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四库全书本)/卷053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五十二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卷五十三 卷五十四

  钦定四库全书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三
  日本山井鼎
  物观 撰
  谨按足利所藏五经正义者上杉安房守藤原宪实所捐也今阅周易尚书礼记文字甚佳宋板无疑其毛诗左传刻劣三书二部共题曰附释音毛诗春秋编入陆徳明经典释文盖与正徳刊本略似矣其分卷数与今之注疏诸本同而不合于孔颖达正义序文献通考所记者盖取他本以足之也又按其礼记有三山黄唐䟦其言云本司旧刊易书周礼正经注疏萃见一书便于披绎它经独阙绍兴辛亥遂取毛诗礼记疏义如前三经编彚精加雠正乃若春秋一经顾力未暇姑以贻同志据是观之则春秋独阙而其所谓毛诗亦非今所存者而今臣之考文标云宋板者与其周易尚书礼记共为一例况又有一二避讳之可徴者乎且宪实应永年间人当明初洪武永乐之际则二书之为宋板亦不为强也其经传及注所证曰足利本者亦足利学所藏宋板杜预经传集解本也世有活字本本学所刊是为其元本题曰春秋经传集解分为三十卷按汉书萟文志左氏传三十卷左氏旧文为然又与和板杜预注本略同其分卷标题应以此为正也永怀堂本者臣之所藏与足利本稍同引以为证其二本同者必从之为是矣惟其标题妄意改易不如足利本之为正云尔
  春秋左传注疏第一
  春秋序
  序诸侯不各有国史正误不当作亦考异足利本说者以仲尼自卫反鲁修春秋以下有为字永怀堂同释文策亦作䇲同初革反八叶元文无同字 注字或作注十一叶上作注下作注 传直用反十四叶正误传当作重参士南反二十叶士作七 出又尺逐反二十八叶正误逐当作遂疏徐邈以晋世言五经音训一叶右九行宋板训作例谨按宋板言字后改作定不知据何本也 歆略从咸及丞相翟方进受二叶左一行无略字 郑兴父子及歆六行谨按宋板改兴作众不复知据何本也 日譬火月譬水火外光水含景五叶右六行火外上复有水字谨按恐衍字 则明远近同异九行则作是正徳嘉靖万历本作足 既主国内及主四方七叶右七行及作又 不畏经因错乱十三叶左七行谨按宋板改畏作异 皆随义所在而为之法九叶法作发 惧弟子各有妄其意失其真十四叶右一行谨按史记元文妄作安无有字 是错经以合义也八行义作异正嘉同 言遗者史记已没䇿书遗留十四叶左三行史记作旧史正嘉作史旧恐非 脂之泽者为膏十五叶右九行泽作释 此书凡者自是天下大例十六叶右七行书作诸刘实分变例新意以为二事十九叶左九行谨按宋板后人
  改实作寔 传曰不书其亡自取之也二十叶右八行亡作主礼制宗庙之节二十一叶左四行节作饰 是素王之文焉
  二十七叶左四行谨按汉书元文是作见 明是既得佳瑞二十九叶右八行佳作嘉正嘉同 武王虽暂至洛邑三十一叶右八行武作成 非复假夫位以宣风三十三叶右五行夫作大 圣人立教直当尔也七行直作岂 管仲镂簋朱弦同上弦作纮 此至孔子之卒三十三叶左四行此作比 则援琴而歌三十四叶右九行援作弦
  补遗宋板序诸侯不各有国史不作亦足利本同释文一云兵乘九叶乘作车 𫝊直用反十四叶𫝊作重宋板同字林作创二十五叶林作书宋板作亦 出又尺逐反二十
  八叶逐作遂宋板同疏史官立文亦或自有详略四叶右一行宋板或作互 春秋二字是此事之总名五叶左八行事作书 无物不包无物不记九行下物作事 国有四表七叶右五行有作在 但遍举记传左五行举作捡 必言诸侯为内史者八叶右一行为作无 既言尊幼皆有史官左一行幼作卑 数行可尽七行可作乃 所以明䇿书十一叶右一行以作为 以为立官纪事二行为作能 何则为典五行则作足 谓在外者左三行外作位 或言受经十三叶左六行或作故 听其尊称二十叶右七行听作替 此有五体二十二叶右九行有作言 从者至此左七行者作首 经作鲁史八行作作则 为无由发二十三叶右三行为作言 故引之二十四叶左七行故作放 与圣同时二十五叶右一行时作耻 字林作创左六行林作亦 改王立号二十八叶右三行王作元 王人习其读五行王作主下王人同









  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五十三

本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并且于1929年1月1日之前出版。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