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卷09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卷八 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
卷九
卷十 
本作品收录于:《乾隆西安府志


 西安府志卷第九

   建置志上城池 公署

 关中建置之盛自周官三百各树厥宅而后下讫汉唐陛

 㦸百重周庐千列所谓各有典司星罗碁布者大半已成

 故迹不可复问矣兹卷特志其现理者城池所以卫民公

 署所以临民故先之次之以关镇次之以邮传皆建置所

 有事也至军政虽非太守所职然驻札分防皆其所辖之

 地与所治之人故附载焉仿汉志例分上中下卷

  西安府

 城池府城通志即隋唐京城隋文帝厌长安制小纳苏威

 谏召高频等创建新都其地在汉故城东南南直终南子

 午谷北抵龙首山以据渭水东临㶚浐唐永徽五年筑罗

 城天祐元年匡国军节度使韩建改筑约其制谓之新城

 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初都督沭英增修门四东曰长乐

 西曰安定南曰永宁北曰安远四隅角楼四敌楼九十八

 座嘉靖五年巡抚王荩重修城楼隆庆二年巡抚张祉甃

 以砖崇祯末巡抚孙传庭筑四郭城闯寇入关焚东门楼

 及南月城楼

本朝顺治十三年巡抚陈极新修葺如制康熙元年雨圮总

 督白如梅巡抚贾汉复重修长安咸宁二县附郭

  按西安省城通志云周四十里高三丈以今尺度之周

  遭计长四千三百二丈实二十三里九分外砖内土均

    高三丈四尺底厚六丈顶厚三丈八尺于乾隆二十八

    年中丞鄂公

   奏修计动

   帑费一万八千九十四两有竒至今完固至周城河共长

    四千五百丈旧深二丈广八尺今中丞毕公以此濠与

    龙首永济二渠实相资辅于三十九年议加开濬加深

    四尺面宽六丈底宽三丈逾年毕工计动工费银八千

    两有奇

   钟鼓二楼通志在城内东西相距半里许明洪武十七年

   建正统五年

  夲朝康熙三十八年复修

   满城通志在府城东西界钟楼

  本朝顺治六年即故明秦府基改筑以居八旗官军门五东

   仍长乐西南因钟楼西北曰新城南曰端礼西曰西华一

   綂志周九里

   公署总督部院署通志在府治西南旧驻固原镇顺治初

   移西安总督孟乔芳创建康熙元年总督白如梅复因正

   学书院旧址拓修二十三年以汉中为川陕适中地移建

   制府以便兼辖后仍还原署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西巡

赐总督博济署额曰保厘秦陇

    按陕甘总督旧驻西安后以西陲办理军务移驻肃州

    以便调遣大功吿成后于乾隆二十九年三月初六日

    奉

  上谕肃州距西安会城较远于腹地属员案牍控驭转多隔

   碍著将兰州巡抚衙门改为督署令该督移驻并兼管巡

   抚事毋庸更设巡抚所有原设抚标即攺为督标其旧设

   西安督标改为提标即令固原提督囘驻西安管辖钦此

    时总督移驻兰州府所有西安府城院署仍复时加修

    为制军行台焉

   巡抚部院署通志在府治北明宣德七年建嘉靖二十一

   年巡抚赵廷瑞增修复导通济渠由西垣入东垣岀

  本朝康熙二十四年巡抚鄂恺重修资政录四十一年

圣祖仁皇帝赐抚臣鄂海召棠郇雨额百二山河歌保障三千礼

   乐辅经纶联四十二年

翠华西幸

赐抚臣鄂海永绥秦壤额衣冠累世王公胄柱石三朝社稷臣联

   又

赐抚臣鄂海为政宽恕额三秦地阔荣开府二华峯高比重臣联

   恭悬署内

    按抚标中军参将署通志在咸宁所二坊城守营参将

    署在长安所一坊其馀武职公署不具载

   将军署通志在满城吉茂巷康熙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西巡

赐将军臣博济列雅著赞额长为士心思鼓舞肯因国事惜勤劳

   联

   副都綂署通志在满城东北按满城各职官公署不具载

   会府通志在满城西南

   陕西提督署陕甘资政录在府治西南

    按陕西提督旧称固原提督驻固原州乾隆二十九年

    奉

  旨移驻西安所有官署即督标中军副将署阯改建者

   布政使司署通志在府治东相传为秦穆公故府唐为尚

   书省一云为于志宁郭汾阳宅基金即其地为行署元为

   行省延祐间修明洪武七年改为司署设僚属廨舍十七

   年增修正綂八年左布政使郭坚嘉靖二十九年左布政

   使葛守礼继修

  夲朝顺治五年左布政使刘宏遇康熙四年布政使颜敏重

   修广积库在大堂旁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西巡

赐布政使臣鄂洛清慎勤云峯二额

    按经历司理问所广积库大使廨通志倶在布政司大

    门内东偏

   按察司署通志在府治西明洪武初因元御史台为治在

   布政司东后并入秦府移建今署正綂十年按察使邓棨

   成化十年按察使王朝远十三年按察使刘福拓修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

圣祖仁皇帝西巡

赐按察使臣何嘏清慎勤额狱在署内西偏雍正七年按察使硕

   色葺

    按经历司司狱廨通志俱在按察司署内

   粮盐道署通志在布政司署左旧为左参政署康熙四十

   二年

圣祖仁皇帝西巡

赐参议臣黄明清慎勤额五十四年参议祖允焜葺东园于署左

   后攺道署

    按大使廨在仓内

   驿传道署通志在府治西北先是道署在按察司内明成

   化十三年攺建

  夲朝康熙二十一年裁缺署废三十一年复设副使张霖徙

   今治重建

    按今治本巡按署顺治十八年裁缺署废后改今治

   西安府署通志在布政司西元奉元路址明洪武二年建

   永乐间葺正统四年知府邓晟天顺四年知府余子俊拓

   修八年重建宏治十五年知府马炳然嘉靖十三年知府

   夏雷二十四年知府吴孟祺二十六年知府胡汝辅修陕

   甘资政录

  本朝乾隆八年知府朱闲圣三十二年知府克尔图四十年

 知府周廷俊四十一年知府田锡莘继修狱在堂西南

  按经历司署通志在府堂西照磨所在经历司南知事

  厅在府堂西北司狱司在府署中门西偏皆明嘉靖十

  三年知府夏雷易西隅民房改建二十四年知府吴孟

  祺复分建廨舍丞处其东倅处其西

 理事同知署陕甘资政录在府治西为旧裁分守道署干

 隆三十八年同知海尚阿修

 清军同知署陕甘资政录旧在府署内东偏乾隆三十二

 年改为库厅署今移府治东南旧裁都司署乾隆三十八

 年同知田高修

  长安县

 公署县署通志在府治西唐天祐间韩建筑西郭小城为

 县治宋金元皆因之明洪武四年移建今治明末圮

本朝康熙元年知县梁禹甸改建陕甘资政录乾隆三十一

 年知县潘时选三十七年知县钱人龙继修库在堂西狱

 在西南复有小仓以羁轻犯皆梁禹甸建

 县丞廨通志在县堂东典史廨在丞廨南

  按长安旧无主簿乾隆三十八年中丞毕公

 奏请增置驻斗门镇

 迎宾馆通志在西关外

 养济院通志在西关外陕甘资政录乾隆二十九年知县

 潘时选修

  咸宁县

 公署县暑通志在府治东南三里许唐天祐间韩建筑东

 郭小城为县治宋金因之元泰定至正间县尹唐兀王义

 修明洪武初因拓城移建今治嘉靖二十三年知县马佩

 万历十二年知县李生芳三十四年知县满朝荐崇祯五

 年知县阎思学继修土地祠在仪门右

本朝康熙三年知县黄家鼎以狱分轻重度狱东南𨻶地建

 仓一所陕甘资政录乾隆二十八年知县龚元朱三十六

 年知县杨嗣衍复修库在堂西狱在仪门内西

 县丞廨通志在县堂右典史廨在丞廨南

 迎宾馆通志凡三所二在东关外一在北关外

 养济院通志在城内西北陕甘资政录乾隆二十九年知

 县龚元朱修

  咸阳县

 城池县城通志旧在杜邮西明洪武四年县丞孔文郁迁

 今治筑城浚濠以南临渭水冲崩为患景泰三年知县王

 瑾修正德十三年知县底蕴复修河岸制椿板沿堤覆翼

 嘉靖九年巡抚刘天和复修二十六年巡抚谢兰拓东西

 北三隅门九东曰朝阳西曰望贤南曰渭阳北曰五陵学

 道门曰文明上各建楼又有西北小北小南及新城门万

 历丁亥堤圮水浸及城知县樊镕修筑崇祯中知县张名

 世重筑

  按咸阳县城土筑周遭共长一千四百二十二丈三尺

  计七里九分城身均高二丈四尺顶厚一丈一尺底厚

  二丈乾隆十四年知县臧应桐修葺动项一万九千三

  百二十八两有竒池深一丈五尺又城南渭河毎虞汕

  刷乾隆七年知县姚世道请于南门外东筑䕶城石堤

  一道长一百三十丈高九尺五寸宽三尺五寸又南门

  外西筑石堤一道长五十丈高九尺汔今完固每值河

  水涨溢不为城患

 公署县署通志旧在城西北今在城中明洪武四年县丞

 文郁建

本朝顺治中知县江山秀修陕甘资政录乾隆三十五年知

 县舒其绅三十九年知县孙景燧继修库在堂东狱在西

 南

 县丞廨通志在县堂东典史廨在县堂西

 养济院通志在县治北门外

  兴平县

 城池县城通志隋大业九年建明成化十三年知县王琮

 修筑嘉靖三十一年知县刘贤引泉漑土筑之完固陪昔

 三十五年知县朱文环堞筑台起舍建四门楼三十八年

 知县章评改建谯楼于东南城上四门东曰喜雨西曰喜

 丰南曰喜晴北曰喜雪

本朝顺治中知县徐开熙重修

  按兴平县城土筑共长一千六十五丈七尺计五里九

  分有奇城身均高三丈三尺顶厚一丈八尺底厚三丈

  乾隆十七年知县刘琪详修动项一万五千四百七十

  五两有奇池深一丈

 公署县署通志在城内东南元至正十二年建明洪武十

 二年知县沈讷修成化中知县王琮嘉靖中知县郭孔完

 增修乙卯岁地震倾圮知县朱文修章评拓修陕甘资政录

本朝乾隆三十二年知县张锡龄三十六年知县姜兴周相

 继增修库在堂左狱在仪门内东偏

 县丞廨通志在县堂东典史廨在县堂西

 养济院通志在县西街

  临潼县

 城池县城通志在骊山之阴汤泉𢌞绕西北唐天宝六载

 建明洪武初增筑门四东北曰集凤西曰永丰南曰华清

 北曰临渭万历十一年改建北门于西北隅城楼五

本朝顺治十年塞北门康熙中知县赵于京建临渭亭于城

 上子方

  按临潼县城土筑周围共长七百八十丈计四里三分

  有奇城身均高二丈七尺顶厚一丈六尺底厚二丈八

  尺乾隆八年知县刘士夫详修动项三千五百二十一

  两有奇池深一丈五尺

 公署县署通志在城内中街之东明洪武二年建宏治癸

 亥修嘉靖甲辰知县李裔芳增修

本朝康熙二年知县孟长人三十七年知县赵于京乾隆三

 十五年知县尤近思继修库在堂左狱在仪门内西偏

 县丞典史廨通志俱在县堂西

 飬济院通志凡二所一在城隍庙左侧一在县东南抵城

 下

  高陵县

 城池县城通志隋大业七年建周二里百二十步今曰土

 城为儒学射圃北垣明景泰元年知县张锦增筑门四东

 曰距河西曰迎翠南曰接蜀北曰通远东南二门知县杨

 清甃以砖天顺中佥事张绅筑敌台嘉靖中知县邓兴仁

 辟水门一甃以砖石

  按高陵县城土筑周遭共长八百三十丈计四里六分

  有奇城身均高三丈顶厚七尺底厚一丈七尺乾隆十

  八年知县萧大中详修动项二千七百七十三两有竒

  池深二丈五尺

 谯楼通志在东门内转南城下

 公署县署通志在城中宋政和间知县李文开建元延祐

 元年知县卢佐修明正綂十四年知县张锦重建景泰三

 年杨清增建成化十年知县张杰宏治初知县刘安正德

 十四年知县翟清嘉靖四年知县邓兴仁修乙卯地震倾

 圮知县李翰重葺

本朝顺治初知县胡昌期康熙三十四年知县王綦溥继修

 库在堂东西狱在仪门外

 典史廨通志在县堂西

 养济院通志在县东门内迤南城下

  鄠县

 城池县城通志旧在县南二里陈大业十年徙置城中金

 大定二十三年县令刘某修门四东曰宜春西曰通济南

 曰仁智北曰望威旧俱有楼明崇祯九年知县张宗孟重

 修建楼两层䜿四隅敌楼悬楼四十二座

本朝康熙二十年知县康如琏继修

  按鄠县城土筑周遭计长七百七十四丈计四里三分

  城身均高三丈顶厚八尺底厚一丈五尺乾隆十一年

  知县李文汉率邑人捐修计用银四百三十七两有奇

  池深一丈五尺

 公署县署通志在城东明洪武八年知县许䜣建正綂中

 知县徐纯修

夲朝康熙二十一年知县康如琏继修陕甘资政录乾隆三

 十六年知县李本想复修库在堂东西狱在西南

 典史廨通志在县署西南

 千总署通志在县治东

 寅宾馆通志明洪武八年知县许䜣建关内周咨录庭有

 双槐宋程明道先生手植

 养济院县志在县东门

  蓝田县

 城池县城通志本名峣柳城亦名青泥城旧城门二明嘉

 靖二年知县王科拓修门四东曰绣岭囘春西曰白鹿呈

 祥南曰㶚水环清北曰玉山映翠二十年知县吕好古辟

 水门于西南隅三十二年知县杨绍先易女墙以砖万历

 中知县王邦才增筑北门瓮城建门楼西向甃以砖崇祯

 中知县雷鸣时甃北城以砖

本朝顺治七年知县杨行健十六年知县郭显贤继修

  按蓝田县城土筑周遭共长八百六十五丈一尺计四

  里八分有奇城身均高二丈五尺顶厚一丈二尺底厚

  二丈乾隆十七年知县郑琦详修动项八千五百九十

  八两有奇池深二丈阔一丈

 公署县署通志在城中明洪武四年知县徐诚建嘉靖二

 年知县王科二十二年知县赵思道增建二十七年知县

 吕好古鼎新之万历十四年知县沈国华重修陕甘资政

 录

本朝乾隆三十一年知县舒元烺修库在堂东西狱在仪门

 外

 典史廨通志在县堂东南

  按昌𥠖集有蓝田县丞厅壁记考故县在今县西三十

  里有谓今典史廨即当日丞廨者非也

 寅宾馆通志在县署前明万历初知县何思建

 养济院通志在南关街西

  泾阳县

 城池县城通志秦苻坚创建元至正二十七年张思道令

 右丞魏文佐守御修筑明景泰元年知县曾玉重建东西

 二门东曰宣文西曰宁武成化间巡抚余子俊增辟南北

 二门南曰临川北曰拱辰嘉靖二十六年增置东西郭崇

 祯四年城圮知县梁士淳重修八年知县王珵增修北门

 瓮城

本朝顺治九年知县王际有继修

  按泾阳县城土筑周遭计长九百七十三丈三尺计五

  里四分有竒城身均高二丈八尺顶厚一丈一尺底厚

  一丈九尺五寸乾隆二十八年知县罗崇德详修动项

  九千五十两有奇池深七尺

 鼓楼通志在县治前钟楼在圣果寺前

 公署县署通志在县城南门迤东创建无考元大德间集

 贤学士萧𣂏葺明宏治间知县宋鉴修万历初知县傅好

 礼复新之陕甘资政录

本朝乾隆三十六年知县孟政四十年知县方承保继修库

 在堂东狱在东南

 水利通判署通志在县北五十里王桥镇雍正七年改西

 安府粮厅为水利通判移驻于北街署建自乾隆元年

 县丞廨通志在县堂东典史廨在县署南

 养济院通志在城隍庙西

  三原县

 城池县城县志本旧龙桥镇元至元二十四年徙县治于

 此门四东曰宾旸西曰西达甘凉南曰高山远翠北曰凝

 瑞东北隅有月城白渠流尧城中水门二其北临清河深

 十丈岸易崩圮明崇祯七年知县张缙彦添筑砖垛邑人

 刘曰俊修马墙高八尺

本朝乾隆十一年邑人李道生胡瑛捐修城东隅二十六年

 邑人王楠等修城东西南三面其西郭城通志明初筑周

 一里六分为邑右翼门二西曰翼挹仲山西南曰遥迎太

 白城池高深与县城等又北郭城明嘉靖三十六年巡抚

 谢兰筑周四里四分高三丈池深如之万历间少保温纯

 重修建石梁南与县城相连门四东曰永泰西曰永安南

 曰永清北曰永宁又东郭城明崇祯八年贡生赵希献等

 捐筑周三里三分高三丈五尺池深三丈五尺门二东曰

 朝阳东南曰迎巽又南郭城县志无增建年月本东西通

 衢市㕓稠密西抵县城亦邑南面之屏障也

本朝顺治初知县李溥修

  按三原县城土筑北临清河东西南三面周遭计长六

  百一丈四尺计三里三分有奇城身均高三丈顶厚一

  丈底厚二丈五尺白渠绕城中东西南三面有池深三

  丈阔五丈馀四郭并详旧志乾隆十一年绅士捐修用

  银一千八百馀两

 钟楼县志在县治北归仁坊元至正二十六年县尉张祖

 建眀洪武十八年知县林洪博修

本朝雍正三年知县吕瑚乾隆三十三年知县张𧰼魏继修

 公署提督学院署通志在县治北大街西旧为关内道行

 署明洪武二年县丞仰山建十年知县吴自当天顺六年

 知县莫谦修县志督学明为提学道署在按察司东偏

本朝康熙四十六年改为督学院未有公署以西安关中书

 院为之六十一年总督年羮尧

题请移驻三原乾隆二十年知县蔡维勤修试院在署西诸

 生坐号旧系席舍明万历四十五年知县雷起龙始建瓦

 房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知县李瀛修乾隆十九年知县金世綍

 重修易诸生坐号土堑以木

 县署通志在县城南门内东街元至元二十四年县尹郭

 贞建明洪熙元年知县宋麟修

本朝康熙四十二年知县李瀛拓修陕甘资政录乾隆三十

 八年知县顾华修库在堂东狱在仪门东偏

 县丞廨通志在县堂东典史廨在丞廨东

 养济院陕甘资政录乾隆三十四年建

  盩厔县

 城池县城通志本隋唐旧阯东西长南北狭𧰼鱼形四面

 皆重门东曰迓曦西曰萃金南曰迎熏北曰拱极明嘉靖

 中知县李春芳于内外东门及西内南外各建楼北内楼

 则知县𥠖元续成之

本朝康熙元年知县骆锺麟修十八年知县章泰濬壕甃瓮

 城以砖改建城楼复新城北女墙

  按盩厔县城土筑周遭计长九百五十四丈计五里三

  分城身高二丈五六尺不等顶厚一丈二三尺不等底

  厚二丈五六尺不等旧引广济渠由隍西南东西两面

  夹流南深一丈广三丈五尺东西较狭而深乾隆二十

  六年知县傅治倡率捐修计费四千二百九两有奇

 谯楼通志在县治前雍正二年知县董霑修

 公署县署通志在城内东北即宋元旧治明洪武二年修

 宏治时知县萧选嘉靖中知县李春芳知县何起鸣万历

 中知县梁克从增修

本朝康熙元年知县骆锺麟鼎新之十九年知县章泰重修

 陕甘资政录乾隆三十一年知县夏秉𢖍三十七年知县

 左𢑱朂继修库在堂西狱在西南

  按柳宗元盩厔县新食堂记贞元十八年五月新作食

  堂于县内之右始会食也马志今遗址不存

 县丞廨通志在县署西典史廨在丞廨西

 守备署通志在城内

 养济院通志在大清观西庵内

  渭南县

 城池县城通志隋大业九年建元至正二十一年元帅扩

 廓将商暠修明洪武初县丞吴云拓修门四东西各有楼

 嘉靖中知县梁沂建北门楼乙卯地震倾圮知县李希雒

 重筑东南北三面又加拓焉议塞南门甃睥睨敌台会被

 征中止隆庆初知县崔廷试复辟南门增飞楼二年知县

 梁许增角楼四敌楼十二并砖甃万历初知县褚顺起门

 阇与城颠齐甃睥睨水道以砖易门额曰引华襟湭带渭

 抱丰万历末知县徐吉重修

夲朝顺治间知县尚九迁康熙间知县孙焙黄培继修雍正

 七年知县岳冠华重筑北城十二丈睥睨俱甃以砖东西

 门重建吊桥

  按渭南县城土筑周遭共长一千三百十四丈计七里

  三分城身高一丈九尺至三丈一尺不等顶厚一丈五

  尺至七尺不等底厚二丈五尺至三丈不等乾隆十四

  年知县柳廷基捐修计费四百九十六两有奇池深一

  丈五尺

 谯楼通志在县治前

 公署县署通志在城中明洪武二年县丞吴云建成化中

 知县周宁修正德中知县王鉴复新之嘉靖乙卯地震倾

 圮知县李希雒重葺知县赵云程知县刘翾隆庆中知县

 帅祥万历中知县崔邦亮继修库在堂东狱在仪门西

 县丞廨通志在县堂东典史廨在县堂西

 寅宾馆通志在署前明隆庆中知县帅祥建

 养济院通志凡二所一在东关北巷一在东门外神川原

 北

  富平县

 城池县城通志本名窑桥头元末张良弼移县治于此明

 正綂初知县高应举始筑土为城门三宏治中知县陈阔

 辟西门嘉靖中巡抚谢兰增筑城外敌台知县胡志䕫易

 雉堞以砖乙卯地震城圮知县赵桐缮之知县崔举葺四

 门知县史灿竟工门四东曰华翔西曰荆踞南曰石盘北

 曰金屏万历间知县刘兑始创东郭

本朝康熙元年知县郑崑修

  按富平县城土筑周遭共长五百五十二丈六尺计三

  里一分城身高三四尺至二丈不等顶厚七尺底厚一

  丈至一丈三四尺不等乾隆十八年知县李世垣详修

  动项三千九百四十二两有奇绕城濠为明万历间知

  县刘兑引玉带渠水南入隍中深一丈

 谯楼通志在县治东

 公署县署通志在城中明洪武三年主簿陈忠信建天顺

 中知县王杰新之成化十八年知县郭镕知县张本增建

 嘉靖乙卯地震倾圮知县张桐复建隆庆中知县史灿万

 历中知县杨守川修陕甘资政录

夲朝乾隆三十六年知县苏燕三十九年知县崔龙见继修

 库在堂西狱在堂西南

 县丞廨通志在县堂东典史廨在丞廨东

 守备署通志在县治北东察院康熙十五年修建

 养济院通志在县治东南

  醴泉县

 城池县城通志即古仲桥城元行枢密院副也先速迭儿

 增筑土城明成化四年知县撒俊增筑东西南三面外城

 北则修旧城阻小河之水险万历四年知县姚烛建城楼

 敌台五门东曰阳和西内曰西城外曰永安南内曰南熏

 外曰迎恩北曰永定西北内曰远驭外曰永平崇祯中知

 县韩景芳重修

  按醴泉县城土筑周遭计长一千六百七十四丈计九

  里三分有奇城身均高二丈五尺顶厚一丈二尺底厚

  一丈五尺乾隆十四年知县宫耀亮详修动项一万三

  千一百九十五两有奇池深二丈阔倍之

 公署县署通志本在旧城元延祐六年县尹严承直修眀

 洪武二年县丞楚玘徙于今城内近南正綂四年知县胡

 琏重建万历四年知县姚烛拓修陕甘资政录

本朝乾隆三十九年知县金兆琦复修库在堂东西狱在仪

 门内西偏

 典史廨通志在县堂西

 养济院通志在县治东北

  同官县

 城池县城通志周武帝建德四年建明景泰元年知县樊

 荣始为筑濬知县傅鼐成化十九年知县颜顺始续成之

 宏治元年漆水冲崩知县王恭易以石基嘉靖三十二年

 知县亢庆鸿增修万历元年知县吴洸修丽谯甃雉以砖

 门四东曰望函西曰控羌南曰文明北曰迎恩又东凿二

 水门十八年水崩北门知县屠以钦改置正北题曰镇远

 二十一年知县马铎以北门直突筑北瓮城建宣威门东

 门圯于水久塞四十一年知县梁善士复辟之题曰启元

 崇祯末移居山塞城圯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知县雷之采裁旧城之半建筑新城

  按同官县城土筑周遭长四百六十四丈三尺计二里

  五分八釐城身均高一丈八尺顶厚八尺底厚一丈五

  尺乾隆十八年知县曹世鉴详修动项一千五百两有

  奇池深一丈

 公署县署通志在城内西北隅明洪武二年建宣德三年

 修景泰初知县樊荣知县马铎重建万历三十年知县董

 廷范四十五年知县刘泽远增建陕甘资政录

本朝乾隆三十六年知县王锡朋修库在堂东西狱在西南

 隅

典史廨通志在县堂西南

 耀州

城池州城通志本华原县元末兵燹城圯明景泰初重建

四门成化时漆水啮东面颓其半嘉靖二十五年知州周

廷杰作东城石堤三十三年知州李廷宝增修作南门楼

三十七年知州江从春增修高厚倍三之一创东西北三

门上各建楼砖甃水沟女墙门四东曰丰门西曰远门南

曰雍门北曰寿门

 按耀州城土筑周遭共长一千九十丈计六里五分有

 奇城身均高三丈二尺顶厚一丈三尺底厚二丈五尺

 乾隆三十三年知州杨东临请修动项二万五千五百

 七十两有奇池深八尺䕶城有石堤州志明崇祯三年

 关内道翟时雍修筑

本朝康熙二十五年沮水溃其西乾隆十四年漆水溃其

 东署州事锺一元议开河以泄水筑 以䕶堤十五年

 知州田邦基继修工未毕旋被异涨先后动捐项四百

 十两十六年夏霪雨河淤 决堤刷去数丈议于河水

 东流西岸别开引河计八十五丈口宽二十丈中四之一尾半之深一丈直趋南

 下并疏十四年新开之河动项九百四十馀两十八年

 工竣二十六年河水又溢知州汪灏修筑如故堤通计

 长二百六十丈高一丈三尺宽二尺乾隆三十一年补

 砌十五丈至今完固又䕶城石 共十四道

  又按耀州一城漆沮二水环抱合流自明正统己巳筑

  城三百年来屡啮屡崩筑堤修 终难免于冲激

 本朝乾隆二十五年水冲 断刷去石堤城根崩䧟十馀

  丈经知县汪灏捐赀将乱石筑坝一道权为保护旋经

  巡抚鄂弼

 奏请于沮水分流之处堵筑石堤再于城之西北旧有石

  岸处添筑滚 三道城之西南亦砌筑石堤东城之北

  筑石滚 三座东门以南补筑长堤一道石滚 二座

  石堤滚 俱用溪中乱石砌筑逐处防䕶城根堵御河

  流俟数年之后河身渐徙渐远城基日淤日高三十一

  二年共加修筑堤 十四道计长三百七十丈有馀宽

  二尺至三丈不等高四尺至一丈二尺不等迄今完善

  城身亦得巩固无虞

 谯楼通志在州治前明宏治五年知州任奎创修

 公署州署通志旧在城中元末兵毁寄治州南二十里之

 渔池明洪武二年知州侯必兴重建嘉靖十八年知州温

 秀三十二年知州李廷宝

本朝康熙中知州李铨修陕甘资政录乾隆三十五年知州

 王汝恂继修库在堂东西狱在仪门内右侧

 吏目廨通志旧在州署西南后移堂西州判旧廨

 守备署通志旧在金锁关今移驻州城内守道旧署

 养济院通志在城隍庙东

本清朝作品在全世界都属于公有领域,因为作者逝世已经超过100年。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