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克圖界約
← | 条约 | 恰克圖界約 清朝 清政府、俄羅斯國 1727年10月21日 |
界約第十條修改於一七六八年十月三十日,乾隆三十三年九月十九日,俄曆一七六八年十月十八日,恰克圖;修改約文俄文本稱為「恰克圖條約附款」,簽訂時有滿、蒙、俄文本,原無漢文本,現見漢文本是由滿文本所譯法文本轉譯而來。 此外,本界約有別本,兩本條文詳略不同,屬於一個條約的兩個文本(見《喀爾喀會議通商定約》),惟此別本之第十條內容實際上就是乾隆時的「修改第十條」,即把修改後的條文代替了原來的條文。 |
原文
[编辑]雍正五年九月初七日,理藩院尚書圖禮善,會同俄官伊立禮在恰克圖議定界約十一條。尚書圖禮善會同俄國哈屯汗所差俄使伊立禮,議定兩國在尼布朝所定永堅和好之道。
一、自議定之日起,兩國各自嚴管所屬之人。
二、嗣後逃犯,兩邊皆不容隱,必須嚴行查拏,各自送交駐劄疆界之人。
三、中國大臣會同俄國所遣使臣所定兩國邊界在恰克圖河溪之俄國卡倫房屋,在鄂爾懷圖山頂之中國卡倫鄂博,此卡倫房屋鄂博適中平分,設立鄂博,作爲兩國貿易疆界地方後,兩邊疆界立定,遣喀密薩爾等前徃。自此地起,東順至布爾古特依山梁,至奇蘭卡倫,由奇蘭卡倫、齊克太、阿魯奇都哷,阿魯哈當蘇;此四卡倫鄂博,以一段楚庫河爲界;由阿魯哈當蘇至額波爾哈當蘇卡倫鄂博,由額波爾哈當蘇至察罕鄂拉蒙古卡倫鄂博,俄國所屬之人所占之地,中國蒙古卡倫鄂博,將在此兩邊中間空地,照分恰克圖地方,劃開平分。俄羅斯所屬之人所占地方附近如有山、台幹、河,以山、台幹、河爲界;蒙古卡倫鄂博附近如有山、台幹、河,以山、台幹、河爲界;無山、河空曠之地,從中平分,設立鄂博爲界;察罕鄂拉之卡倫鄂博至額爾古訥河岸蒙古卡倫鄂博以外,就近前徃兩國之人,妥商設立鄂博爲界。恰克圖、鄂爾懷圖兩中間立爲疆界:自鄂博向西,鄂爾懷圖山、特們庫朱渾、畢齊克圖、胡什古、卑勒蘇圖山、庫克齊老圖、黃果爾鄂博、永霍爾山、博斯口、貢贊山、胡塔海圖山、蒯梁、布爾胡圖嶺、額古德恩昭梁、多什圖嶺、克色訥克圖嶺、固爾畢嶺、努克圖嶺、額爾寄克塔爾噶克台幹、托羅斯嶺、柯訥滿達、霍尼音嶺、柯木柯木查克博木、沙畢納依嶺,以此梁從中平分爲界。其間如橫有山、河,即橫斷山、河,平分爲界;由沙畢納依嶺至額爾古訥河岸,陽面作爲中國,陰面作爲俄國。將所分地方,寫明繪圖,兩國所差之人互換文書,各給大臣等。此界已定,兩國如有屬下不肖之人,偷入游牧,佔踞地方,蓋房居住,查明各自遷回本處。兩國之人如有互相出入雜居者,查明各自收回居住,以靜疆界。兩邊各取五貂之烏梁海,各本主仍舊存留;彼此越取一貂之烏梁海,自定疆界之日起,以後永禁各取一貂。照此議定完結,互換證據。
四、按照所議,准其兩國通商。既已通商,其人數仍照原定,不得過二百人,每間三年進京一次。除兩國通商外,有因在兩國交界處所零星貿易者,在色楞額之恰克圖、尼布朝之本地方,擇好地建蓋房屋,情願前徃貿易者,准其貿易。周圍墻垣、柵子酌量建造,亦毋庸取稅。均指令由正道行走,倘或繞道,或有徃他處貿易者,將其貨物入官。
五、在京之俄館,嗣後僅止來京之俄人居住,俄使請造廟宇,中國辦理俄事大臣等幫助於俄館蓋廟。現在住京喇嘛一人,復議補遣三人,於此廟居住,俄人照伊規矩,禮佛念經,不得阻止。
六、送文之人俱令由恰克圖一路行走,如果實有緊要事件,准其酌量抄道行走,倘有意因恰克圖道路窵遠,特意抄道行走者,邊界之汗王等、俄國之頭人等,彼此咨明,各自治罪。
七、烏帶河等處,前經內大臣松會議,將此地暫置爲兩閒之地,嗣後或遣使,或行文定議等語在案。今定議:你返回時,務將你們人嚴禁,倘越境前來,被我們人拏獲,必加懲處;倘我們人有越境前去者,你們亦加懲處。此烏帶河等處地方,既不能議,仍照前暫置爲兩閒之地,你們人亦不可佔據此等地方。
八、兩國頭人,凡事秉公迅速完結,倘有懷私諉卸貪婪者,各按國法治罪。
九、兩國所遣送文之人既因事務緊要,則不得稍有躭延推諉。嗣後如彼此咨行文件,有勒揹差人,並無回咨,躭延遲久,回信不到者,既與兩國和好之道不符,則使臣難以行商,暫爲止住,俟事明之後,照舊通行。
十、兩國嗣後於所屬之人,如有逃走者,於拏獲地方,即行正法。如有持械越境殺人、行竊者,亦照此正法。如無文據而持械越境,雖未殺人,行竊,亦酌量治罪。軍人逃走或攜主人之物逃走者,於拏獲地方,中國之人,斬;俄國之人,絞;其物仍給原主。如越境偷竊駝隻、牲畜者,一經拏獲,交該頭人治罪;其罪初犯者,估其所盜之物價值,罰取十倍,再犯者,罰取二十倍,三次犯者,斬。凡邊界附近打獵,因圖便宜,在他人之處偷打,除將其物入官外,亦治其罪,均照俄使所議。
十一、兩國相和益堅之事既已新定,與互給文據,照此刊刻,曉示在邊界諸人。雍正五年九月初七日定界時所給薩瓦文書,亦照此繕。
修改恰克圖界約第十條
[编辑]茲因大清國大皇帝之特諭,爲欲使協力決定境界之事如左:
理藩院右侍郎喀喇沁,貝子瑚圖靈阿,理藩院左侍郎慶桂等,及自俄羅斯帝國女帝派遣使臣克洛撲夫等,互相詳細討論,其結果共訂契約如下:
平和條約之十一條雖當保持之使永久不變,爲欲開境界於山頂上,以收回自布爾古特依山附近俄羅斯之拒馬(喀什喀)、畢齊克圖、胡什古及他之場處爲必要。雖然如不納輸入稅,以前既定恰克圖及圖爾克伊圖二市場之近旁。以平和條約之俄羅斯語及羅甸語之稿本中隱有誤謬,又遺漏許多重要之點,以正誤更正之爲適當。加之兩國間漸渝禁約,又逃犯無可再索。規定於前契約第二條者關於邊境各自禁止臣民之掠奪及逃走方法,有隱約不明之觀,故全然廢棄此契約之第二條,而制定當遵守之新法律以代之也。從現契約,則兩國各爲欲使此等事件之不生,今後不可不警戒其臣民。若於國境上發見其痕跡,又有通知如此意外之事時,邊界之頭人等要迅速且確實搜查之。若反之,而彼等圖自己之利害怠其義務時,兩國國家當各從其本國之法律處罰彼等。對於强盜之協拏逮捕及越境竊盜者之罰,編纂制定之如下:
凡携帶軍械過界,而不由正道卡房經過,意存行劫者,無論已否劫奪,均行拏獲,嚴行監禁訊問。從何處卡房越過,有無夥伴,除在卡房左右嚴行搜査外,即將在逃人名登記明白,開單分送各卡房協拏。如札薩克台吉及俄羅斯之統帶札薩克頭人聞報,立即會同俄羅斯官兵,到犯事地方,詳細查訊,稟報專管交界事務之處。該處即選派一公正明白之人,到犯事卡倫,會同札薩克頭人,公同再行查訊一次,仍稟報專管事務之處。如係中國人犯案,無論何項人等,均由審問衙門審明,治以死罪。如係俄羅斯人犯案,由俄國刑司審問科罪。如與中國人同犯一案,定案後,各應解至交界地方,當眾行刑。該犯之馬匹、鞍䩞、軍器及別項物件,均賞給獲犯之人。凡偷劫馬匹、牲口及別項物件者,如係初次犯法,按賍價十倍科罰。
儻劫賊在逃,各卡房頭目應公同到犯事地方,詳細查看,據實稟報。該卡房頭目,至遲不得過一個月,務將逃人拏獲。如逾一月之限,即應稟報管理交界官,責令不出力拏賊之卡房頭目、兵丁人等代賠賍價十倍。其並未持有軍械,伹越界行竊被拏者,杖一百。該犯馬匹、鞍䩞賞給獲犯人;賍物給還原主;初次犯竊,按賍價五倍科罰,二次犯竊,按賍價十倍科罰,三次犯竊,即以劫賊論。如此種竊犯未獲,由最近之卡房稟報,即限該卡房頭目、兵丁人等,務於一個月内獲犯。獲到時,立杖一百,將偷去馬匹或別項物件給還原主。如該卡未能於限內獲犯,儻係未持軍械之案,按賍價五倍由該卡頭目、兵丁代賠,爲不出力拏賊者戒。
凡馬匹及別種牲口遺失路上,有人遇見,即應送交最近之卡房收領。如遺失以上物件,未經有人送還,失物人即將牲口數目、形式開明稟報。此種馬匹等件,應於五日内覓還原主。如遇見此種牲口並不送還、竟行留用者,一經查出,即由卡房兵官稟報管理交界官,責令加倍罰償。
持有軍械,未有護照,而越界者,應即拏獲,其馬匹、鞍䩞及別項物件均賞與獲犯之人。如係越界打獵者,照例當眾杖一百,所獵之物、所騎之馬並獵狗等,亦賞給獲犯之人。未持軍械而越界者,一經孥獲,該卡房兵官嚴行搜檢訊問:果係遺失路途,即可釋放,立送彼處卡房收管,儻臨拏避匿深林,或山上行人不到之處,應照例杖一百,其馬匹等項亦賞與獲犯之人。凡應杖罪犯係中國人,以鞭;係俄羅斯國人,以杖。
此約互換時,中國官以滿、蒙文畫押蓋印,交俄國官收執;俄國官以俄國文畫押蓋印,交中國官收執。
兩國應將此約刊刷多份,貼於交界地方,使兩國人民共知。
一、自定議之日始,彼此各嚴飭所屬,敦尚和睦,遵依定界,各將屬下之人嚴行管束,毋許滋事。
一、既經和好,所有往事,毋庸追論。以前之逃人不必索取,均聽其照常住留;嗣後之逃逸者,兩邊均不准容留,務須嚴行查拿,送交各守界之人。
一、恰克圖之小河溝地方有俄羅斯卡倫房間,鄂爾輝圖山上有中國卡倫鄂博,於此卡倫房間鄂博之中間,分中設立鄂博,爲南北通商之地。由此地起,分兩邊邊界之處,迤東循布爾固特依山梁至奇蘭卡倫,自奇蘭卡倫至齊克泰、阿嚕奇都哷、阿嚕哈當蘇;此四卡倫鄂博之基,以此一路之楚庫河爲邊界;自阿嚕哈當蘇至額伯爾哈當蘇卡倫鄂博,自額伯爾哈當蘇至察罕敖拉蒙古卡倫,乃係俄羅斯屬下所佔之地與中國蒙古卡倫之鄂博,將此兩間之空地,照恰克圖地方,分中劃界。近俄羅斯屬下人所佔之地,如有山、河、台噶,以山、河、台噶爲界;近蒙古卡倫鄂博,如有山、河、台噶,以山、河、台噶爲界;如無山河之平明地面,自正中分中,設立鄂博爲界;自察罕敖拉卡倫鄂博至額爾固訥河隄蒙古卡倫鄂博之外,另立鄂博爲界。自恰克圖、鄂爾輝圖兩間爲界:所立之鄂博迤西鄂爾輝圖山、特們庫珠渾、弼齊克圖、霍碩果、貝勒蘇固山、庫克齊老圖、黃果爾鄂博、庸科爾山、博斯口、棍咎山、呼他海圖山、科山梁、布呼圖嶺、額古登昭山梁、多什圖嶺、克色訥克圖嶺、固爾弼嶺、努克圖嶺、額爾吉克塔喇噶克台噶、托羅斯嶺、肯哲瑪達、霍尼音嶺、克木克木齊克之博木、沙弼奈嶺,循此山梁,由正中分中劃界。此間如有橫出之山、河,將山、河横斷,分中爲界;自沙弼奈嶺至額爾固訥河隄,以山之陽爲中國,以山之陰爲俄羅斯。彼此屬下,如有不肖之徙,偷入游牧、佔地居住及蓋房居住者,查明各令移回本處。邊地之人如有犬牙相錯居住者,亦查明各令收回本處,肅清邊界。其兩邊各取五貂之烏梁海,令照舊各歸其主,彼此各徵一貂之烏梁海,自定界之日起,將各取一貂之處永行停止。
一、中外既經通商,其商人之數,照原議之額,不得過二百人,間三年一次舉行。伊等既係商人,其供給食物、盤費之處,照舊例停止。買者、賣者,均不征稅。商人到界時,預將前來緣由呈明,酌量派員迎入,令其貿易。如途次購買駝馬、糧食,僱覓人工,令其自行購買、僱覓。其管理貿易官弁等,將所屬下人妥爲管轄,倘有爭端,秉公辧理。此隨行貿易之官弁既均係有職分之人,均從優看待。凡買賣之項,不得阻止;彼此禁止之物,不准買賣。倘有欲潛行留住之人,無頭目之言,不准容留。若病故者,伊所有之物,交給各本國之人。至中外通商外,其附近邊界之地,零星買賣,在尼布楚、色楞格二處,擇平妥地面,蓋造住房,令願往貿易者,前往貿易。住房周圍墻柵,量與修造,亦不征稅。均由官定路經行走,有繞道,或赴他處貿易者,將貿易貨物入官。一體派員按名數撥兵,同心守護。
一、京城之俄羅斯館,嗣後惟俄羅斯人居住。其使臣薩瓦所欲建造之廟宇,令中國辦理俄羅斯事務大臣在俄羅斯館建造。現在京居住喇嘛一人,其又請增遣喇嘛三人之處,著照所請。俟遣來喇嘛三人到時,亦照前來喇嘛之例,給予盤费,令住此廟内。至俄羅斯等依本國風俗拜佛念經之處,毋庸禁止。再薩瓦所留在京學藝之學生四名,通曉俄羅斯、拉替努字話之二人,令在此處居住,給與盤費養贍。
一、彼此移送文卷,印信最爲緊要。中國行俄羅斯之公文,仍照從前用理藩院印信,咨行俄羅斯薩那特衙門,及托博勒城守尉印信,咨行中國理藩院衙門。其餘近邊地方,偶有偸竊、逃亡等事行文時,中國在邊之圖什業圖汗王、俄羅斯在邊之城守尉,各用畫押鈐印公文爲憑。由圖什業圖汗王咨俄羅斯公文,由俄羅斯咨圖什業圖汗王公文,其送文之人,由恰克圖一路行走。
一、烏特河等處地方,暫置爲兩邊公中地方,均不得侵佔居住。
一、設立邊界頭目,凡事務須秉公辦理,速行完結;如懷私推諉貪黷等情,各按本國刑律治罪。
一、兩地奉差大小使臣,因公事到邊時,說明因何事前來,係何等人在邊候信,聽候迎接。俟迎接之文到時,均給予驛站廩給,照看進界。到時給與住房,支放廩餼。遇非貿易之年,不得進來貿易。如有緊急事件,差驛夫一、二人將帶來執照給守邊官員驗明,免其呈報,即差人看待,給與廩餼、馬匹。彼此文移,差人之事,最爲緊要,不得稍有遲誤推諉。嗣後彼此移文時,如有將差人勒揹,並不即行令回,推諉遲滯,不給回文,既非和議之道,於遣使貿易有碍,暫爲停止,俟事明後,方准照舊貿易。
一、嗣後凡各卡倫遇有持軍器强刦者,無論傷人、未傷人,一經拿獲,務將被獲之人嚴究,其由何處出卡倫,同夥幾人,審明暫行看守,由本卡倫章京一面將所供出之卡倫踪跡交查外,並將未獲賊名交付查拿,一面呈報各管卡倫之札薩克台吉、俄羅斯頭目等,即會同札薩克頭目,即赴該處,審明出具緣由,呈報辦理邊務大臣,出派賢能品級較大之員,遣赴該卡倫,會同該札薩克頭目等復審,仍呈報辦理邊務大臣。强刦屬實,無分首從,係中國人,報理藩院斬決;係俄國人,報薩那特衙門斬決。將此應斬人犯,拿赴各邊界處斬首示衆。賊騎之馬匹、鞍轡、軍器給拿獲賊犯之人,以示鼓勵。所竊牲畜、馬匹、物件給付失主外,仍一倍罰十倍。如當時未能弋獲,先將踪跡咨明,將彼此坐卡倫之章京等調齊,詳驗失事處所及屍傷並生傷傷痕,各書手記,即著落該卡倫章京,予限一月查拿。逾限不獲,各呈報辧理邊務處,將應罰之馬匹、牲畜、物件即於承緝不力之卡倫章京、兵丁名下,—倍罰十倍。如有未帶軍器行竊者,當時拿獲,鞭一百示衆,賊骑之馬匹、鞍轡給拿獲賊犯之人,以示鼓勵。其所竊牲畜、馬匹、物件給付失主外,初次一倍罰取五倍,二次者一倍罰取十倍,三次者即照强盜例辧理。如當時未獲,查其踪跡係由某卡倫之處,或給文書,或給記號,其承緝賊犯,即著落某卡倫之章京、兵丁緝捕,予限一月。弋獲時,鞭一百示衆,所竊馬匹、牲畜、物件之數目,照現時拿獲賊犯之例,以次罰取。卡倫官兵逾限拿獲,應罰馬匹、牲畜、物件即於承緝不力之卡倫兵丁名下,按一倍、五倍罰取。兩邊之人,收得逸失馬匹、牲畜,即取和交還。各該卡倫如當時未獲查看逸失馬匹、牲畜踪跡,或行文,或給號記,五日內尋得此馬匹、牲畜,按原色給還。若逾限收留,隱藏不給,或後來將遺失馬匹、牲畜內認出一、二,各卡倫章京呈報辦理邊務處行文領取,將原失牲畜給付外,仍一匹罰取二匹。如無文憑持械越邊者,雖未行竊,殺人,一經拿獲,所帶器械、鞍馬均給拿獲賊犯之人,以示鼓勵。如越邊打牲被獲,所得牲畜、器械、鞍馬並給拿濩之人,以示鼓勵。該犯鞭一百示衆。如未帶軍器越邊,被獲時,卡倫章京、頭目詢明,若實係迷路者,各卡倫章京、頭目即派人送原卡倫處交明。如在樹林、山窪隱藏,形迹可疑,拿獲時,馬匹、鞍轡並給原拿之人,以示獎勵;仍鞭五十示衆。凡人犯應責者,中國人照例鞭責,俄羅斯人杖責。
一、此次議定,互相給與之文憑,使臣薩瓦用俄羅斯文字兼書拉替努文字,鈐印畫押,交中國大臣存貯;中國大臣用滿洲文字兼寫俄羅斯、拉替努文字,鈐印畫押,交俄羅斯使臣薩瓦存貯。將此文刷印通諭在邊人等知之。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