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许诋毁人民革命战争
不许诋毁人民革命战争
——批判反动影片《黑山阻击战》 |
|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在阶级社会中,革命和革命战争是不可避免的,舍此不能完成社会发展的飞跃,不能推翻反动的统治阶级,而使人民获得政权。”人民革命战争,是无产阶级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获得政权的根本途径。拥护还是反对人民革命战争,一直是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修正主义斗争的一个重大问题。
如何对待人民革命战争的问题,也一直是文艺领域内两条路线斗争的焦点之一。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的无产阶级文艺,以革命样板戏为光辉代表,热烈地颂扬了人民革命战争,正确地表现了毛主席人民战争的伟大思想,谱写了鼓舞人民进行革命战争的英雄战歌。而刘少奇反革命修正主义文艺黑线,则抛出了什么“反火药味”论、“离经叛道”论等反革命谬论,炮制出大批毒草作品,用各种手法污蔑革命战争,为推行刘少奇“三和一少”的反革命路线和复辟资本主义大造反革命舆论。
反动影片《黑山阻击战》,就是这些毒草作品中毒性剧烈的一个。这部影片肆意篡改历史,歪曲敌我斗争形势,宣扬战争恐怖和失败主义。它鼓吹反动的资产阶级世界观,丑化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它用资产阶级“人情味”反对革命战争的火药味,煽动对战争的伤感情绪,恶毒地诋毁正义的人民革命战争。
这部反动影片是反毛泽东思想、反人民战争的大毒草。我们必须对它进行彻底批判!
歪曲敌我斗争形势,宣扬失败主义
[编辑]如何看待敌我斗争形势,在这个问题上,鲜明地反映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和战争观。这是站在那个阶级的立场上看待历史发展规律,对人民力量是否相信和依靠的根本原则问题。
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正确看待敌我斗争形势,是树立革命的必胜信心,敢于进行革命战争、敢于胜利的前提。当解放战争刚刚开始,国民党反动派在美帝国主义支持下,其势汹汹地向解放区发动全面进攻的时候,毛主席就指出:“中国共产党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清醒地估计了国际和国内的形势,知道一切内外反动派的进攻,不但是必须打败的,而且是能够打败的。”毛主席的英明论断,极大地鼓舞了革命人民的必胜信心,坚决地起来用革命战争反对反革命战争,在伟大统帅毛主席领导下,用短短三年的时间就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真实的黑山阻击战,就是解放战争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这次阻击战,是一九四八年九月开始的伟大的辽沈战役的一个组成部分。当时全国敌我斗争形势是,我人民解放军已经打退了国民党反动派的数百万军队的进攻,并使自己转入了全面进攻。在东北战场上,敌军已被迫龟缩于长春、沈阳、锦州三个孤立地区。我军遵照毛主席《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在林副主席直接指挥下,首先攻克战略要地锦州,切断了敌军逃往关内的道路,一下子形成了“关门打狗”的胜利局面。长春守敌被迫起义和投降,沈阳已成一座孤城。黑山阻击战的任务,就是坚决堵住企图夺路逃窜的廖耀湘“西进兵团”,以便我各路大军迅速集中,就地围歼这支蒋介石的“王牌军”。担负黑山阻击战的指战员,眼看东北战场彻底胜利近在咫尺,一个个笑上眉梢,喜溢心头,充满了必胜的信心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纷纷表示坚决完成毛主席和林副主席交给的任务,决不让廖耀湘兵团逃掉一兵一卒。他们用顽强的阻击战,消灭了大量敌人,使敌人终不能越雷池一步,粉碎了敌人的逃窜企图,擂响了辽西围歼战的胜利战鼓。
但是,反动影片《黑山阻击战》,却偏偏把敌我斗争的大好形势,来了个历史的大颠倒。它公然置历史事实于不顾,拼命宣扬敌军的强大,反衬我军的弱小。它不仅把东北残敌这只已被戳穿的纸老虎,描绘成了一只依然是威风凛凛的真老虎,甚至还借我军师长之口,让他对着正在夺路逃生、惶惶然如丧家之犬的这伙残敌,胡说什么:“真象站在老虎面前!”更有甚者,明明敌人已被悲观情绪所笼罩,感到“可能全军覆灭”了,而影片却还要用敌人之口对我军进行恶毒的咒骂,嚎叫什么:“迅速追赶逃跑的共军……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干净彻底全部消灭掉!”——请看,这部反动影片如此长国民党反动派的威风,灭革命人民的志气,何其毒也!
这部反动影片不仅荒谬地捏造我军在军事力量上是处于劣势地位,而且在精神力量上也是如此。影片编导者精心设计了浓云密布、大火弥漫等等一连串画面,让我军“在背光的阴暗里”出现,配上凄凉、低沉的音乐,造成了一种令人沮丧的悲观气氛。仗还没有开始打,高级指挥员就“心事都沉重起来”,他们面对战局,一筹莫展。刚打了一天,就用忧郁的调子高喊:“感谢马克思在天之灵,第一天总算熬过去了。”而对剩下的两天,更说出什么:“可就是四十八小时”,“按分秒计算那就更困难了。”就是这样,整个影片把我军伟大胜利者的形象,不可容忍地淹没在无中生有的连续失利的情节里。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人民解放军的战争所具有的爱国的正义的革命的性质,必然要获得全国人民的拥护。这就是战胜蒋介石的政治基础。”黑山阻击战的历史事实是:我军象在其他战斗中一样,得到了人民群众热烈拥护和全力支援。黑山村镇的人民,不分男女老幼,全体出动,在通向阵地的道路上,人流如龙,车轮滚滚,争着抬担架,运木料,有的老乡还把新门板扛来修工事,激动地说:“为了消灭‘遭殃军’,我们一点也不心痛,天塌下来,我们顶一半!”这就是任何时候都将占压倒优势的人民的力量,这就是革命战争必然要胜利的最坚实的基础。但是,这部反动影片,为了污蔑我军如何处于劣势之下,竟敢将此一笔勾销,把我军完全描绘成了脱离人民群众的一支孤军。影片中纵队司令员在哀叹:“战线这么长,而人呢,就这么一点点!”后勤部长在发愁:“这个地方木料比金子还难找”,就连修建工事所需的人力物力,也得不到人民群众的支援。对此,影片《导演阐述》恶毒地诅咒说:“我军应该说是四面楚歌”。
好一个“四面楚歌”!这清清楚楚地暴露了影片编导者是站在哪个阶级的立场上来看待这场伟大革命战争的!?《导演阐述》反反复复地在提示:要突出表现敌人给我军造成“压力”、“压力”、“压力”,实际上是要表现敌人的强大和我军的弱小;敌人的强大压力和我军的失败。这就是这部反动影片的历史观和战争观。
影片《导演阐述》直言不讳地供认:他们所以如此篡改历史,颠倒敌我斗争形势,就是要“在观众视觉上造成一种莫大的困难”,“引起观众的悬念”,“不禁为主人公们忧虑、焦心”。说穿了,就是要人们看不到革命战争的光明前途,对革命战争的必然胜利丧失信心。恐吓人们不敢起来用革命战争粉碎反革命战争。可见影片最后硬安上的一个所谓“胜利”的结尾,是完全虚假的,丝毫掩盖不了这个反动影片从根本上要宣扬的失败主义的反革命逻辑。
林副主席指出:“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者所进行的反对人民战争的宣传,失败主义的宣传,投降主义的宣传,在全世界革命人民中,起着败坏士气的作用,起着从精神上解除武装的作用。”反动影片《黑山阻击战》不正是和赫鲁晓夫等中外修正主义者一样,大肆散布失败主义,起了这种破坏革命战争的反革命作用吗!
但是,历史辩证法是不可抗拒的。失败的只能是失败主义者自己。伟大领袖毛主席几十年来不断在教导我们:“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主席的教导,是颠扑不破的真理,给了革命人民以强大的思想武器。过去和现在已经证明,将来也必然会证明:即使革命的新生力量暂时很弱小,处于劣势地位,也充满了必胜的信心,敢于战斗,不怕困难,前赴后继,越战越强,最终还是要战胜表面上强大、处于优势地位的反革命的腐朽力量。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反动影片《黑山阻击战》妄图用失败主义阻止革命人民在必胜的革命战争中勇猛前进,这完全是徒劳的。
鼓吹资产阶级世界观,丑化人民军队
[编辑]中国人民解放军所以是一支不可战胜的队伍,根本的根本,是在于林副主席指出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是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队伍,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队伍,因而是战无不胜的队伍。”林副主席的这一题词,最精辟地表达了毛主席的建军思想和建军路线,最科学地概括了人民军队的英雄本色。
而反动影片《黑山阻击战》,从根本上丑化了人民的军队。它抽掉了我军各级指挥员和战士的革命灵魂——毛泽东思想,却把资产阶级世界观强加在我军英雄人物身上。
这个资产阶级世界观的核心,就是一个“私”字。请看!高级指挥员在炮火连天的战斗中,念念不忘的是个人爱情。被污蔑得不成样子的两个高级指挥员,居然在指挥所里肉麻地喊出了什么为了爱情干杯!一件象征着这种所谓“爱情”的军大衣,被用一连串的特写镜头贯串影片始终。这件军大衣居然在各级指挥员和战士中到处传递,用这种资产阶级的人性之爱代替我军的阶级友爱,把它硬当成鼓舞我军同敌人作战的巨大“精神力量”。
正是在这种资产阶级反动精神力量“鼓舞”下,影片中的王连长一心向往的,是他个人能到海南岛去“饱饱地吃上几顿菠萝、香蕉”。战士呢,有的是挖空心思地想吃别人的东西,抽别人的烟头,占别人的小便宜,有的是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影片就这样明目张胆地把我军的干部、战士,都描绘成各种不同表现形式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者,毫无远大理想,只知道一味追求个人享受或者个人荣誉的低级庸俗的人物。这是对我军的最无耻的污蔑,最恶毒的丑化!
为了掩盖影片鼓吹的赤裸裸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当然,影片编导者也要找一两句革命口号作幌子,所以在喊出为了爱情干杯之前,先要垫一句所谓“为了胜利”。但是,这仍然是和“我”字分不开的。影片在这里故意把追求个人前途、享受、幸福等等,同为了革命、解放、胜利搅混在一起,“合二而一”,企图告诉观众:在革命事业中一定要有个人的小算盘,也只有当个人的小算盘得到了满足,这个革命才是具体的,有味道而又富于诗意的;而离开个人利益,革命就是抽象的,枯燥而不可理解的了。这种梳妆打扮起来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其实就是刘少奇“公私溶化论”的翻版,它比那种赤裸裸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更为狡猾,更能迷惑人,因而具有更大危害,必须彻底揭穿,决不能让它鱼目混珠,招摇撞骗。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广大指战员,他们都不是为了追求什么个人的私利,不是追求什么“公私溶化”,而是“一心要砸碎千年铁锁链,为人民开出万代幸福泉”,是为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了民族的利益而战斗的。这是我军的本质,工农子弟兵的本色,是无产阶级军队区别于资产阶级军队的一个根本标志。影片妄图用资产阶级极端利己主义的灵魂来丑化这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只不过是几个苍蝇嗡嗡叫,丝毫无损于英雄人民军队的一根毫毛。相反,只能暴露编导者自己的资产阶级的丑恶灵魂。
林副主席说:“什么是最大的战斗力?最大的战斗力是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是勇敢,不怕死。”只有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战士,才能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才有最大的战斗力。以董存瑞、雷锋、王杰、门合等无数英雄人物为代表的我们伟大的人民军队,早已雄辩地证明了这个真理。就拿被影片肆意歪曲了的黑山阻击战来说吧,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英勇健儿,为了东北和全国的彻底解放,把对党和人民的高度赤诚和责任感,化为与阵地共存亡的决心,在敌人兵力五倍于我的情况下,奋勇当先,昼夜鏖战。在我英勇战士面前,敌人的冲锋队伍,每次都象倒塌了的墙壁那样垮了下去,连那些由所谓“效忠党国”的国民党党徒和反动军官组成的“敢死队”,也被打成了“怕死队”、“送死队”,使他们尸横遍野、寸土未进。历史宣告了反动影片《黑山阻击战》用资产阶级个人主义丑化我军指战员的卑鄙企图的彻底破产,也宣告了反对用毛泽东思想武装我军和亿万革命人民而坚持用资产阶级世界观改造世界的一切罪恶勾当的彻底破产。
用资产阶级的人情味,反对革命战争
[编辑]毛主席教导我们:“历史上的战争,只有正义的和非正义的两类。我们是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的。”林副主席指出:“同赫鲁晓夫修正主义者的观点完全相反,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和革命人民,从来不用伤感的观点来看待战争。对于帝国主义发动的侵略战争,我们的态度历来非常明确:第一反对,第二不怕。”
反动影片《黑山阻击战》,正因为它从反动的历史观出发,从资产阶级个人主义出发,它必然是用伤感观点来看待革命战争,必然要对革命战争进行疯狂的诋毁。资产阶级人情味这个反革命的精神武器,自然就成了它最合用的武器。而这个武器总是要和宣扬战争恐怖和灾难对比使用的。
影片的帷幕刚一拉开,扑鼻而来的就是一股腐朽不堪的资产阶级人情味,回响在耳边的庸俗的爱情调笑,映入眼帘的是那件象征爱情的军大衣,上面绣着一颗桃形的心。正是这件象征着爱情的大衣使女军医在炮火连天的战场上,“沉入”所谓“幸福的憧憬”;使纵队司令员在严肃的指挥所里,所谓“若有所思”地弹起了风琴;即使是鲁莽的雷师长也为传送大衣而奔波,忙着为这对“英雄美人”牵线。尽管如此,影片还嫌人情味不浓,又精心设计了在浴血奋战的背景下,纵队司令员闲情逸致,大谈恋爱的场面,并且让警卫员口琴伴奏,吹出令人作呕的祝福曲子。资产阶级的腐朽、反动的人情味,完全成了贯串整个影片、影响各种人物的一条无形的黑线。
正是在这种绘声绘色的爱情的场面里,生活的情趣中,编导者把渲染战争的恐怖和苦难穿插进来了。请看,解放大军所到的黑山城硝烟弥漫,一片火海;一个个特写镜头,构成了一幅幅阴暗、惨淡的画面:在我军的阵地前,襁褓中的婴儿被敌人扔下了山坡,两支小腿在痉挛地蹬动,母亲露出恐怖失神的脸,白发苍苍的老人在悲声惊叫,伴随着的是凄凉的哀乐……。
影片为什么要采用如此强烈对比的手法,把这样两种很不协调的画面拼凑在一起呢?这就是要用个人幸福的毁灭作为反衬,把战争的苦难强烈地铭刻在人们的心灵中,用资产阶级的人情味拨动人们的心弦,要引出人们对革命战争的伤感的哀鸣。请大家注意:编导者煞费苦心安排的纵队司令员吃面条的镜头,就是影片这一主题思想和险恶用心的泄露。在昼夜鏖战的间隙中,纵队司令员刚刚腾出空来吃上一口面条,突然捂住嘴,露出十分厌恶而又无可奈何的神情。原来这碗“葱花、姜丝、辣椒、胡椒面”味味俱全的面条里,混进了一块炮弹皮。影片通过这碗面条,把个人幸福同战争苦难的尖锐冲突,资产阶级人情味同革命火药味的尖锐冲突,挑衅地端在你的面前。它告诉观众:资产阶级人情味真象葱花、姜丝、辣椒、胡椒面,那样有味,那样可爱,而革命战争却象“炮弹皮”,那样难啃,那样“可恶”。力图在观众中勾起伤感的回味:要是没有炮弹皮,这碗香喷喷、鲜滋滋的面条该有多么好吃;要是没有战争,生活该是多么宁静美好。这场战争表面看来似乎是胜利了,但隐藏在背后的却是个人幸福的无可弥补的损失。就是这样,影片用资产阶级人情味反对革命的火药味,隐晦曲折地鼓吹战争没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别,使革命人民在精神上解除武装,放弃解放人类的一切正义战争。
《黑山阻击战》如此疯狂地诋毁革命战争,绝不是孤立的偶然的现象。它和苏联修正主义文艺鼻祖肖洛霍夫以及西蒙诺夫之流的大毒草《一个人的遭遇》、《日日夜夜》、《生者和死者》等等是一脉相承、同出一辙的。这是国际共产主义叛徒赫鲁晓夫和中国赫鲁晓夫刘少奇两条反革命黑线一脉相承、同出一辙在文艺上的表现。其一致的目的就是反对人民革命战争,恫吓世界革命人民,使他们不敢拿起枪杆子造旧世界的反,永远做帝国主义、修正主义和各国反动派的驯服奴隶。
列宁指出:“我们不能否认革命战争的可能性,即由阶级斗争所产生、由革命阶级所进行并具有直接革命意义的战争。”革命人民深深懂得:革命战争虽然会打烂一些坛坛罐罐,但赢来的却是旧的社会制度象木乃伊接触到空气那样立即解体,新的社会制度象朝阳似地光照人间。少数人的牺牲和一时的痛苦,可以换来全阶级、全民族、全人类的解放。苏联的肖洛霍夫、西蒙诺夫和中国的周扬、夏衍等形形色色的帝修反的乏走狗,所以对革命战争发出狺狺狂吠,正好说明革命战争是“拯救人类的旗帜”,是革命人民“至高无上的荣誉的事业”,他们越是要贩卖资产阶级的人情味,反对革命的火药味,我们就越要坚持革命的火药味,越要用革命的火药味摧毁反革命的人情味。
和《黑山阻击战》等大毒草相对立,革命样板戏为我们歌颂和表现革命战争提供了光辉的典范。《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红色娘子军》……把我们带进了战鼓惊天,红旗招展的革命战争的战场。展现在我们面前的,不是战争的恐怖和苦难,而是“急令飞雪化春水,迎来春色换人间”,充满着革命的英雄主义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留在我们心中的,不是伤感的回味,而是“一颗红心似火焰,化作利剑斩凶顽”。革命样板戏热情歌颂毛泽东思想之“经”,全力刻划革命战争之“道”,象一曲气壮山河、响彻云霄的雄伟战歌,压倒一切反对革命战争的哀鸣,鼓舞革命人民在人民革命战争的大道上奋勇前进,推翻帝修反的反动统治,打出一个红彤彤的共产主义新世界!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69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