜等擅權瓊遂稱疾
  李固郃之子 對當世之𡚁 求寛博 阿母 外戚 擇尚書 中常侍聲振天下 帝見其對即時出阿母常侍請罪朝廷肅然 奏議梁商令退辭髙滿 為荆州刺史與賊更始六百餘人皆縛歸 徴用諸賢 八使所劾急加罰 詔劾奏守令 漢名臣 與梁兾争立清河王蒜兾欲立桓帝為兾誣殺此在桓帝朝
  杜喬李固謂其學深行直當世良臣 狥察兖州太山守李固第一 桓帝初李固見廢羣臣側足而立惟喬正色無撓及清河王事起為兾誣死與李固同暴骨云
  蘇章兾州刺史按故人清河守
  王龔刺青州劾貪 守汝南禮賢 拜太尉極言宦官
  王符無外家 力學耿介不得進 潛夫論 貴忠 浮侈 實貢 愛日 述赦 縫掖霍諝奏記梁商出其舅 長皆所居成市 門徒守金城恩信化殊俗弓木常百人 五里霧翟酺安帝時諌外戚 守酒泉斬叛羌 順帝時遷將作監省經用歳四五十萬 多諫正 起太學
  郎顗占候明經 災異上疏 封尚書十事 對臺誥 薦黄瓊李固
  楊厚推步求雨
  龍川論曰在和帝時外戚則竇憲兄弟而宦官則鄭衆為之首在安帝時外戚則鄧騭兄弟而宦官則樊豐周廣為之最在順帝時外戚則梁冀兄弟而孫程張防又宦官之尤横者也然猶有骨鯁之臣忘身狥國袁安之正色折姦楊震之慨嘆自殺虞詡以尸諫自陳張綱以埋輪自見以至左雄之封事李固周舉之對策八使之所奏劾此漢所以雖衰而未墜歟
  冲帝元年崩 質帝太后與梁兾立梁兾弑之立一年 桓帝太后又與梁兾立之 初質帝之立也李固所言多從梁兾疾之固策免帝目冀䟦扈遂遇弑 立桓帝年十五太后猶聴政以杜喬為太尉正色無撓朝野倚重尋以災異免兾誣殺李固杜喬並桓帝建和元年 和平元年太后歸政張陵劾兾帯劔入省詔以一歳俸贖罪冀威行内外天子拱手帝召宦官單超左悺等五人誅之封五人為侯延熹二年 黄瓊為太尉奏貪汚者海内翕然二年而權歸五侯尤貪縱李雲上書諫受誅嬖寵愈横二年 是時封賞踰制陳藜上疏諫時宦官方熾周景楊秉上言請罷斥貪殘於是條奏五十人免死天下肅然六年 初令郡國有田者畝斂稅錢 李膺為司𨽻宦官屏氣八年 周福房植二家賔客各植朋黨由是甘陵有南北部黨議始此九年 太學生郭泰賈彪等與李膺陳蕃更相褒重中外承風以臧否相尚九年成瑨劉瓆翟超黄浮皆以太守誅姦得罪陳蕃諫
  不納九年帝篤好黄老浮屠宫中立祠 張牢修上書告李膺等交結生徒為部黨誹訕乃逮捕黨人下膺等獄陳蕃極諫䇿免之並九年 竇式申理黨人乃赦歸田里禁錮永康元年
  李固杜喬黄瓊並見前
  崔寔見崔駰傳下
  荀淑棄官閑居 荀卿十一世 八龍
  李膺為青州刺史守令多望風棄官 荀爽得御為喜 為度遼將軍聲振逺域 先是免歸教授常千人 拜司𨽻破張讓之柱殺其弟朔黄門休休不敢出官省 龍門 遭黨事頗引宦官子弟得赦 陳蕃免太尉朝野屬意荀爽貽書勉其逺害 桓帝崩陳蕃竇武得政膺復為長樂少府陳竇敗收黨人膺詣獄考死
  陳蕃為太尉 宦官蘇康管霸排䧟忠良蕃請理𭙶等 理劉瓆成瑨 又上疏訟李膺范滂之罪帝諱其言策免之 靈帝即位竇后委用蕃與竇武同心用賢天下望太平而帝乳母趙嬈與曹節侯覽共亂天下謀殺之事泄見殺
  鍾皓九辟不就
  陳寔坐黨人請囚 靈帝初竇武辟為掾 獨弟張讓後復誅黨人讓感寔多所全宥 鄉閭求判正 梁上君子 及黨禁解何進袁隗欲表以不次之位閉門懸車不復起 中平四年卒海内赴者三萬人 子紀諶共號三君
  延篤徙京兆寛仁 遭黨錮卒 解經傳
  史弼平原相 鉤黨平原獨無
  皇甫規持節闗西 諸羌降服 惡絶宦官
  杜宻居家多陳託 與李膺名行相次 亦號李杜
  劉祐練故事 政為三河表 拜司𨽻威行朝廷 後乞歸杜門
  夏馥不交富人為黨魁 聞張儉亡命嘆其空訐善良乃截鬚隠為冶家傭
  范滂攬轡澄清 劾權豪因投劾去 不祭臯陶願埋首陽山 事釋南歸迎者數千萬 不謝諝以羊舌不謝祈奚為比靈帝建寧二年誅黨人自詣死
  岑晊窮誅張汎以彫巧得官者 李杜誅逃竄
  賈彪按母殺子 賈子賈女 說竇武解黨人
  郭太始見李膺 名震京師 夜觀晝察遂不應辟 不為危言激論 宦官不能傷茅容避雨危坐殺雞供其母 林宗勸之成徳
  孟敏甑墮不顧 太勸之學知名不應辟
  庾乗太㧞之游學宫 不應辟
  魏朗九真破賊 遷尚書陳便宜 以黨徴自殺
  賈淑太受其來弔終成善士
  左原郡學生見斥 太慰之愧負前言
  符融林宗始入京師時人莫識融一見嘆服介之李膺 察晉文經黄子文非真 不應辟劉寵一錢
  仇覽一名香化陳元
  蔡衍決鄉訟 按曹騰之弟鼎臧 不見梁氏
  應奉五行 四十二縣錄囚姓名無遺 守武陵降其叛蠻 興學 司𨽻不避豪貴 諫立田貴人 黨事起慨然以疾自退 著感騐 子豫
  爰延對桓帝漢中主黄門豫政則亂 客星經帝座對以鄧萬龍潛之舊封侯
  黄憲年十四荀淑竦然異之謂顔子 載良罔若有失 陳蕃周舉相謂不見鄙吝生 林宗謂若千頃波 勸之仕亦不拒暫到京師而還
  徐稺非其力不食 下陳蕃榻 桓帝安車聘不至 謝林宗 芻束弔林宗
  姜肱與弟季江更欲死 桓帝使畫工圖之不得 賣卜給食
  申屠蟠字子龍 范滂等非朝政蟠云處士横議卒有坑焚乃絶迹梁碭間超然獨存楊秉震之子 計月受俸 宦官方熾秉條奏牧守以下宦官所任五十餘人天下肅然諫計吏留拜 諌止詔除 劾奏侯覽兄弟言三公無所不統 三不惑酒色財
  王暢天下俊才王叔茂 陳蕃薦為尚書 守南陽奮威納功曹張敞諌更寛大教化遂行 布衣羸馬矯郡中之奢靡
  种暠順帝時宦官單車迎太子手劔斥之 守益州涼州漢陽羌戎感服 烏桓反轉守遼東望風服 桓帝擢為度遼將軍邊方晏然 遷司徒薦橋𤣥皇甫規
  欒巴西守桂陽立學興禮 遷豫章以道袪除淫祠 後理陳竇冤得罪自殺
  劉陶上書譏切梁兾乞還朱穆李膺 諫鑄大錢順陽募勇力 言張角不聴言宦官見誅李雲露布上書言小人 死獄中
  劉瑜言宦官女寵竇武敗被誅
  尹勲誅梁兾部分衆職
  周勰梁兾三辟不出
  黄琬瓊之孫 與陳蕃共典選舉顯用志士 為權勢郎所譖禁錮
  襄楷言災異 理瑨瓆之罪 被刑
  張陵梁不疑所舉 叱梁兾帶劔入省 申公憲報私恩
  朱穆暉之子 專愚 作崇厚論矯時 中云徳性失然後貴仁義 又絶交論 為兾州刺史印去者四十餘人 按宦者趙忠之僭太學生劉陶等數千人救 蔬食布衣
  刁韙在朝鯁直 相魯東郡 稱神 家人不見惰容 救黄琬陳蕃見錮
  靈帝 竇太后臨朝委政陳蕃與竇武同心輔政時宦官曹節王甫等謟事太后蕃武疾之謀誅宦官事泄節等收蕃武等殺之士大夫皆䘮氣建寧元年 初李膺等廢錮有三君八俊八及八厨八顧之名宦者疾之黨獄再興李膺范滂等死者百餘人二年立三互法婚姻及兩州人不得任為官蔡邕諫不聴熹平四年 再詔禁錮黨人門生故吏及五屬五年 諸生文賦者待制鴻都門下宋松江覽等圖形立贊六年 西邸賣官西園立庫貯之光和元年 黄巾張角起始赦黨人中和元年靈臺災張讓說帝斂天下田畝千錢修宫室刺史二千石等官遷除皆責助軍修宫錢之官先至西園議價二年 帝崩子辯立何太后臨朝袁紹說何進誅宦官進召董卓召兵詣京卓將至而進不決宦官張讓等斬進袁紹何苗聞進被害引兵盡誅宦官二千餘人董卓乃廢少帝立獻帝中平元年
  竇武陳蕃 李膺 范滂並見前
  李燮固之子 姊託孤王成 奏劉續不當復王笞甄邵 父不肯立帝 子不肯立王房植事馬融未嘗轉盻 守九江蠻夷賔服 日食陳八事 征黄巾垂㧞之不賂黄門得罪止何進召董卓 卓廢立植獨抗議作尚書章句三禮觧 東觀校書
  張奐遷定安屬國都尉 破左薁鞬 不受金馬斬休屠各 守武威 遷度遼將軍 幽并清節奐去鮮卑烏桓入塞 奐至相率降曹節矯令圍竇武因不受封 以黨錮禁錮遼東都尉
  斬獲鮮卑 遷護羌都尉 出塞二千餘里 西羌弭定 斬先零八千東羌悉平百八十戰然曲意宦官
  劉淑五經講授 對䇿第一拜議郎 又陳時政災異之占皆效 遷尚書建議多禆益巴肅與陳竇謀誅宦官坐黨不敢逃刑
  羊陟兾州肅然 薦舉 京師惮之
  劉儒林宗謂口拙心辯 桓帝朝極言得失 㑹竇武事死
  何顒陳蕃敗匿汝南 袁紹為奔走反為董卓所係死 知曹操安天下
  許邵稱許郭 謂陳寔道廣陳蕃性峻皆不造之 曹操姦雄 旦評 去陶謙
  張儉黨難逃避 所經歴誅者十數後見曹氏世徳巳萌 闔門懸車
  竇武融之元孫 女桓帝后 清直諫内官専寵出李膺杜宻獄 與陳蕃謀誅宦官見殺蛇同生何進元舅輔政 與袁紹謀誅宦官 以陳琳之言狐疑見殺
  郭太養士 諌何進召卓不聴去之諫誅卓不遂歸袁術而死
  皇甫嵩破黄巾 却閻忠 破王國涼賊州董卓忌之 却梁衍之說而就召諫益五百餘事朱雋討黄巾 嵩以功歸之斬趙宏 止董卓西都
  陸康諫鑄銅人免 子續
  董卓何進召之 廢少帝 白波郭太起遷獻帝長安 王允吕布謀斬之
  羊續守南陽震懾 懸魚與縕袍不登三公
  賈琮交趾歌賈父來晚兾州刺史褰帷
  楊璇囊灰 火馬破桂陽賊
  趙𪡌孝感賊 計日受俸 敇勿厚𦵏
  楊賜秉之孫 蛇為女妖 諫微行 論虹蜺忤曹節 諫造畢圭靈琨苑 三葉相楊彪賜之子 誅王甫 争董卓西遷 子修以雞肋為曹操所忌見殺 四世太尉謝弼對青蛇 為曹節家所殺
  蓋勲羌戎不敢害 守漢陽 與卓争立
  傅燮討黄巾 以疏論宦官趙忠故不封 後 使弟致殷懃正色 崔烈欲棄涼州廷辱 司徒
  范津舉燮後燮代津守漢陽 開屯田懐羗人

  蔡邕孝 三世不分財 七事 十意 琴  董卓 卓死而嘆王允并殺之 諫用鴻 文學
  不親郊 書五經 著漢書

  韓韶太山賊不入境 開賑流入者云含笑入地
  服䖍左傳解
  何休樸訥 註公羊十七年不窺門 公羊墨守 左氏膏肓 榖梁廢疾
  三君竇武 劉淑 陳蕃 黨獄始於牢修之一言 再興於曹節
  八俊李膺 荀昱 杜宻 王暢劉祐 魏朗 趙典 朱禹
  八顧郭林宗宗慈 巴肅 夏馥范滂 尹勲 蔡衍 羊陟
  八及張儉 岑晊 劉表 陳翔孔昱 范康 檀敷 翟超
  八厨度尚 張邀 王考 劉儒 胡母班 秦周 蕃⿰嚮 王章
  張儉鄉人朱並承侯覽意上書告儉及檀彬 鳯張肅薛蘭馮禧魏𤣥徐乾為八俊田林張隠劉表薛郁王訪劉祇宣靖公緒姓也為八顧宋楷 槃疎耽薛敦宋布唐龍嬴𪡌宣褒為八及
  獻帝 袁術等起兵推袁紹為盟主共討董卓初闕元卓 帝遷長安時卓未至朝政皆委王允外相彌
  縫内謀王室天子倚之元年 王允使吕布誅董卓三年曹操迎帝都許建安元年 時政在曹氏荀恱志在獻
  替而謀無所用作申鑒五篇奏之曹操進爵為王操死子丕襲爵帝禪位為魏二十五年
  荀恱奏屏四惡 偽 私 放 奢 崇五政養生 正俗 章化 秉威 統法著漢書趙岐中常侍唐衡兄法尹京以岐輕議已殺其家岐逃難賣餅北海 孫嵩戰藏複壁 諸唐滅拜刺史并州坐黨事免 守墩煌為賊所執詭辭免獻帝西都副馬日磾撫天下所至皆喜貽書公孫瓚紹等各引兵去說劉表衛朝廷死荆州
  王允拜司徒與何進諫誅宦官 西遷收圖書秘要内外倚賴焉 卓部將李傕郭汜等攻䧟長安允謂朝廷恃我獨不去傕殺之
  孔融孔子二十世孫 十歳造膺門 十六舍張儉欲代襄死 董卓廢立融有匡正之言出相北海 立學舉鄭元等 黄巾賊來融使太史慈求助於平原相劉備 備表融領青州刺史 為袁譚所攻而奔 諌復肉刑 多侮慢曹操言王畿不封諸侯路粹枉奏操殺之
  荀彧去紹從操 操謂子房 勸操迎帝都許 止九錫 操饋空器彧飲藥卒
  劉虞牧幽州民夷感化 平漁陽斬張純 罷省屯兵 寛政勸農青徐士庻避黄巾歸者百餘萬韓馥袁紹遣張岐等上尊號虞厲色叱之 節約 陳公孫瓚討烏桓侵擾 瓚亦奏虞廩糧不
  周竟為瓚所斬
  公孫瓚烏桓逺竄 然侵害百姓害名士袁紹攻之自焚 元據幽州
  袁紹好交 據河北 勸何進召董卓 誅宦臣卓議廢立紹奔兾州起兵勃海 討卓者以為盟主 逐韓馥自領冀州牧引沮授為别駕擊破諸賊 授勸迎駕至鄴挾天子以令諸侯不從 曹操迎天子都許下詔責之上書自陳北平公孫瓚定幽士 紹進軍攻許言操罪狀曺操敗之官渡以憂死子譚尚相攻曹操取之
  劉焉建議立州牧因據蜀 魯恭王後 董挾謂益州有天子氣 請為益州 治綿竹與馬騰通謀騰敗徙成都 子襲位 殺張魯母 曹操定漢中璋使張松詣之操不接禮松 松勸通劉豫州 璋令法正送兵助先主先主進圍之遷璋於公安後孫權使駐秭歸
  袁術起兵攻董卓 為操所破自領揚州 攻劉備以争徐州 奢淫 重斂 為操所敗 資實空虛自燒宫室奔部曲陳簡不納嘔血死
  吕布據兖州 初事丁原殺原 繼事董卓殺卓卓將李傕攻長安布敗投袁紹擊破張燕 為袁術敗劉備以備為豫州刺史自稱徐州牧術求婚術攻備救之絶術婚 使陳登詣操求徐州牧操云養鷹 操攻殺之云縛虎不得不急
  劉表據荆州 為黨人之八顧 黨禁解為荆州刺史 悉平江南冦賊 開土南接五嶺表據漢川 地方千里 養士愛民 從容自保曹操袁紹相持於官渡欲觀天下之變 韓嵩蒯越勸之歸操不從卒子琮舉州降
  張魯據漢中 五斗米 建安二年三年操征之 封府庫奔南山 操慰之封閬中侯張燕本姓禇 歸張角角之死衆奉之故改姓衆至百萬 號黒山靈帝 操定兾州燕求助王師拜平北將軍
  張繡與劉表合 降操 復襲操 操拒袁紹於官渡 繍從賈詡諫復降 遷破羌將軍 從破袁譚增二千户
  陶謙徐州牧 掩襲曹嵩殺之嵩子曹操擊謙攻㧞十餘城 遣精兵三千助留雋討董卓 謙疾篤謂别駕麋竺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劉備兼領徐州牧
  張邈與曹操袁紹友善同起兵 責紹有驕色 畏操為紹擊已叛操迎吕布 操圍之為其下所殺
  公孫度據遼東 𫝊子康 康死子淵立 魏朝拜揚烈將軍 自立為燕王 司馬懿擊斬之應卲奉之子 守太山擊黄巾 畏操奔袁紹 定律令 漢官儀 風俗通
  鄭𤣥發墨守公鍼膏肓左起廢疾穀古學遂明 孔融為𤣥特立鄭公一鄉曰昔齊置士鄉越有君子軍 黄巾皆拜袁紹賔客皆嗟服
  徐璆奏張忠𧷢汙 袁術却殺以上公之位 以龔鮑自況 術破 猶存漢汝南柬海印仲長統知髙幹必敗 昌言理亂篇 損益 法誡
  臧洪說張超誅董卓 袁紹不救張超 與紹絶見殺
  王烈字彦方 盜牛者恐王彦方知其盜後為老父守遺劍 不就公孫度
  禰衡馬融薦 輕曹操 操召為鼓吏 大罵操送與劉表 復侮表 表送之黄祖 復不遜見殺











  古今紀要卷三
<史部,別史類,古今紀要>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