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从伯恩斯坦到刘少奇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从伯恩斯坦到刘少奇
高洪
1969年8月15日
本作品收录于《人民日报

“唯生产力论”也叫“生产力论”,是一种国际修正主义思潮。按照这种“理论”,一个国家没有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生产力没有达到高度水平,农村经济分散落后,就根本不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应当先让资本主义充分发展,等生产力高度发展了,社会主义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大半个世纪以来,从伯恩斯坦、考茨基、托洛茨基到陈独秀、刘少奇,这一小撮无产阶级的叛徒,都用这种谬论冒充历史唯物主义,作为他们反对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根据。

“唯生产力论”出现在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决不是偶然的。当时,世界资本主义已经发展到它的垂死的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无产阶级革命已经提上议事日程。第二国际的老修正主义者伯恩斯坦、考茨基之流,为了适应帝国主义的需要,就炮制出这种谬论,阴谋从工人运动内部反对和扼杀无产阶级革命。

一八九九年,伯恩斯坦在《社会主义的前提与社会民主党的任务》一书中首先提出这种谬论。他认为随着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资本主义将来可以和平长入社会主义,因此,“诉诸武力的革命将成为无意义的词句”。他狂妄地宣称:社会主义的胜利,只有“寄托在一般的社会的进步,其中特别寄托于与工人阶级本身的知识的及道德的成熟相伴随的社会的财富的增加或社会生产力的增长”。他的结论就是:对于资本主义制度,“不应破坏它,而应促使它进一步发展”。

叛徒考茨基也极力宣扬反动的“唯生产力论”。他在一九○九年所写的《取得政权的道路》一书中说:“只有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高度发达的地方,才有借助于国家政权把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所有制转变为公有制的经济可能性。”

列宁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后,同这种反动的“唯生产力论”反复作过有力的斗争。在十月革命前,列宁就指出,社会主义革命不一定首先在生产力水平发展最高的资本主义国家取得胜利,而能够首先在俄国这个资本主义世界的薄弱的一环取得胜利。十月革命的胜利,完全证实了列宁的英明论断。

考茨基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继续挥舞“唯生产力论”这个破烂武器,更加疯狂地反对十月革命,反对苏联人民走社会主义道路。直到一九三○年,考茨基还闭着眼睛叫嚷:“俄国发生的革命,只能为充分发展资本主义开辟道路,而且只有资本主义得到高度发展后,才有可能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因而,在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工业化的西欧各国,一定走在东欧各国的前面。”他还胡说什么:没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和高度发展的工业”,“绝不可能建成能维持下去的农业大生产”,因而苏联的农业集体化不过是“野蛮的试验”,“它一定会失败”。这就是说,由于生产力落后,俄国无产阶级虽然夺取了政权,江山也保不住,还得让资产阶级来坐天下。

托洛茨基继承了伯恩斯坦和考茨基的“唯生产力论”,同样大肆攻击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首先胜利的理论,攻击十月革命。一九二二年,他在《和平纲领》的《跋》中胡说什么:“我们并没有达到甚至还没有走近建立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只有在生产力发展和繁荣的基础上,社会主义才是可能的。”他还断言:“俄国社会主义经济的真正高涨只有无产阶级在欧洲几个最重要的国家内获得胜利以后,才会是可能的。”这就是说,经济落后的苏联没有资格干社会主义。这种谬论的实质就是为在苏联复辟资本主义制造反革命舆论。

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痛斥了这些奇谈怪论。列宁反复强调革命对发展生产有伟大作用,夺取政权,变革生产关系对促进生产力发展有伟大作用。他深刻指出,有布尔什维克党,有巩固的工农联盟,在这样的党领导下,完全能够在革命后把俄国变成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他说:“既然建设社会主义需要有一定的文化水平(虽然谁也说不出这个一定的‘文化水平’究竟怎样,因为这在各个西欧国家都是不同的),我们为什么不能首先用革命手段取得达到这个一定水平的前提,然后在工农政权和苏维埃制度的基础上追上别国的人民呢?”列宁并尖锐地批判“唯生产力论”者说:“马克思主义中有决定意义的东西,即马克思主义的革命辩证法,他们是一窍不通的。”

苏修赫鲁晓夫叛徒集团彻底背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苏联全面复辟了资本主义。他们出于反革命的需要,胡说什么:“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经济重于政治”,生产问题应该“提到首要地位”,应该“居于党组织活动的中心,居于党组织整个工作的首位。”这种谬论,不过是老修正主义者的“唯生产力论”的翻版。

在中国,“唯生产力论”最早的鼓吹者是叛徒陈独秀。一九二三年,他在《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中,就片面强调中国“产业幼稚,文化落后”,“连资产阶级都很幼稚,工人阶级在客观上更幼稚了。”他疯狂反对无产阶级领导革命,夺取政权。陈独秀叫嚷说:“国民革命成功后,在普通形势之下,自然是资产阶级握得政权。”到一九三八年,他还胡说什么“资本主义在中国,还大有发展之余地”,妄图从根本上取消革命。

叛徒、内奸、工贼刘少奇,继承伯恩斯坦、考茨基、托洛茨基、陈独秀这伙叛徒的衣钵,一贯鼓吹反动的“唯生产力论”,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犯下了滔天罪行。

伟大领袖毛主席教导我们:“社会主义制度终究要代替资本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不以人们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阻挡历史发展的人是没有好下场的。“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刘少奇和他的前辈伯恩斯坦、考茨基、托洛茨基、陈独秀一样,已被伟大的历史洪流所淹没。

本作品的作者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两岸四地以及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但1969年发表时,美国对较短期间规则的不接受性使得本作品在美国仍然足以认为有版权到发表95年以后,年底截止,也就是2065年1月1日美国进入公有领域。原因通常是1996年1月1日,作品版权在原作地尚未过期进入公有领域。依据维基媒体基金会的有限例外,本站作消极容忍处理,不鼓励但也不反对增加与删改有关内容,除非基金会行动必须回答版权所有者的撤下作品要求。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