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卷19
卷十八 ◄ | 乾隆西安府志 (己亥刻本) 卷十九 |
► 卷二十 |
|
西安府志卷第十九
学校志
三代之学备于成周其后三雍立于汉四门肇于唐皆国
学也郡邑之有学自宋代始元明而后逮曁我
朝教泽深厚积累涵濡班固所谓庠序盈门爼豆莘莘下舞
上歌蹈德咏仁者庶几见之作学校志首列辟雍者盖以
诸君子岂弟作人薪槱棫朴期与三代同风也若书院所
以造士贡院所以兴贤皆学校所有事依次书之附巳废
之绩冀修复于来者凡二卷
西安府
三代学礼记注周立三代之学学书于有虞氏之学典谟
之教所以兴也学舞于夏后氏之学文武中也学礼乐于
商之学功成治定与已同也
周辟雍诗大雅灵台于乐辟雍文王有声镐京辟雍张子
曰灵台辟雍文王之学也镐京辟雍武王之学也黄图文
王辟廱在长安西北四十里马志在鄠县东三十里
汉学长安志灵台明堂辟痈武帝造长安城南水经注昆
明故渠东有明堂南辟雍汉礼乐志武帝时犍为郡水滨
得古磬十六枚刘向说帝宜兴辟雍黄图武帝元光五年
冬十月河间王德来朝献雅乐武帝对之三雍宫〈应劭曰三雍者〉
〈灵台明堂辟雍也〉平帝元始四年王莾奏修复明堂辟雍又曲台
如淳曰行射礼于曲台晋烰曰曲台天子射宫也西京无
大学故于此行射礼又大学汉书王莾为宰衡复大学弟
子书舍万区起市郭上林苑中其门东曰修仁之门南修
礼之门西守义之门三辅旧事汉大学中有市有狱关中
记汉大学在长安诚南安门之东杜门之西
前秦学晋书苻坚亲临太学考试诸生问难五经
后秦学晋书姚苌立太学以礼贤士又律学姚兴所立
唐学长安志在务本坊监中有孔子庙贞观四年立领国
子监太学四门律书筭六学
宋学通志在府治东南〈宋景祐二年中书札子侍郞范雍奏昨知永兴军前资寄住官员颇〉
〈多子弟軰不务肯构惟恣轻薄盖由别无学校励业之所致到任后奏建府学兼赐九经书差官主掌每日讲授据〉
〈本府分析见有修业进士一百三十七人在学关中风气稍变权节度掌书记陈谕管勾乞降敕命令常遵守〉金
因之
元学通志至正间行省平章廉希宪即宋学重修〈元虞集重修奉〉
〈元路庙学记集闻之兹土也昔者周公尝治而教之矣礼乐其具也出于宗庙朝廷之上行之乎学校井田之间因〉
〈其秉𢑱好德之懿而咏叹夫天命之不已因夫卦画示人之蕴而发挥乎变通之无穷致严于闺门衽席之微而推〉
〈至乎天地神明之著致察乎时物衣食之末而究极乎辅成化育之功耕禄之均施之四海而无不凖也祭祀之逹〉
〈传之子孙而无不保也三代以降人文莫过焉世移俗易汉唐之遗迹无复存者至宋程子得周子之传而起于洛〉
〈横渠张子特起于关中其学一原也而尤有意于制作之事程子言有关睢麟趾之意而后可以行周官之法度此〉
〈周公之遗意而张子之志也与正蒙之书学者受读订顽之铭推极乎事亲事天之诚程子以为其智勇所造非振〉
〈古之豪杰孰能与于此而其言曰贫富不均教养无法虽欲言治皆苟而已议与学者买田画井而其疆界不失公〉
〈家之赋而立敛法广储蓄救灾恤患厚本抑末以见先王之遗意而当今可行也又曰今欲以正经为事自古圣贤〉
〈莫不由此而始远者大者有所未及而可于家庭见之又曰学者且须识礼可以滋养德性集义养气盖有所据依〉
〈即有常业可以见诸行事其端緖可见如此方是时关洛相望表里经纬孟子以来未有盛于此时者世祖皇帝初〉
〈年覃怀文学许文正公尚书与师友讲明斯道儒者之效遂大见于当时矧风气四塞之地土厚水深其生人也质〉
〈直而忠厚文王四公之教尤易推行学于斯者思周公之为治以极于孔子之道因横渠之学而博通乎濂洛之原〉
〈则化行俗美贤才众多岂不于吾雍学而见之乎诗曰南山有台北山有莱乐只君子邦家之基请以诸大夫君子〉
〈而与其都人士共讲焉〉中有成德堂马志府学成德堂高敞雄壮元
末毁明宣德中建为明伦堂
明学通志成化九年巡抚马文升即宋元学修万历二十
一年长安令沈听之咸宁令李得中重修
本朝西安府学通志顺治十年提学田厥茂即明代旧阯增
修学制大门前有坊内有泮池仪门内当甬道为魁星楼
中为明伦堂两旁四斋曰志道据德依仁游艺东西号舍
各三十六楹堂后为尊经阁阁后神器库射圃亭在长安
县学右教授训导廨在明伦堂后会典教授一员复设训
导一员又通志阴阳学在府治东医学在府治西
文庙通志在府治东南建自宋初元至正间行省平章廉希
宪修明成化间巡抚马文升嘉靖间巡抚王尧封万历癸
巳长安令沈听之咸宁令李得中先后增修前有坊内为
𣠄星门次㦸门次两庑各十七间中大成殿殿内
㳟悬
本朝康熙二十三年十月
御书万世师表额雍正四年三月
御书生民未有额咸宁学之东为崇圣祠各州县学如制不具载
关内周咨录正殿后为碑林〈俗称碑洞〉碑林经始于宋元祐庚
午龙图阁学士吕大忠〈见黎持京兆府学新移石经记〉明成化癸巳中丞
马又升修〈见商辂重修儒学碑〉万历癸巳首令沈听之李得中复修
〈见周宇重修儒学碑〉
本朝康熙庚子候补令徐朱 重加辑治〈盛熙祚重修西安府学碑林记唐文〉
〈宗开成二年宰相郑覃判国子祭酒勘定九经勒于太学先是大历间司业张参撰五经文字岁久传写点昼参差〉
〈翰林待诏唐元度依司业旧本复撰九经字様既成表请附五经之末兼请于国学创立石经是石经虽郑覃軰成〉
〈之而其议实始于元度当韩建筑新城石经弃于野矣朱梁刘𬩽守长安幕吏尹玉羽请辇入城得置尚书𥍊省宋〉
〈元祐五年龙图吕大忠领漕陕西始置于此学官黎持作新移石经记曰分为东西比次成列明皇注孝经及建学〉
〈碑立于中央颜褚欧阳徐柳之书下迨偏旁字源之类则分布于庭之左右今历考之惟建学碑及褚书不存然其〉
〈遗规宛然元祐之旧是知碑林端自龙图始又曰金石之固不得其人以䕶持之亦难必其可久此吕公为有功于〉
〈圣人之经又曰使后之君子知古人之用心而不废前功庶斯人之有寄推其意直欲千百世下好古之士相与宝〉
〈此翰墨之渊薮也嗟乎关中汉唐碑版不可枚举宋天圣间诏建浮图姜遵知永兴军取汉碑之坚好者以代砖甓〉
〈有县尉具言不可遵以故隔朝命按罢之时何斯举作诗云长安古碑用乐石虿尾银钩擅精密缺讹横道已足哀〉
〈况复镌裁代砖甓有如天吴与紫凤颠倒在衣吁可惜则元祐以前碑版之厄亦不知凡几而九经岿然灵光屡厄〉
〈不磨所谓神物呵护洵不诬矣今名十三经者在唐惟九经并孝经论语尔雅康熙七年中丞贾汉复补刻孟子七〉
〈卷遂合为十三经 今上天纵多能精摩古人书法群工勒石建 御书之亭琬琰之光超越今古此又〉
〈当代之文明也自金元以来好事者又往往重勒旧本而能书家亦各摹片石于其中栋宇虽存元祐之旧而朽于〉
〈风雨殆不可支吾里徐君来游于秦摩挲其侧仰而叹曰石经行且委瓦砾龙图之功于斯废矣斯文所寄予且新〉
〈之遂倾其橐鸠工焉三阅月而吿成故都壮观复在于目其有功于圣人之经龙图之后又何多让余乐观其成不〉
〈可不书也君名朱 字孚尹浙之秀水人博学好古负才贝将令县云〉乾隆壬辰中丞毕公
复鼎新焉陕甘资政录西安郡学后旧有碑林置唐宋以
来石刻岁久未修墙宇倾圯兼以俗工日事捶拓贞珉将
有日损之势余简任封圻莅止斯土释奠之始议加攺建
不一岁而工毕为堂五楹㳟奉我
朝
列圣御书贞石南为敬一亭又南建庭并左右廊庑数十楹砌置
开成石经及宋元以前碑版又南置石台孝经以上屋宇
并周以䦨楯其锁钥有司掌之帖估不得恣意摹榻庶旧
刻得以埀诸永久至明代及近人碑刻则汰存其佳者别
建三楹于敬一亭之西为之安置兼以资拓工口食焉
入学额数会典西安府大学岁科试额进文生员二十名
岁试额进武生员二十名
学田通志府学廪饩及贫生银两俱于长安咸宁二县学
租内支给不另设田
贡院通志在府治西北明景泰间左布政使许资奏建嘉
靖四年巡抚王荩巡按郑气以号舍旧为席棚悉易以木
又拓增数百间筑内外缭垣又引通济渠于五星堂下十
九年巡按张光祖兴修明远楼在中北为至公堂又北为
外帘又北为聚奎堂又北为主考𠫇五经房列左右
巡抚噶世图续建易以瓴甓
关中书院通志在府治东南明万历三十七年布政使汪
可受按察使李天麟参政能应占闵洪学副使陈宁叚猷
显为冯从吾讲学建一统志
皇上赐额曰秦川浴德
按西安旧有正学书院李东阳记云在府治西南盖宋
横渠张子倡道之地吕大钧等皆得其传元许鲁斋主
学事亦多造就省臣建议为书院合祀横渠鲁斋及乡
贤杨元甫入明百馀年遗址无存宏治九年提学杨一
清卜地重建贾志宏治中提学王云凤于正学书院建
楼广收书藉以资诸生诵览嘉靖中士趋诡异督学唐
龙复新书院选士肄习其中刬其奇靡而约诸理道其
所登进多为名臣关学编万历乙酉许孚远督关中学
聘礼三原王之士多士兴起
本朝巡抚贾汉复重修至关中书院旧为督学使署康熙六
十一年督学攺驻三原旧行署此地仍为书院其正学
书院亦并入焉今中丞毕公乾隆辛卯莅任伊始即念
移风易俗教化为先因重事修建延致经师江宁戴进
士祖启主席其间复于通省生徒中选其有德造者俾
潜心敩学共获观摩旬有试日有课不数载关中乡曾
中式膺馆选者大半皆书院之士一时称盛事顾中丞
之意则惟愿诸生讲求经术道逹事理出可以仔肩钜
任处可以佑启后人于以仰副
国家稽古右文造士作人之至意焉昔范文正经略西事时
一见横渠张子即授中庸其后坐拥皋比开来继往自
蓝田诸吕后以汔
本朝二李诸君关学之传希踪濂洛然其原实文正有以启
之故为详著于卷俾各属之州牧令长咸能克广德心
振兴文教则班固所云洪化惟神永观厥成者其在此
时欤
风俗周礼职方氏雍州其民三男二女其畜宜牛马其谷
宜黍稷诗含神雾秦处仲秋之位男懦弱女高膫白色身
音中商其言舌举而抑声清而扬春秋说题辞秦金积坚
故泰俗亦坚朱子诗传雍州土厚水深其民厚重质直无
郑卫骄惰浮靡之习以善导之则易于与起而笃于仁义
以勇驱之则其强毅果敢之资亦足以彊兵力农而成富
强之业管子水道篇秦之水泔而稽淤滞而杂故其民贪
戾罔而好事吴子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
不让皆有斗心史记货殖传文王作丰武王治镐其人犹
有先王遗风好稼穑植五谷地重重为邪汉都长安四方
辐辏地小人众其民玩巧而事末又都国诸侯所聚会故
其民纎俭习事商鞅传商君定变法之令行之十年家给
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李斯传撃瓮叩缶弹筝搏髀
而歌呜呜者秦之声也汉地里志汉都长安徙齐诸田起
昭屈景及功臣吏二千石高訾富人豪桀并兼之家于诸
陵是故五方杂厝风俗不纯其世家则好礼文富人则商
贾为利豪桀则游侠通奸又郡国辐辏浮食者多民去本
就末列侯贵人车服僣上众庶仿效羞不相及嫁娶尤崇
侈靡送死过度贾谊陈政事疏秦人家富子壮则出分家
贫子壮则岀赘借父耰锄虑有德色母取箕帚立而谇语
抱哺其子与公倂倨妇姑不相悦则反唇而相稽匡衡政
治得失疏太王躬仁邠国贵恕今长安习俗无以异于远
方郡国来者无所法则或见侈靡而仿效之魏崔浩传关
中华戎杂错风俗劲悍欲以荆扬之化施之凾秦此无异
解衣包火张罗捕虎隋地理志京兆皇都所在俗具五方
人物混淆去农从商争朝夕之利游手为事竞锥刀之末
贵者崇侈靡贱者薄仁义豪强者纵横贫窭者窘蹙桴鼓
屡惊盗贼不禁宋地理志陕西其民慕农桑好稼穑鄠杜
南山土地膏沃二渠灌漑兼有其利大抵夸尚气势多游
侠轻薄之风甚者好斗轻死广皇舆考西安府其俗男耕
女桑先勇力尚气槪王维祯与王南溟书关中故俗其人
质直尚气鲜儇黠诡佞之习乃今渐浇古朴闾阎构讼百
伪朋兴薛敬之思庵野录读秦风喜得无淫奔之诗见得
秦俗好
按古今致治之源在于人心风俗而所以整顿风俗转
移人心者其端先自学校始向见书册所称秦俗率谓
其士习狷薄民俗剽悍余往来关中四载见其士则温
文而知礼让其农则俭朴而安耕凿乐事劝功尊君亲
上丰镐之遗犹可想见其一二是非沐浴于
圣朝教泽之深而能如是耶故以风俗著于学校后其槪言
雍秦者不录至若礼从宜施从俗通志于风俗内著礼
仪化导二门立意殊善以束于卷帙不能具载昔唐醴
泉令京兆冯伉有谕蒙书十四篇〈未见全本〉此外如张子所
撰横渠张氏祭礼〈一卷〉吕氏乡仪〈一卷〉乡约〈一卷宋史传吕大防尝为乡约〉
〈陈氏书录解题及宋艺文志称吕大钧撰〉编礼〈三卷宋吕大临编〉正俗乡约正世要
言〈明蓝田王之士撰〉家礼纂要〈十六卷明咸宁秦可贞撰〉婚丧泊堤〈一卷明蒲城李〉
〈应策撰〉宁俭约仁里约〈明渭南史记事撰〉谕俗约言〈明商州邵可立撰〉家
礼宁俭〈二卷明鄠县王心敬撰〉厚乡录申明教化书〈一卷〉崇雅三约
〈谓丧葬婚姻宴会〉十议书〈一卷俱明三原王嗣美撰〉关中士夫约〈明长安冯从吾撰〉
风俗志〈临潼令赵于京撰〉崇俭书〈明韩城令左懋第撰〉正俗略〈明命阳令郭传芳撰〉
十约〈谓教化蒙养冠昏丧往来宴会揖让房室仆从明杨用晦撰〉诸书皆有关于秦
中风教有化导之责者苟能汰其冗复令切于日用今
可行者彚为一编俾闾师里长家喻而戸晓之未始非
移风易俗之一助也
长安县
县学通志旧在县治西明成化九年巡抚马文升议徙府
学西万历三十七年知县杨鹤修
本朝顺治八年知县樊鸿训导张宏业重修旁为教谕训导
廨会典教谕一员复设训导一员
入学额数会典长安大学岁科试额进文生员十五名岁
试额进武生员十五名
学田陕甘资政录计三顷四亩五分八釐租一百二十二
石九升九合又旧置按院学田一顷十六亩九分二釐九
毫租四十六石一斗六升
青门学舍陕甘资政录在西关内乾隆三十八年即旧蚕
馆攺建又社学六所通志在严家渠周家庄席房村湾村
香积寺姜村堡各一区
风俗魏书陆俟传长安险绝之土民多刚强唐国史补长
安风俗自贞元侈于游宴其后或侈于书法图画或侈于
博弈或侈于卜祝或侈于服食各有所蔽闻见前录长安
尚有秦汉游侠之风县志士尚气节人多醇朴市交不欺
多集商贾衣履布素屋宇质陋器用瓦瓷冠婚丧祭悉遵
会典家礼
咸宁县
县学通志旧在县治西明成化九年提学副使伍福奏徙
府学东知府余子俊修嘉靖十一年知府李文极万历十
三年知县李生芳十八年知县李得中继修
旁为教谕训导廨会典教谕一员训导一员
入学额数会典咸宁大学岁科试额进文生员十五名岁
试额进武生员十五名
学田陜甘资政录计六顷四亩七分三釐二毫租二百五
石八升六合又旧置按院学田地一顷二十九亩五分四
釐九毫租六十九石七斗六升六合
春明学舍陕甘资政录在东关内乾隆四十年即文昌祠
建又社学通志凡四所新住镇香湖湾黄渠头狄寨镇各
一区
按咸寕旧有鲁斋书院元史仁宗纪延祐元年京兆为
故儒臣许衡立续文献通考在县治东北今废其地尚
名书院坊
风俗县志荐绅鲜干谒无侈田广宅士多兼农择师远游
者鲜农勤耕作百工不尚技巧惟商贾多事奢侈外似富
而内无深藏至于性刚语直遵守法令征税易完则古今
如一辙焉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