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中国无线电协进会发刊“无线电”杂志献词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中国无线电协进会发刊“无线电”杂志献词
作者:钱其琛 (国民党)
中华民国48年(1959年)11月于台北市
本作品收录于《无线电技术季刊

刊于《无线电技术季刊》民国48年11月第1卷第1期(创刊号)。

中国无线电协进会
刊“无线电”杂志献
钱其

近代无线电技术,日新月异,功用日彰,不特陆地,水上与航空三种行动通信业务,非无线电不为功,即固定通信业务尤以越洋与远距离者,其应用亦日广。广播与电视,已使无线电与日常生活有不可分离之关系,无线电探测术中之助航与定位业务,为航行安全与国防上不可或缺者,自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进入太空时代以后,无线电更成为太空通信与探测之利器。凡此种种,足证无线电之功用及重要性,对于生活之增进,经济之发展,国防之建设,文化之交流,关系至切。

观乎无线电之应用,始于本世纪初叶,迄今不过五十馀年,其发展之速,诚足惊人,尤以第二次大战期间,雷达之发明,为战后超短波及微波通信技术之推广应用奠定良好基础,加以战后电子工业,欣欣向荣,在研究发展与制造三方面齐头并进,一日千里,无线电使用领域,随之大为扩展,试以微波无线电为例,自美国于一九五一年九月架设完成横贯大陆长达四千英里之微波系统以后,各国争相利用此项方法扩展其通信设备。目前利用一个角形天线同时传送六个微波频路,每一频路可容六〇〇个电话电路,共三六〇〇个电话电路,已属可能。超短波与微波输送,基于传播观点,辄限于视线以内,然由于近年来不断研究发展之结果,藉散射作用,若利用电离层散射,可靠射程为六百至一千二百英里,利用对流层散射,可达三百至四百英里,均不需设置中继站。前者电路容量较少,均可供十六个电报电路之用。后者则容量较大,可供输送一个电视节目或数十个电话电路之用。至超短波与特短波之应用,近数年来不但普及于陆地行动业务,即海上与航空行动业务,亦正推广应用。高频率即短波,由来较久,目前使用仍极普遍,近数年除固定通信多已改用单边带技术外,航空与水上之短波无线电话,亦正向此方进行。此外值得一提者,为电晶体之发明与推广应用,各项无线电设备,除电功率较大者外,咸以电晶体化为号召。

我国无线电,在前清光绪年间,虽已有采用,但其发展则在民国十六年北伐告成,短波无线电勃兴以后,我国幅员广阔,边远各地通信以及国际通信,多藉无线电联系,抗战期间,交通阻滞,利赖无线电者良多。迨抗战胜利,各地有线电路之恢复,需时较久,亦赖无线电以补有线电之不足。超短波之应用,始于民国三十五年南京与上海间及广州香港间架设之超短波中继系统,以扩充电路容量。微波在近数年内亦在推广应用之中。

目前我国无线电,虽在不断发展之中,然较诸科学发达国家,尚多逊色。考无线电技术之猛进,实由于各国之注重研究发展,而学术团体之倡导,使个人平时潜心探讨所得,得以沟通切磋,集思广益,收事半功倍之效,对无线电发展之贡献,具有不可磨灭之功绩。

中国无线电协进会,集全国各界无线电人士,以研究无线电学术,配合国策,协力促进发展无线电信事业为宗旨,成立迄今,已A04170-001三载,会务蒸蒸日上,近复有“无线电”杂志之发行,阐扬学术,普及社会,异日成就,定可预卜。在此大时代中,无线电之重要,为众所熟知,而其未来发展,正方兴未艾,愿本 国父昭示“迎头赶上”之精神,与协进会诸君共为发展我国无线电而努力。

本作品的作者1972年逝世,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59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55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应版权所有者撤下作品的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