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黃帝陰符經註 (劉處玄)

維基文庫,自由的圖書館
黃帝陰符經》註本
黃帝陰符經集註(伊尹等七家註)
黃帝陰符經註(張果)
黃帝陰符經註(沈亞夫)
黃帝陰符經註 (劉處玄)
黄帝陰符經註 (唐淳)
《黃帝陰符經疏》 唐 李筌
黃帝陰符經心法 胥元一
黃帝陰符經解 蹇昌辰
黃帝陰符經講義 夏元鼎
陰符經註 劉一明 清
陰符玄解 閔一得 清

[编辑]

《陰符真經》三百餘字,言簡而意詳,文深而事備。天地生殺之機,陰陽造化之理,妙用真功,包涵總括,盡在其中矣。昔軒轅黃帝萬機之暇,淵默沖虛,獲遇真經,就崆峒山而問天真皇人、廣成先生,得其真趣,勤而行之,一旦鼎湖乘火龍而登天,斯文遂傳於世。後之修仙慕道者,而能默識玄機,深造閫域,往往高舉遠致,躡景升虛,不為不多矣。數千載之間,為之註解直說者曾無一二,皆辭多假諭,傍引曲說,真源弗露,使夫學者困於多岐,以至皓首區區,勞而無功,愈窮而愈惑,半途而止者,不可勝紀,遂指仙經為虛語,深可憫也。神山長生劉公真人教法令器,師席宏才學貫古今,心游道德,乃覃思研精,探賾索隱,為之註解,坦然明白,易知易行,以利後人,可謂慈憫仁人之用心也。濟南畢守真命懌作序,欲廣傳於四方,為學者之指南。而學者詳覽斯文,可以寤疑辯惑,皆能擺脫塵網,直厠真遊,逍遙於混茫之域矣。明昌辛亥二月既望,寧海州學正範懌德裕序。

神仙抱一演道章上

[编辑]

觀天之道,執天之行,盡矣。

觀者,五眼圓明也。明其天眼、慧眼、法眼、道眼、神眼,五光明徹,則五蘊歸空,見其天道也。天中復有天外天,在地之上。清炁,天也,至高八萬四千里,高天也,在人身各受天之一炁,炁有厚薄,沖和則生賢聖,逆而散則沉下鬼。道者,天地萬物之外虛無之體,在人身,瞥見亙容以虛心,則至性與道相洽也。執者守真而不偽,悟正而不邪。天者,天生於萬物也。天生萬物,天生成不收亦不取,濟十方三界萬民亦不望其報,只要一切眾生悟天之道理盡而明矣,要人萬事不憎不愛,如天之平等。人之有情悟天之無情,便是報天之恩也。若不依天理,縱濁惡邪婬,多病夭壽死,沉地獄,受苦盡,則墮於傍生,失其人身。若依天之一道,常善則炁和。常清則明性,常忘情則保命,常無染則明道,常不犯天條則無罪。不修世福,抱道全其真,福不殢傍門小法,頓明無為,萬法,所以三界無拘盡矣。

天有五賊,見之者昌。

天有五賊者,天無賊,非世之盜賊,亦非人之六賊,卻是甚賊也?天有五方正炁,在人身中為神之母也。周天十二時中自然抽添運轉,至妙無窮謂之無。中有天地傳陰陽,秀炁生於萬物,人食五穀,養形滓穢,沉於水火,五穀之精在人身中,保而為命也。命得性而久,性得命而壽。命者,北海之烏龜也,丁翁常抱則成形也。五賊者,真陽也。天之真陽見其真陰,五賊盜其北海之寶。寶之者昌,如萬物人之盜也。

五賊在心,施行於天。宇宙在乎手,萬化生乎身。

五賊在心者,五行顛倒也。在心則真水上昇也,逆則心竅不通,腎水下行,死路也。世之不達聖人之道,不行道之人皆如此。古之悟道賢達之士多異說,世人各執所見,分別高低。正能容邪,邪多謗正,邪法餘觀,恰似螢蟲之耀正道,有似日月之光,夜暗則微光且顯,若見日月之光輝照遍十方三界,豈見螢耀也?聖人掌握宇宙陰陽變通,地天交泰,萬化生乎身,萬化成形也。萬物之中,唯人一物至尊至貴也,奪造化,內修身外之身謂之得道;通萬化,外救物哀眾生,悟金枷,玉杻,石火,風燈世之夢幻,遠濁惡而近於清善,外應人道,內行太上,祖佛之真趣,萬法歸一,混世而性如蓮出水,謂之全其德。此乃止仙萬化之明達也。

天性,人也,人心,機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人之天性各有善惡巨微,所慕文武道俗貴賤高下。人之性,自古至今,投胎換殼,販骨更形,如蟻巡環,未曾暫止。人心之機,日常萬變,各有巧拙正邪深淺,慈毒孝逆,寬窄長短、清濁賢愚、愛憎是非,察其心機則知人性也。立天之道,天之道愚,不知天之恩大,春溫夏煖,秋涼冬寒,四時而變態,生成萬物,濟於人世。富貴者錦衣美膳,貧賤者糲食麤衣,各各如意。道生於物,樸散以為器,粧點人間,如花似錦,萬民歡樂。天之道以定人也。賢者明天道之理,暗行天道,不言而善,應夷德不令人知,洪禧不望人報。人若依此行天之道,其德以定濟於人也。內懷通達之慧,人要萬化俱明,萬法俱通,萬物無私,萬塵無染,性通於命,命通於天,天通於道,道通於自然,內全其道,外全其德,謂之賢聖。

天發殺機,龍蛇起陸。人發殺機,天地反覆。

天發殺機者,煖極則變涼,涼變金風;金變於朔氣,萬木凋零枯落,龍蟠巨海,蛇蟄邃窟。冬至一陽生,漸生和氣,至春分萬物生萌,龍蛇起蟄於陸地。人發殺機者,人性乃純陽之靈耀也,人心總所愛欲於世之萬物之有戀火宅,恩愛七情,爭名競利,所迷酒色財氣種種,歡愛所著,無有盡期。念念欲情,皆屬於陰也。性著於陰,下則腎海金龜泄,上則重樓玉汞消,魂迷魄散,真性無主。外陰旺則內陽衰,逐物死,沉下鬼。人若頓明至道,悟徹萬物之有,謂之陽殺其陰。性如皓月,心清似天,萬里無雲,自然光顯,森羅萬象。人發殺機,散盡群陰,自然魂清魄靜,陰陽顛倒;天地反覆,造化生成,三丹而結,出天地之殼,蛻形顯身外真身。

天人合發,萬變定基。

天人者,人性通於天也,合發則心盡於物也。人通徹人間世夢,明知榮枯寵辱成敗禍福哀樂生死,古今之常事也。人通天理,真榮而不枯,真寵而不辱,真成而不敗,真福而不禍,真樂而不哀,真生而不死,明道之常也。道常而通萬變,定其性之基本也。至性通極無物,萬變自然萬通,如上善方圓曲直,萬派清通於江河淮濟,入巨洋而混成歸一,謂之深通。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古之悟道之人,內性善巧,方便哀人,外如惡拙,可以伏藏,內光隱而不顯也。河上公雲:如美玉處石,似明珠在蚌蛤。禽之異,巧鸚能語,鐵龍拘囚;拙鳩訥聲,萬枝縱橫。所以世人偽巧則生萬禍,真拙則生於清福。故天不言而自然變通,天無情而自然不老。人要明於天道,忘言則窮造化之妙,忘情則明亙古之容。人之所欲,多巧則多愆。多情則多患,忘世斷情則乃樂道保命之要。

九竅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動靜。

九竅,九通之陽徑。未通者,九陰之邪扃也。人心方寸空虛,內有靈明,上人心有九竅,中人七竅,下人五竅,心無竅謂之愚人。邪陰生性濁陽耀降神清在乎三要。天光有日月星,地寶有金玉珍,道通有鉛汞真,可以動靜,天動則三光照,地靜則三寶通,妙明則三靈結。動者,動於形也;靜者,靜於性也。古之賢隱,混世而不動心,居山而不著靜形,明有有動中靜,通無無靜中喧。動靜俱忘,則得道之常妙也。

火生於木,禍發必剋。姦生於國,時動必潰。知之修鍊,謂之聖人。

火生人之心日常觸處,不萬變之惡於木者,乃人性也。念發無明,火則焚其木之性也,禍發爻剋,違吉而凶,喪福而禍也。剋者,殺於真也。姦生於國者,《太上經》雲:不以智治國,國之福也;以智治國,國之賊也。佞詐人生於國,難以萬民無事也,時動則必潰散也。愚者非理亂於世,必遭刑法也。不以智治國,以無事治天下,太平民安也。知之修鍊,非燒五金八石之修鍊,修性命則達理通玄,三教謂之悟道。常救物哀世,知天恩而謂之積德。自黃帝之悟道,有此《陰符經》,周時金輪王悟釋,有此《金剛經》自成佛之後,號釋迦牟尼佛。《金剛經》三十二,分言其道,要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無四相,心上無萬愆也。如天無雲,性如朗月,自現圓明正性也。性者,如樹之根也。身者,如人之形也。萬法者,如樹枝葉也。《陰符經》造化之趣,如開花結子也。世人學道,謂不能盡通其理,各分別執根梢枝葉,開花結子,各執自是他非。有四相,心未除,謂之傍門也。

富國安民演法章中

[编辑]

天生天殺,道之理也。天地,萬物之盜;萬物,人之盜;人,萬物之盜。三盜既宜,三才既安。

天生天殺者,春溫和炁,天生於萬物;至秋深金風動,萬物枯槁,天殺也。生殺道理,天無情而自然也。天地萬物之盜天地四時而變通造化,生成萬物。萬物之中所藏天地陰陽之秀炁,萬物所盜秀炁也。萬物,人之盜,人所盜萬物之精,奪天地之秀炁也。泯欲念,清靜保,守命也。人,萬物之盜,人所欲萬物之華景,眼觀五色,耳聽五音,舌餐五味,醉飽腥羶,縱邪生婬喪命,樂極則哀。人若棄世而悟,無情則外物不能所盜也。三盜既宜,所盜無窮至寶造化成形,世之萬斛珠珍,難以酬價買也。三才既安,歸依三聖,教明三乘,玄悟三皇,上運三光,倒推三車,耕透三田,周天三火,爐結三丹神現三陽,升上三天,真而不朽,生而不滅,盡於物道也,真與道同體則安也。

故曰:食其時,百骸理。動其機,萬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

食其時,饑時遇美膳而不愛,逢糲食而不嫌也。不殺生食羶腥,亦不修齋餐瑩素,但饑時不論麤細,困時睡,閑時唱,快時吟,要坐則坐,要臥則臥,要住則住,要行則行,放四大,無拘自在,則百骸理也。十二時中對萬景,只要真心常湛然。動者,不可動於心也。內現寶光,應物動於形。機者,聖人賢人君子謂之智,將軍謂之計,常人謂之機,小人謂之脫。空聖人為智大理深,世人不能盡明其理,懷妙智,口應常機,信者聽,善者從,萬通闡化,頓悟則安靜道生也。人知其神而神,世人只知地衹陰神而神也,以木雕泥捏神為神,愚者不知,凡造一分愆過則天降一分禍患,殺害豬羊,廣燒錢馬,祈禱,有病則求安,有禍則求福,不知不神而所以神也。不知天上陽道至神各分方位,暗察人間善惡,世人造善三年,不經千日而降吉祥;人若造惡千日,不經三年而降禍患。世人不知萬物之中最靈最通者自己,元神有通天徹地輝耀,古之賢聖,盡是悟道修真,從凡入聖。西天一佛至二十八代,佛未修行時,都是眾生,為六根清浄,五眼圓明,泯四相,名為佛。佛者,人之性也。性者神,性是神,神是性,只是異名,釋門性除四相謂之佛,道門神忘四相謂之仙。

日月有數,大小有定。聖功生焉,神明出焉。

日月有數,夏至晝六十刻漸減,一陰生也;冬至晝四十刻漸添,一陽生也。卯時東海日生,酉時西山日墜。《清靜經》雲:大道無情,運行日月。日者,慧光運而抽添有數;月者,人之命也。男子十六歲全其二八真金,若不悟無情,三年減一兩,至八八六十四卦盡,則腎海枯竭也。多欲則未卦盡而夭壽節,減欲則益壽延長。盈而虧則人死,圓而不缺則人生。大小有定,大者,道也,道大包含天地;小者,微也,論微之妙入於毫芒,運而天地不能量,用而鬼神不能見,自然有定於方寸,聖功生焉,天之道也。天大恩生,濟人養形,道聖功生,救人修真,神明出焉,隱而神遊於三宮,顯而神通於八表。

其盜機也,天下莫能見,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窮,小人得之輕命。

其盜機也,萬物之機。所盜天地之炁,天下莫能見,天大恩生莫能知。愚者只知自能養其身,不知天垂恩而養萬民。春種秋收,夏結冬藏,應時霜雪雨露,滋榮萬化。世之知天恩者,性通明達也。君子得之固窮,窮通道,則天地通,天地通則萬化通,萬化通則神通,神通則應機萬變,抱一無離而闐然頤真返樸。小人得之輕命,小人得時,欺謾天地,不敬賢聖,不尊國法,不仁不義,自強他弱,害物傷人,愆極則天報。君子重性得通賢聖,小人輕命失墮傍生。

強兵戰勝演術章下

[编辑]

瞽者善聽,聾者善視。絕利一源,用師十倍;三反晝夜,用師萬倍。

瞽者善聽,人之月乃五臟之看窗也,通風則睹於外物也。如紙席僻風,相隔似瞽者,不能見外物也,外景不入於中,則空中有真響亮,善聽無聲之聲也。聾者善視,但世之俗氣到耳則如聾也,道念到耳則聞邪言者亦如聾也。正理擇其善者,耳竅通也。似鑿壁透外,光入於中也。視無物之物,乃明恍惚之妙也。絕利一源,忘貪而清平也。亦泯利貯財,損有餘而惠不足也。用師十倍,至闐明有十倍功;利物愛人,有十倍福。三反晝夜,一反上元賜福,氣降而清也;二反中元赦罪,神異而靈也;三反下元解厄命通,陰變為陽也。用師萬倍,世人興販物貨,萬苦千辛,更廣有利者,難取一倍利。悟道修真,全其性命,得無窮福壽,住仙宮寶所,受天上富貴,譬喻人之求福利則及萬倍,便海變桑田,永居不夜之鄉,真樂何至只萬倍利也。

心生於物,死於物,機在目。

心生於物,著於物外也;死於心,死則通於靈物也。世求生則性歸死路,達道則守死,神遊生路,道與俗生,與死路異相違也。機在目外,目視於物,心動於機也。利而有害,貪而有爭也。慧目視靈物,明於天機,知道要妙,物我俱泯也。俗機益於己,損於人;道機損於己,益於人也。

天之無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風,莫不蠢然。

天之無恩,布炁生物而不有,而大恩生,萬物生成也。萬物不得天地之炁不能造化成形,天大恩生,若無恩者,天不望其報也。人恩惠見其有者,望其報也。天恩與人恩異也。迅雷鳴則甘雨降,天地生萌,烈風動則浮雲散,萬里天青,莫不蠢然。蠢動舍靈,胎卵濕化,莫不總受天之一炁生,何況萬物之無情之物?

至樂性餘,至靜性廉。

常樂道性之無餘,厭身世之有餘,我無喜則無憂,人有歡則有愁。悟恬淡,得之真常;迷聲色,失之幻夢。至靜性廉,至靜則盡於物也。性廉如蓮,不著於水也。達道之人,居塵不染,在欲無欲,磨開寶鏡,應物之形影何礙?有一等不達中邊悟道之螢耀認至靜棄有著無有取捨之妄想分別高下誇得道之妙世之如麻也。按《太上道德經》雲:善言不美,美言不善。正道真言不美,邪法偽傳多美。管見之明愛其美,所以著於邪,不能達大道也。

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天施恩不令下知,至私也;生成濟於人世,至公也。人之有道,如石中藏玉,世之肉眼未見其珍,頻磨頻琢,異日功成,現身外之身,朴散成於大器;人之無道,似蠹木之樹,天眼有日,見用斧用鋸,片時朽爛,諕得魂飛魄散,濁性永墮幽冥。修道衰世,苦盡甘來;造惡福謝,萬禍臨身。天意順者逆行,逆者順行。君子之上,賢達崇於道德,天報預至私盡至公;小人之下,匹夫競於色財,天報先至公終至私。

禽之制在炁。

禽之制百禽異勝者,南山赤鳳也。通輕清之炁,性靈則乘風入於九霄。在炁濁則沉地,清則昇天,因下濁而上清。烏龜吸乾北海,吐輕清元炁八百一十丈,乃九九之陽數也。禽之三寸沖和,與元炁相接不散。炁通神,神通道,道通自然。

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於害,害生於恩。

生者,死之根。世之求生之厚,利多則害身,入於死路也;死者,生之根。抱道不求生,德多則全身,入於生路也。迷者晝貪世寶,夜喪內珍;悟者坐忘世,夢臥守內真。恩生於害,七情恩憐於偽,六賊暗害於真;害生於恩,害生者慧,劍斷愛欲也,於恩者達道知天恩也。鷇食則人無害,鶉居則情無恩。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我以時物文理哲。

愚人以天地文理聖。愚者喪命,告天求安,日常積愆,禱聖求福;賢者知保命則自神靈,無罪則道福洪。人濁惡,天地降其禍;人清善,聖賢賜其禧。大地眾生總造業不改。禱聖賢萬禍難免。中華女男都崇真有志,不祈天地,善福常侵。我以時物文理哲。我以周天十二時窮萬物之變,文俊顯萬華,理明顯萬通,哲極闡萬化,自然清靜無為也。自然道也。清者,天也。靜者,地也。無者,性與道體同也。為者,施恩不望其報也。萬物造化與人造化無異也。天地運炁,物通變也。玉鼎烹鉛,則金爐鍊汞也。七返通靈,九還丹結,姹女離宮,則嬰兒坎戶也。龜蛇蟠遶,則龍虎咆哮也。前朱雀行,則後玄武隨也,金翁守庚辛,則黃婆伴甲乙也。巨海撈金,則崑山鑿玉也。黃芽長,則白雪生也。玉花開,則金蓮結也。三光照,則七寶明也。二八無虧,則六三無缺也。金木間隔,則水火相逢也。恍惚之中,則隱顯難測也。道之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