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宗简牧师小传
余宗简牧师小传(福建) 1908年10月28日 |
刊于《通问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初四日即一九零八年十月廿八号第三百二十二回。 |
牧师余葆真、字宗简、泉之同安人也、生于一千八百五十二年、幼失怙恃、弟兄孤苦、侨迁厦门、依舅氏家、外祖母逃佛归耶稣引家奉教、时先生方八岁、随众瞻礼、旋入教会小学堂、十四岁领洗进教、十六岁入福音书院肄业、十八岁派漳属布道、三年改调同辖之灌口、该处会友颇多、倚恃教势者亦复不少、独先生以祈祷传道为己任、他事不预闻焉、一八七六年、派至厦门关隘内传道、因扞格、迫入济世医馆、涉猎卫生术、年馀适惠邑教会乏人主讲、牧师山雅各君、劝勉受职、遂转方针应聘、凡阅三年、调补漳州传道、乘机往汀州之连城、龙岩之白沙等处、散书布道、无何旋厦、暂任泰山传道、是时西国公会、议请先生任福音书院教习、数年之间、蒙其德教、沾其化雨者、颇不乏人、一八八七年、惠邑教会、佥举先生膺牧师重任、阅二十一寒暑、果能鞠躬尽瘁、无负厥职、先生生平事迹、有足为后世法者、略述数则、俾吾人追念芳型、而取为基督徒之模范焉可也、
▲一立志 先生自幼有志向学、汲汲进修、稍长笃信福音、人以大器目之、成童出外宣讲、不避艰危、不辞劳瘁、侃侃直陈、真堪为吾道干城、绝不以功名富贵动其心、往来驰驱、惟以遍布福音为急务、洵传道中不可多得之志士也、
▲二传道 先生阐明真道、本圣经而黜浮华、切实详明、令人闻之、百回不厌、其得力处、皆由默祷功夫得来、无论学士通儒、妇人孺子、均能感于心而印于脑、传道家至今推为巨擘云、
▲三祈祷 先生以祈祷为最要功夫、其祷告之真诚、呼吁之迫切、真能引人默契于无形、举凡教会中人、其所遇穷通得失、无不祷托上帝、凡事皆陈明吁告之、斯真情与上帝相感通、而得生命之秘诀也、
▲四办事 先生治理教务学务、专以德育为基本、会友有事、无论吉凶钜细、本仁爱公义为怀、存大公无我之见、同乐同忧、至于诲训劝勉、安慰督责、则皆循循善诱、巽言婉喻、巡视教会、探问病人、更务以道德持躬、谦虚接物、无怪乎人皆信服之深也、他若词讼诸端、则谢不敏、与教无涉之事、愈能分别严明、非随波逐浪所可同日语也、
▲五试炼 先生弱冠、人即以大器目之、冀其早膺重寄、时灌口教会、为厦门分支最先、该会由山雅各君竭力组织、勉励设立牧师、成为本地自立之会、先生在任、亦有意赞襄、然大器晚成、时有扞格之端、只得离灌就厦、未几又遭意外之阻、乃暂习医药卫生之术、厥后赴惠安三年、复舍惠往漳、又遭闹教焚堂之变、年已三十五矣、果韬光必露、惠邑群仰先生夙望、同心公举、为该会牧师、与西教牧协理惠属、其裨益各教会者、二十一年如一日云、无如积劳多病、常患气喘、忌湿畏寒、医生细察病原、非换水土吸空气不为功、因而时往南洋游历、借此调摄、旋复回惠、竭力服劳、年复一年、病根时伏时发、其阻碍传教之工、岂先生所愿出此哉、迹其一生遭逢苦境、实则经炼习而结为善果、古云、岁寒知松柏、吾于先生愈信、
▲六善终 先生于一九零七年、即光绪三十三年、四月十一日、出门巡视教友、行一里许、自知身困力乏、中途折回、抵家始知沾染时疫、偃卧不起、医药罔效、临终时、尚能代教会迫切祷告、安然长逝、时在四月十二日、辰时八句钟、享寿五十六岁、十六日出殡、男女执绋者七百有奇、无不悲夫典型凋谢、可见先生平日以德服人、而人思慕之深、有如此也、
▲七善后 先生节俭持家、清廉可仰、生平疾病缠绵、度支时绌、不但囊橐无馀、而且债台屡上、惠属会友闻知、众志成城、解囊乐助、集资弥补、清釐数日、而惠邑本堂会友、尤追念先生如慈父、按月拨出若干、供养师母世兄若妹、不令有饥寒之患、于此可见惠属教会、同心同德、尊师重道之忱、允足感发和会各教会、以尽敬师之诚、是则先生之大德感人、殊令人久仰芳徽、永怀遗爱也、仆承和会派作先生小传、独惜天各一方、远隔多年、立德立功、未能描摹生平、难免遗珠之憾、所望耳闻目击、躬亲接洽诸公、匡予不逮、则又予所厚望也夫、
这部作品在1929年1月1日以前以匿名或别名发表,确实作者身份不明(包括仅以法人名义发表),在美国以及版权期限是匿名别名作品发表起115年以下的国家以及地区(包括新加坡、加拿大、韩国、新西兰、两岸四地、马来西亚)属于公有领域。
Public domainPublic domainfalsefal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