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大辞典/波吒利弗城结集
外观
< 佛學大辭典
【波吒利弗城结集】 (故事)阿育王Dharma%s/oka即位十七年,即佛灭二百三十五年,目犍连帝须为上座,会一千比丘,于波吒利弗城诵出法藏。帝须更自作论事Katha%vatthuppakaran!a一千章,驳击异议邪说。盖此结集开会之动机,以阿育王笃信佛法,外道之徒,穷于衣食,作佛教比丘形,混于佛徒中,大混浊佛教教义,为陶汰正邪而开也。善见律二曰:“阿育王,四年中杀诸兄弟,唯置同母弟一人。过四年已,然后阿育王,自拜为王。从此佛涅槃已二百一十八年。后阿育王即统领阎浮利地。(中略)王白诸大德,愿大德布萨说戒。王遣人防卫众僧,王还入城。王去之后,众僧即集。众六万比丘,于集众中。目犍连子帝须为上座,能破外道邪见徒众,众中选择知三藏得三达智者一千比丘,如昔第一迦叶集众,亦如第二须那拘集众出毘尼藏无异,一切佛法中清净无垢。第三集法藏,九月日竟,大地六种震动,所以一比丘说,名为第三集也。”然有此结集之记事者,惟为南传,北传则无之,故以此为虚构之作说而排之者多。虽然,此独断之甚者,北方所传,未可云全然无之,真谛之部执论疏,三论玄义冠注,髣彿有其痕迹。其他三论玄义之摩揭陀优婆塞,与宗轮论述记一之好云王为同人两书记事合致。而好云王与阿育王其原语皆为Deva%nam%piya,尤可推知。故不可断为北传所无也。案此结集为分派后锡兰上座部间所起之事件,故他部派,不知其事,即知之亦风马牛视之,所以惟记于与锡兰上座部有关系之书,而其他无之乎,其历史的事实,无可疑之馀地,故称第三结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