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九灵山房集 (四部丛刊本)/卷第三十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第二十九 九灵山房集 卷第三十
元 戴良 撰 景常熟瞿氏铁琴铜剑楼藏明正统刊黑口本
后序

九灵山房外集卷之三十

   赞

    九灵先生画像赞

其神之清秋高露寒而青田鹤鸣也其气之温光含

辉潜而充然如赤琼也其文之昭盆盎纷如而古罍

洗独精明也具此三美𠩄以敛英毅而集众长葆醇

熙而孚群情也懿㢤斯人盖智遍乎物行饰乎躬而

学本乎诚者也

    又赞

窅乎其凝者以道为家烨乎其泽者振徳之华悄然

而深思者𠩄以周其变沛然而大肆者又将畅其葩

是皆丗之𠩄知也至扵困而亨穷而㤗齐喜戚扵梦

幻弃利禄犹泥沙吾欲従而䆒之巳莫辨其津涯况

可得而赞耶

  余三十年间两赞𠦑能之像辞各异焉以见𠦑

  能年既高而徳愈进也因令侍史并书之前翰

  林学士金华宋濂记

志虑高洁秋水寒潭器局严悫峭壁危岩峻不可逾

静无弗㴠是谓徳人为众之詹

           义门郑涛敬赞元太常礼仪院博士

懿兹臞仙金华之英造道自得修辞立诚持乐之和

秉衡之平出处翛然风月同清

           周伯琦鄱阳人元翰林学士

温温乎容貌之可即抑抑乎威仪之有㜫迹虽寄乎

朝著而与充诎者殊科志常慕乎山林而与矫崛者

异𮜿长松之阴消摇曵屣人殆疑其为遁丗之𨓜

而不知其为𢫎道之君子吾尝观其饬躬而操践端

实纉言而论著宏侈可谓其行则儒其文则史者矣

           杨翮金陵人

仁义为饬身之本忠信为奉国之基彂为文章其声

也希天将以斯人鸣太平之盛必使翔而后集览徳

辉而下之若人也其视时为去𭕒而以道为枢机也耶

           陈基临海人

履其素不傲以肆志廓通其变不苟以阿丗夐乎

蚤岁之芳华蔼乎前修之气味人方睹紫芝扵眉宇

之间吾将求𠦑度扵言论之外也

           胡翰金华人

萧萧乎冰雪之姿济济乎山林之服萃和气以中充

蔼高标而外肃虽著𫐠之富有年于兹而进修之功

惟日不足庶㡬儒林文苑之间継昔贤之芳躅吾安

得为之执鞭参翺翔而追

           王祎义乌人翰林院待制

仙华之峯欎乎苍苍储英孕灵粲然文光伟才贤之

迭兴接踵武而相望有美君子粹如珪璋言若不出

口而其文则有千里朝宗之势貌若不胜衣而其志

则有百錬不折之刚玩天机之流动集艺苑之芬芳

𮗚其用心盖将追古人而颉顽者也夫身之退者徳

必进迹之晦者名必扬造物者既俾若人以绝出之

长则必使之鸣 国家之太平和仪凤之铿锵岂肯

置之扵山林泉石之鄊也耶

           吴沉兰溪人

皥皥温温如三春曦是公徳容之腴炳炳彪彪如㤗

山芝是公文藻之辉此固足见其著外之美而不知

其中自得之妙殆将追孔孟而为师是以操七寸之

觚以开蒙蔀扵学苑破万卷之书而猎精华扵道机

盖不屑扵嗣人艺士之为而直欲由伊洛而溯泗沂也

           郑渊浦江人元月泉书院山长

神清气温乃道之充学淳行卓为士之䧺瑟彼和氏

之壁劲㢤繁弱之弓或或处与时卑𨺚纪甲子见

趣舍之正考春秋穷茟削之工丗之人皆以穷逹为

得䘮而不知其特立独行契古人之高风

           张士谔永嘉人浦江县儒学教谕

九灵先生捐󠄂馆之八年伯衡过其鄊邑従其子礼拜

其遗像追为之赞曰

绪接二戴之后道探两汉之上卓尔为人中之英隐

负海内之望威仪文采尚莫能髴髣精神心术矧

可以名状其䟦渉道途也𩔗子房之报韩其徬徨山

泽也犹正则之自放丗今若山斗之共仰公⿺辶处驾风

霆而长往后死者之瞻遗像安得不慨斯文之将䘮

也欤         ⿱⺾⿰𩵋禾 -- 苏伯衡

温乎其容维徳之充粹乎其文维学之纯斯丗之人

斯丗之珎吾将与归非公其谁

          刘中临安人

其容粹然其心霭然其文沛然非高视物表以乐其

天者乎是宜论道庙堂之上唱道为儒林之先胡为

而遁世顾啸傲乎风烟然身遁而名随闻之者亦兴

起而慕焉

           乌斯衜四明人

直而温宽而栗处事虽蕳殊无傲色志乎圣贤之学

充乎君子之徳廓然有容卓尔有立䆒千古之渊微

为一丗之矜式行当彂挥𠩄蕴以见扵世岂容深处

高遁扵泉石也耶

           徐元兰溪人

才可以济民而位弗称徳可以厚俗而时弗容是造

物之啬扵公耳然宏辞伟论𠩄以宣人文昭圣学而

垂扵无穷者又不可谓不擅其丰也

          赵友同

𬒳山野之裳衣怀琬琰之文辞其充然者岂従人而

赢缩其退然者亦与道而委蛇放乎丘壑𬓛韵之夷

旷视㓜舆将何用扵当丗出乎埃𡏖神情之散朗叹

𠦑夜不可得而同时

           黄宾豫章

冲然而中虚修然而外颀将用于世也其才良其行

或困于时也其神完其体纾若人者寔廊庙之具

匪山泽之臞盖其扵学也深得虖道之妙讵丗俗之

可窥虽摛文弄藻嘲风谑月特其绪馀要当与秦太

虚黄庭坚并驾而齐躯者矣舎是之外则非吾可得

而知也㢤

           姚广孝姑苏人太子少师

萃乾坤清㳤之姿无山林枯瘠之气其出也石渠天

禄固争睹苍梧翠竹之英标其处也𦭘屋石田未必

减金马玉堂之高⿰至支 -- 𦤺湛卢之剑匣蔵则风雨时鸣琬

琰之碧玉蕴而山川增丽呜呼浦阳人物耳目之𠩄

接者若容州文学之风雅遗音蜀山居士之咸韶

帝制至扵金㫪玉应交振而错陈则长芗山长后先

而并丗率皆骑箕跨尾而神㳺乎上玄鞭霆驭风以

历览乎无际然则狂澜砥柱之障谁复任之而九鼎

一丝之悬𪷤其可畏前軰之𠩄作成后生之𠩄期望

惟君与宋景濂氏而已

           赵良恭兰溪人

   祭文

    祭云林先生文

斯道与宋俱迁南东文献卓然婺为之宗各尊𠩄闻

丕绪大统风行日临山立海涌有元之弃𦒿老沦亡

惟四先生扬其末光懿文太史事

明天子长山华川内外鼎峙惟九灵公远迹自蔵嬉

㳺物表不耀其章譬诸宝噐⿰至支 -- 𦤺用先毁顾瞻四杰䘮

其三矣𦍒公尚存为学者师孰是寡佑一老不遗自

昔圣贤莫不有死死有可𫝊祸福同𮜿公之表著实

可不磨视彼区区何足少多前有千祀后有万丗百

年之间盖不必计人囿大化如冰在川成坏斯须乌

可控搏有尽之形归诸造物其无尽者终古不没得

失之理公巳无疑我独何悲伤道之微星辰在上河

岳在下孰扶其衰尚徯来者呜呼哀㢤

          苏伯衡金华人翰林院编修

    故九灵先生戴公墓志铭

九灵先生既殁之二十八年次子乐述其平生行实

京师授友同曰先君捐󠄂馆巳久而墓石未铭乐年且

垂老恐一旦溘先朝露是终无以𭧂其懿美于丗子

扵先君为内侄又尝有师弟子之分知先君者莫(⿱艹石)

子也铭乌忍不为友同拜且泣曰是故友同之夙夜

不遑自寕者第念先生乃一代名儒冝托诸能言之

士以垂不朽今既久而未有𠩄属尚敢以愚陋辞㢤

遂叙而铭之先生讳良字叔能姓戴氏其先杜陵人

十八丗祖昭唐咸通间任浙之东道五部兵马大元

帅平南节度使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太子尚书令仲

子堂始𨗇㜈之浦江好驰马试剑故名所居里曰马

剑厥后子孙日益繁伙乐善业儒为县之望族曽大

父讳锡大父讳涛父讳暄皆𨼆德弗耀先生天资警

敏性至孝母刘夫人病日侍汤药抱持𥨊兴衣不觧

带者馀年㞐父母䘮哀毁㡬不能生每遇忌辰辄

咽流涕处兄弟傋尽恩爱长侄恭早䘮父教之逾已

子早従乌伤朱震亨先生习医业后以其术大显于

时官至太毉院使皆先生力也生平嗜读书虽𥘉寒

盛暑恒至夜分乃𥧌故天文地理毉卜佛老之书靡

不精䆒其旨𥘉治经习举子业寻弃去専力为古文

时柳文肃公贯黄文献公溍吴文贞公莱皆以文章

鸣浙水东先生往来受业门下尽得其阃奥与文肃

公尤亲密公之死为经纪其家持心䘮三年始归余

忠宣公阙持宪莭过婺州闻先生善⿰⿱亚⿰口亅欠 -- 𰙔诗数相过従

论古今作者词旨SKchar劣公欣然曰士不知诗久矣非

子吾不敢相语乃尽授以平日所得扵师友者而先

生诗名遂雄视乎东南矣家居远城邑朋㳺讲习颇

囏即买地县西结屋数十楹日与同軰讨论濓洛性

理之微言家事有无悉置不问亲党或劝以营产业

为子孙计先生谢曰子孙贫冨非吾可知且家丗业

儒诗书之外亦不能有他图也居无何起为月泉书

院山长后生士子接其风猷无不已践履实学相劝

至正辛丑以荐者擢授中顺大夫淮南江北䓁处

行中书省儒学提举然时事已不靖无可行其志乃

携从子温浮海至中州欲与豪杰交而卒无所遇遂

南还四明四明多佳山水耆儒故老往往流寓于兹

先生每相与宴集为乐酒酣赋诗撃莭⿰⿱亚⿰口亅欠 -- 𰙔咏闻者以

为有𮮐离秀麦之遗音焉

国朝洪武壬戌以礼币徴先生至

京师即日

召见试文辞若干篇

命大官予膳留会同馆名公钜卿见无虚日甚或以

师礼事之既而

上欲用先生先生以老病固辞颇忤

旨待罪久之一日感微疾即为书谢诸亲旧犹拳拳

以忠孝大莭为语迨疾亟召乐谓曰吾罪戾本深赖

圣恩宽贷获保首领以死念无报效汝䓁幸自勉以

盖前人之諐乃为贤子孙耳语毕遂端坐卒于寓舎

实癸亥四月十七日也享年六十有七乐以道远不

克扶柩南还乃择地火化奉其骨而归以是年十一

月十五日葬于县南嘉兴乡西山之原配赵氏故宋

宗室梅石处士必俊之女有贤徳先公八年卒至是

合窆焉子男二人长礼本县儒学训导后十三年卒

次即乐今为本县毉学训科女二长适张琪次适倪

佐孙男八孙女三先生神气爽朗美须髯不妄喜怒

终日危坐无惰容与人言必吐露情实善诱掖后进

尝以所居在九灵山晚年自号九灵山人故学者咸

以九灵先生称之所著述有和陶诗一卷 --卷(⿵龹⿱一龴)九灵山房

集三十卷 --卷(⿵龹⿱一龴)春秋经传考三十二卷 --卷(⿵龹⿱一龴)蔵于家呜呼先生以

盛年遭丗多故晚遇

圣朝而进扵老病故终身莫克伸其志然志虽不伸

一时而文章之铿鍧炳耀所以光前修启后武维持

斯文而振其遗绪者固自足伸扵永久也铭曰

身之彊也时则巳非时之逢也身则巳衰韬英敛华

大昌厥后辝虽不获荐郊庙而亦有足乐扵山巅水

涯呜呼先生之高也岂后人而无知

 文渊阁修书官修职𭅺本毉院御毉门生赵友同撰


九灵山房集卷 --卷(⿵龹⿱一龴)之三十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