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御覽/0581
樂部十八 ◄ | 太平御覽 卷五百八十一.樂部十九 |
► 樂部二十 |
簫
[编辑]《釋名》曰:簫,肅也。其聲肅肅清也。
《爾雅》曰:大簫謂之䇾,小者謂之筊。〈郭璞注曰:䇾二十二管,長尺四寸。筊十六管,長尺二寸。簫,一名籟也。〉
《博雅》曰:簫,大者二十三管,無底;小者,十六管,有底。
《通禮義纂》曰:伏羲作簫,十六管。
蔡邕曰:簫,編竹有底,大者二十三管,小者十六管,長則濁,短則清。以蜜蠟實其底而增减之,則和。然則邕時無洞聲者矣。
《易說》曰:夏至之樂,補以簫。簫長四寸。
鄭玄曰:簫亦管,形似鳥翼。鳥,火禽也。火數七。夏時火用事,二七十四,簫之長由此也。
《三禮圖》曰:雅簫長尺四寸,二寸四區。頌簫二寸,十六區。仲夏之月,令樂師均管簫。簫長則濁,短則清。以密蠟實其底而增减之,則和。管成而音定,無所復調,當與琴瑟相參。
《風俗通》曰:舜作簫,其形參差,像鳳翼。十管,長尺二寸。
《白虎通》曰:簫者,中呂之氣也。
《尚書·益稷》曰:簫《韶》九成,鳳凰來儀。
《毛詩·臣工·有瞽》曰:旣備乃奏,簫管備舉。
《春秋說》曰:夏至作樂,聞以簫笙。
《周禮·春官·小笙師》曰:小笙師掌吹簫。
《史記》曰:伍子胥鼓腹吹簫,乞食于吳市也。
又曰:周勃吹簫給喪事。
謝承《後漢書》曰:靈帝善鼓琴、吹洞簫。
《丹陽記》曰:江寧縣南三十里有慈姥山。積石臨江,生簫管竹。王褒《洞簫賦》所稱,即此也。其竹圓致,異于衆處。自伶倫采竹嶰谷,其後惟此簳見珍,故歷代掌給樂府,而俗呼曰鼓吹。
《凉州記》曰:呂纂咸寧二年,有盜發張駿墓,得白玉樽、玉笛、紫玉簫。
《列仙傳》曰:簫史者,秦繆公時人。善吹簫,能致孔雀白鶴。繆公女弄玉好之,以妻焉。其後隨鳳去。故秦人作鳳女祠于雍宮,代有簫聲。
《江表傳》曰:孔權攻合肥不下,而還休,兵皆上道。權與呂蒙等在後,魏將張遼奄至,鼓吹驚怖,不能復鳴簫唱。甘寧援刀欲斫之,于是始作之。
《莊子》曰:南郭子綦謂顔成子游曰:「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汝聞地籟而未聞天籟。」郭象曰:「天籟,簫也。」
《秦子》曰:一人執規,十手自負;一人吹簫,長短皆應。
《傅子》曰:馬先生能使木人吹簫,比妙般輸、墨翟,不劣古矣。
笳
[编辑]杜贄《笳賦序》曰:昔伯陽避亂入戎,戎越之思有懷土風,遂建斯樂,美其出于戎貉之俗,有《大韶》,夏之音。
曹嘉之《晋書》曰:劉疇曾避亂塢壁,賈胡百數欲害之。疇無懼色,援笳而吹之,爲《出塞》、《入塞》之聲,動其游客之思,于是群胡皆泣而去。
《蔡琰別傳》曰:琰字文姬。先適河東衛仲道。夫亡無子,歸寧于家。漢末大亂,爲胡騎所獲,在左賢王部伍中。春月登胡殿,感笳之音。
晋《先蠶儀注》曰:車駕住,吹小菇,發大菇,即笳也。
又曰:胡笳,漢舊錄有其曲,不記所出本末。笳者,胡人卷蘆葉吹之以作樂也,故謂曰胡笳。
《夏仲禦別傳》曰:激南楚,吹胡笳,風云爲之搖動,星辰爲之變度。
《世說》曰:劉越石爲胡騎所圍數重,城中窘迫無計。越石始乘月登樓清嘯,胡賊聞之,皆凄然長嘆。中夜奏胡笳,賊皆流涕。人有懷土之切,向曉又吹之,賊幷弃圍奔走。
笙
[编辑]《釋名》曰:笙,生也。象物管地而生。以匏爲之,其中空以受簧。
《爾雅》曰:大笙謂之巢,小者謂之和。〈郭璞曰:大笙列管,匏中施簧也。管端大者十九簧,小者十三簧。犍爲舍人曰:大笙音聲衆而高也。小者音相和也。〉
《白虎通》曰:笙之言施也,牙也。萬物始施而牙。笙者,太簇之氣也,象萬物之生也。故曰笙有七正之節焉,有六合之和焉。天下樂樂之,故謂之笙。古之善吹笙者,有王子晋,見《列仙傳》,周靈王之太子也。
《毛詩·鹿鳴》曰:我有嘉賓,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將。
《尚書·益稷》曰:笙鏞以間,鳥獸蹌蹌。〈孔安國曰:間,迭也。吹笙擊鍾,鳥獸仰德,相率而舞蹌蹌然也。〉
《禮記·檀弓上》曰:孔子旣祥,五日彈琴而不成聲,十日而成笙歌。〈五日彈,十日笙歌,除曲外也。琴以手,笙歌以氣也。〉
又曰:女媧之笙簧。
《周禮·春官》曰:笙師掌教吹笙。
《鄉飲酒》曰:笙入奏《南陔》、《白華》。
邯鄲綽《五經折疑》曰:夫笙者,法萬物始生,導達陰陽之氣,故有長短。黃鍾爲始,象法鳳凰。
蔡邕《月令章句》曰:季秋之月上丁入學,習吹笙,所以通氣也。管、簫、笙、竽、塤、篪,皆以吹鳴者也。
《穆天子傳》曰:西王母吟月,吹笙鼓簧,〈簧在笙中。〉衷心翔翔。民之子,惟天之望。
《呂氏春秋》曰:墨子見荊王,衣錦吹笙。
竽
[编辑]《易通卦驗》曰:冬至吹黃鍾之律,間音以竽。竽長四尺二寸。〈鄭玄曰:管類也,竹爲之,形參差像鳥羽也。〉
《周禮》曰:笙師掌教吹竽。竽三十六簧也。
《禮記·月令》曰:仲夏之月,命樂師調笙竽。
《風俗通》曰:謹案「《禮記》竽竹簧長四尺二寸。」今二十三管。
《世本》曰:隨作竽。
《楚辭》曰:代奏鄭衛鳴竽,張伏獻駕,辯楚勞商。〈伏羲作琴造駕辯之曲。楚人自作勞商之歌,皆妙曲也。〉
《通禮義纂》曰:漢武帝時,丘仲作竽笙三十六管。
《樂府雜錄》曰:將竽形類小鐘,以手捋之即鳴。
《樂府圖》曰:吹竽有以知法度。竽音調則度數得見。
《列仙傳》曰:商丘子胥者,高邑人也。好牧豕吹竽,年七十不取婦而不老。邑人乃奇怪之,從受道。問其要,言但食木菖蒲根飲水,不饑,不老如此。傳世見之,三百餘年。貴戚富室聞之,取而服之,不能終歲,輒止墮慢矣。謂將復有匿術也。
《文心雕龍》曰:林籟結響,諷如竽琴。
《淮南子》曰:孟夏,南宮禦女衣赤采,吹笙竽,煦也,立春之氣,煦生萬物也。管三十六宮,管在左右,和十三宮,管在中。今之竽,幷以木代瓠而漆之,無復八音矣。荊梁之南尚仍古制。
桓譚《新論》曰:成少伯工吹竽,見安昌侯張子夏鼓琴,謂曰:「音不通千曲以上,不足以爲知音。」
《韓子》曰:齊宣王使人吹竽,必三百人。南郭處士請爲王吹,粟食與三百人等。宣王死,王即位,一一聽之,處士走。或云︰韓昭侯田岩使一一聽之,乃知其濫吹也。
《新序》曰:楚王使謁者徐光迎方與盲人能吹竽者,龔遂乃止。
簧
[编辑]《毛詩》曰:巧言如簧。
又曰:君子陽陽,左執簧,右招我由房。〈陽陽,無所用其心也。〉
《漢武內傳》曰:西王母命侍女許飛瓊鼓震虡之簧。
《世本》曰:女媧作簧。〈宋均曰:女媧,黃帝臣也。〉
《三禮圖》曰:雅簧上下各六。
《神仙傳》曰:王遙有竹篋,未嘗開。後將茅子擔篋入石室,室中有二人,遙自取一枚以二枚與室中人對,共鼓之。
《潜夫論》曰:簧削銳其頭,有傷害之象,塞蠟密有口舌之類,皆非吉祥善應也。
塤
[编辑]《世本》曰:塤,暴新公所造,亦不知何人。周畿內有暴國,豈其時人乎?本作壎。〈音許袁切。〉圍五寸半,長三寸半,凡六孔。宋均注云︰暴公國,平王諸侯也。
《樂書》曰:壎者,喧也。周平王時,暴辛公燒土爲之。
《說文》曰:壎爲樂器,亦作塤也。壎謂聲濁而喧喧然。今雅樂部用也。
《爾雅·釋樂》曰:大赦熏謂之嘂,即塤也。銳上平底,形象秤鍾。大者如鵝子,聲合黃鍾大呂也;小者如鶏子,聲合太簇夾鍾也。皆六孔,與篪聲相諧。故曰:壎篪相應。
《風俗通》曰:塤,燒土爲也。圍五寸半,長三寸半,有四孔,其二通,凡六孔也。塤,一作壎字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