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太平御覽/0432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人事部七十二 太平御覽
卷四百三十二.人事部七十三
人事部七十四 

慈愛

[编辑]

《說文》曰:慈,愛也。

《釋名》曰:慈,字也。

《韓詩外傳》曰:夫爲人父者,心懷慈仁之愛,以畜養之。愛子不詈,髦子不笞。

《禮記·學記》曰:夫慈者,所以使衆也。

《左傳·昭五年》曰:子産卒,仲尼聞之出涕曰:「古之遺愛。」

《孝經援神契》曰:母之于子也,鞠養殷勤,推燥居濕,絕少分甘。宋均曰:火則自絕,甘則分。

《家語》曰:孔子曰:「明君心寬裕,以容其民,慈愛以優柔之。」

漢書》曰:翟方進少爲郡小吏,號遲鈍,因病歸,欲游學,後母湣其志,而憐其幼,隨之長安,織履以給之。

謝承《後漢書》曰:楊彪子循爲曹操所殺。後見彪問曰:「公何瘦之甚?」對曰:「愧無日磾先見之明,猶懷老牛舐犢之愛。」操爲之改容。

《列女傳》曰:魏孟陽之女,芒卯之後妻也,有三子,前妻之子有五人,皆不愛慈母。前妻中子犯魏王令,罪當死。慈母憂感悲哀,帶因减赤。人有謂慈母曰:「人不愛母,何爲憂懼勤勞如此?」母曰:「其父爲其孤也,而使妾爲之繼母,如爲人母而不能愛其子,何謂慈乎?」魏王聞之,高其義,赦其子而復其家。自此之後,五子親侍慈母。

老子曰:吾有三寶,一曰慈。

《韓子》曰:愛子者,慈于子。重生者,慈於生。貴功者,于事仁。

《淮南子》曰:堯立孝慈,使民如子弟。

《說苑》曰:魏文侯封太子摯于中山,三年使不往來。舍人趙倉唐曰:「爲人子三年不聞父問,不可謂孝;爲人父三年不聞子問,不可謂慈。臣願奉使,侯何所好?」太子曰:「侯嗜晨鳧,好北犬。」倉唐紲北犬,奉晨鳧,文侯賜太子衣一襲,令以鶏鳴時致之。太子發筐視衣,盡顛倒。太子曰:「趣具駕,君侯召我也。」唐來不受。太子曰:「《詩》曰: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遂西至,文侯大喜,倉唐一使文侯爲慈父,摯爲孝子。

潘岳《西征賦》曰:夭赤子于西安,坎路側而瘞之。亭有千秋之號,子無七日之期。雖逸厲于延吳,實潜慟于餘慈。

《蔡邕書》曰:邕薄祐早喪二親,年逾三十,鬢髮二色,叔父親之,猶若幼童,陸則對座,食則比豆。

恭敬

[编辑]

《說文》曰:恭,肅也。

《釋名》曰:恭,供也,自持也。亦言供給事人,敬警也。

《易·小故翟》曰:山上有雷,小過。君子以行過于恭。取過于禮,而不爲害。

《易·繫辭》曰:君子致恭,以存其位。

《易·文言》曰: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

《尚書·五子歌》曰:居民上者,奈何弗敬?

《毛詩·小弁》曰:惟桑與梓,必恭敬止。

又曰:敬之敬之,天惟顯思。

《大戴禮》曰:昔禹見耕者五偶而式,過十室之邑,則下爲秉德之士存焉。

又曰:昔武王踐祚,入于戶,未嘗越履,往來過之不履影。

《禮記·曲禮》曰:君子恭敬蹲節,退讓以明禮。

又《檀弓上》曰:晋獻公將殺其世子申生。公子重耳謂之曰;」子盍言子之志于公乎?」世子曰:「不可。君安驪姬,是我傷公之心也。」曰:「然則盍行乎?」世子曰:「不可。君謂我欲殺君也。天下豈有無父之國哉?吾何行如之?」使人辭于狐突曰:「君老矣,子少,國家多難,伯氏不出而圖吾君;伯氏苟出而圖吾君,圖,謀。申生受賜而死!」再拜稽首乃卒。是以爲恭世子也。

又《少儀》曰:賓客主恭,祭祠主敬。

又《樂記》曰:中正無邪,禮之質也;莊敬恭順,禮之制也。

又《哀公問》曰:敢問何謂敬身?孔子對曰:「君子過言則民作辭,過動則民作則。君子言不過辭,動不過則,百姓不令而恭敬。如是則能敬其身;能敬其身,則能成其親矣。」

又《經解》曰:恭儉莊敬,《禮》教也。

《左傳·宣上》曰:晋靈公不君,趙宣子驟諫,公患之,使鉏麑賊之。晨往,寢門辟矣,盛服將朝,尚早,坐而假寐。麑退而嘆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賊民之主,不忠。」觸槐而死。

又《襄二十三年》曰:季氏以公鉏爲馬正,賈逵曰:馬正,家司馬。慍而不出。閔子馬見之,閔子馬,曾大夫閔馬父也。曰:「爲人子者,患不孝,不患無所。恭敬父命,何常之有!」公鉏然之。敬恭朝夕,恪居官次。

又《昭七》曰:正考父佐戴、武、宣,三人皆宋君也。三命滋益恭。故其鼎銘云:「一命而僂,再命而傴,三命而俯。俯恭于傴,傴恭于僂。循墻而走,言不敢安行也。亦莫餘敢侮。」

《論語》曰:恭近于禮,遠耻辱也。

又曰:司馬牛憂曰:「人皆有兄弟,我獨亡。」子夏曰:「商聞之矣,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君子敬而無失,與人恭而有禮,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又曰: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弃。」

又曰:子禽語子貢曰:「子之爲恭也,仲尼豈賢于子乎?」

《家語》曰:孔子曰:「恭則近禮,堯舜篤恭,以王天下。」

又曰:顔淵將西游宋。問孔子曰:「何以爲身?」子曰:「恭敬而已矣。恭則近于禮,忠敬則人愛。」

史記》曰:子路爲蒲大夫,辭孔子。孔子曰:「薄多壯,又難治。然則吾語汝,恭以敬,可以執勇。」

漢書》曰:萬石君石奮,其父趙亡,徙溫。高祖東擊項籍,過河內,時奮年十五,爲小吏。高祖與語,愛其恭敬。奮積功勞,孝文時太中大夫。恭勤,過宮闕門必下車趨,見路馬必式。子孫爲小吏,來歸謁,萬石君必朝服見之。

《魏略》曰:常林少單貧,帶經耕鋤。其妻自擔餉饋之。林雖在田野,其相敬過于賓客。

《吳書》曰:顧悌,字子通。待妻子有禮,常夜入晨出,希見其面。常疾篤,妻出看之,悌命左右,自扶起冠幘。

王隱《晋書》曰:庾袞執事有恪,與弟子治藩,跪而受條。其人曰:「今在隱屏,先生胡不踞?」袞乃揖而延之,正席而坐。告之曰:「何以幽顯,易其操者乎?」

《樊英別傳》曰:英嘗病臥便室中,英妻遣婢拜問,英答拜,或問之,英曰:「妻,齊也。

《說苑》曰:魯有恭士,名曰機泥,行年七十,其恭甚益。冬日行陰,夏日行陽,一食之間三起。見衣裘褐之士,則爲之禮。魯君問曰:「機子年甚長矣,不可釋恭乎?」泥對曰:「君子好恭以成其名,小人學恭以除其刑,斧鑽加于泥者,何釋恭爲?」

又曰:趙簡子乘弊車瘦馬,衣設羊裘。其宰諫曰:「車新則安,馬肥則往來疾,狐格之裘溫且輕。」簡主曰:「吾非不知,吾聞君子服美則益恭,小人服美則益倨。我以自備,恐有小人之心也。」

[编辑]

《易·繫辭》曰:知周乎萬物而道濟天下。

《禮記·中庸》曰:舜其大知也與?舜好問而好察邇言。

《論語·公冶長》曰:寧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其愚不可及也。寧武子,衛大夫寧俞。

又《雍也》曰:知者樂水。

又曰:知者動。

《爾雅》曰:距齊州以南,戴日爲丹穴,丹穴之人知。

史記》:秦使王稽於魏。知范雎賢,載入秦。至湖,穰侯至,勞稽,曰:「君得無與諸游子俱來?」稽曰:「不敢。」即別去。雎曰:「吾聞穰侯知士也,其見事遲,向者疑車中有人,忘索之。」于是下車走,行十餘里,果使騎還索車中,無人,乃止。

又曰:樗里子名疾,秦惠王弟也。滑稽多知,秦人號曰:「知囊」。

又曰:腖錯以辯得幸太子,太子家號曰:「知囊」。

又曰:項王謂漢王曰:「天下匈匈數歲者,徒以吾兩人耳。願與漢王挑戰决雄雌。」漢王笑謂曰:「吾寧鬥知不鬥力。」

漢書》曰:陳嬰者,東陽令史也。少年殺其令,相聚邑中,從之者得二萬人。欲立嬰爲王,嬰母謂曰:「吾爲乃家婦,聞先故未曾貴,今暴得大名,不祥,不如有屬,成猶得封侯,事敗易以亡,亡爲世所指名也。」嬰乃不敢爲王。

范曄《後漢書》曰:魯恭祖父匡,王莽時爲羲和,有權數,號曰」知囊」。

干寶《晋紀》曰:桓范出赴曹爽,宣王謂蔣濟曰:「知囊往矣。」

《晋中興書》曰:王允之,字淵猷,年在總角,從伯敦深知之。嘗夜飲,允之辭醉,先眠。時敦將謀作逆,因允之醉,別床臥,夜中與錢鳳計議。允之已醒,悉聞其語,恐或疑,便于眠處大吐,衣面幷污。鳳既出,敦果照視,見其眠吐中,以爲大醉,不復疑之。

《華陽國志》曰:任文孫,字文公,閬中人。初,武檐山石折,文公曰:「噫!西方知士死,吾其應之。」遂卒。益部爲之諺曰:「任文公,知無雙。」

《文子》曰:神者,知之淵也,神清則知明。知者,心之府也,知公則心平。

《莊子》曰:巧者勞,知者憂。

《尹子》曰:兩知不能相救,兩貴不能相臨,兩辯不能相屈,力均勢敵故也。

《商君書》曰:知者見于未萌。

《申子》曰:知均不相使,力均不相勝。

《呂氏春秋》曰:目之見也籍于照,心之知也籍于重。

《淮南子》曰:知之以知權者,人英也。

又曰:裨諶出郭而知,以成子産之事。

《新序》曰:魏文侯曰:「知士者,國之器也。國有知士,則無諸侯之憂。」

桓譚《新論》曰:楊子雲何人耶?答曰:「才知開通,能入聖道。漢興以來,未有此也。」

《論衡》曰:其知如傾,其德如山。知能之人,須三寸之舌,一尺之筆,以乃能自通。

又曰:劉子駿,漢朝知囊,筆墨淵海。

袁子《正書》曰:楊子曰:「莊周何人哉!」袁子曰:「太而不儉,重而畏禍,知人也。」

孫卿《知賦》曰:血,氣之釋也;志,意之榮也。百姓待之,是謂君子之知。

聰敏

[编辑]

《論語·公冶長》曰:子謂子貢曰:「汝與回也,孰愈?」對曰:「賜也,何敢望回。回也,聞一以知十;賜也,聞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與汝弗如也。」

漢書》曰:桑弘羊,雒陽賈人子,以心計,年十三爲侍中。

謝承《後漢書》曰:應奉讀書,五行幷下。

《九州春秋》曰:夏侯淵爲劉備所殺于陽平。曹公自長安出斜谷,至陽平,備拒險守峽,王欲還,晨☆曰:「鶏肋。」官屬不知所謂,楊修便曰:「夫鶏肋,弃之可惜,食之無所得,以比漢中,王欲還也。」引還。

《吳志》曰:顧譚每省簿書,未嘗下籌,徒屈指心計,盡發疑謬。

《後魏書》曰:祖瑩,字玄珍,十二爲中書學生。博士張天龍講《尚書》,選爲都講。生徒悉集,瑩夜讀書勞倦,不覺天曉。催講既切,遂誤持《曲禮》卷上座。博士嚴毅,不敢復還,仍置《禮》于前,誦《尚書》三篇,不遺一字。

沈約《宋書》曰:劉穆之內總朝政,外供軍旅,决斷如流,事無壅滯。目覽辭訟,手答箋書,耳行聽受,口幷酬應,不相參涉。

《益部耆舊傳》曰:何祗補成都令,使人投算,祇聽其讀,而心計不差升合,其精如此。

《費禕別傳》曰:于時軍國多事,衆務煩猥。禕識寤過人,每讀書記,粗舉目暫視,已充其數。接納賓客,飲食嬉戲,加之博弈,每盡人之歡,事不廢也。董允代禕爲尚書令,欲則禕之所行,旬日之中,事多紆滯。允爲嘆曰:「才力相懸若此之遠。」

《說苑》曰:昔鄒忌爲齊相,稷下先生淳于髡之屬七十二人皆輕鄒忌,爲設妙辭,淳于三稱,鄒忌三知之,如應響。淳于等辭詘而去。故所以尚幹將莫耶者,貴于立斷也;所以尚騏驥,爲立至也。是以聰明敏捷,欲人之入也。

《世說》曰:魏武嘗過曹娥碑下,楊修從。碑背上題曰:「黃絹幼婦外孫齏臼。」魏武謂修:「卿解不?」答曰:「解!」魏武帝曰:「卿未可言,待我思之。」行三十里,乃曰:「已得。」令修別記所知。修曰:「黃絹,色絲也,于字爲絕;幼婦,少女也,于字爲妙;外孫,女子也,于字爲好;齏臼,受辛也,于字爲辭。所謂絕妙好辭。」帝亦記之,與修同。乃嘆曰:「不如卿三十里。」

《世說》曰:人餉食魏武帝一杯酪,魏武啖少許,蓋頭題上爲」合」字以示衆。衆莫之解。次至楊修,修便啖,曰:「公教人一口,何疑?」

强記

[编辑]

《禮記·曲禮》曰:博聞强識,謂之君子。

漢書》曰:上行幸河東,嘗亡書一篋。張安世憶記之,後得書以相校,無所遺失。安世長子千秋爲中郎將,將兵隨渡遼將軍范朋友擊烏桓。還,謁大將軍光,光問千秋戰鬥方略,山川形勢,千秋口對兵事,畫地成圖,無所忘失。

《東觀漢記》曰:虞延,字君大,爲郡督郵。光武東巡,路由小黃,高帝母昭靈後園陵宰繕。詔呼延引見,問園陵之事。延占對可觀,其陵株梓皆識其數,俎豆犧牲,頗曉其禮。

謝承《後漢書》曰:應奉常從彭城相袁賀,時出行閉治,車師門內出半面視奉,奉即委去。另後數十年,于道路見車師,識而呼之。

又曰:吳郡陸續,初仕郡戶曹史。饑荒,太守尹興使續于都亭賦悶饘粥。續悉簡閱其人,訊以名氏。事畢,興問所幾?因說六百餘人,皆分別姓字,無有誤謬。

又曰:王充,字仲任,上虞人。家貧無書,常游洛陽肆,閱所賣書,輒能誦憶。

袁山松《後漢書》曰:荀淑與陳實神交,及其弃朗陵而歸也,數命駕詣之。淑禦慈明,從叔慈抱孫文若而行,實亦令玄方侍側,季方作食,抱孫長文而坐,相對怡然。嘗一朝求食,季方尚少,跪曰:「高聞大人荀君言甚善,竊聽之,甑壞飯成糜。」實曰:「汝聽談解乎?」諶曰:「惟因令與二慈說之。」不失一辭,二公大悅。

《典略》曰:延篤,字柿裴,南陽犨人。初從堂鍁季度受《春秋左傳》,借本便諷。

《魏志》曰:初,王粲與人共行,讀道邊碑,人問:「卿能誦否?」曰:「能!」即暗誦之,不差一字。觀人圍棋,局壞,粲爲復之。棋者不信,以帊蓋局,使更以他局爲之。用相比校,不誤一道。其强記默識如此。

《吳志》曰:朱桓强識,與人一面,數十年不忘,部曲妻子悉識之。

《晋中興書》曰:陶侃明識過人,武昌道上種楊柳,人有竊之,植于其家。侃見而識之,問何以盜官所植乎?時以爲神。

《益部耆舊傳》曰:張松識達精異,劉璋遣曹公,楊修以公所撰兵書示松,飲宴之間一省,即便暗誦。

《禰衡別傳》曰:衡字正平。黃射作章陵太守,衡俱有所之,見蔡伯喈所爲碑,正平一過,視之,嘆之言好。後各歸章陵,自恨不令使寫之。正平曰:「吾雖一過,皆識其所言,惟第四行中石盡磨滅,兩字不分明。」因援筆書之,初無遺失,惟兩字不著。

《蔡琰別傳》曰:琰字文姬,邕之女。年六歲,邕鼓琴弦,琰曰:「第一弦。」邕故斷其一,問之,琰曰:「第二弦。」邕故斷一弦,琰曰:「第四弦。」

《世說》曰:夏侯策,魏文示其爵里刺,一見之悉憶。

《俗說》曰:桓宣城喪後,家至貧。孔夫人疾患,須羊解神,不能得。桓溫以弟買得,質羊,羊主家富,謂桓言:「僕乃不須買得郎爲質,但郎家貧,幸可爲郎養。」買得郎者,車騎沖也。後江州出射,堂射,羊主東邊看射,車騎猶識之,呼來問:「公識我不?」答云:「不識。」桓公曰:「我是昔日買得郎也。」

 人事部七十二 ↑返回頂部 人事部七十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