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佛学大辞典/瑜伽师地论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佛学大辞典 导航


作者丁福保1922年出版,1952年逝世,所以本辞典在两岸四地以及美国属公有领域。

<<<上一词条
瑜伽阿阇梨

下一词条>>>
瑜伽瑜祇经

Wikipedia-logo
Wikipedia-logo

维基百科条目:
瑜伽师地论

Wiktionary-logo
Wiktionary-logo

维基词典词条:
瑜伽师地论

瑜伽师地论】 (书名)梵名Yoga%oa%ryabha%mi-s/a%stra,百卷,弥勒菩萨说,唐玄奘译。三乘之行人,谓为瑜伽师。瑜伽师所依所行之境界有十七聚,谓为瑜伽师地,瑜伽师之地也。此论明瑜伽师所行之十七地,故名瑜伽师地论。十七地者,第一五识身相应地乃至第十七无馀依地也。玄应音义二十二曰:“瑜伽,此译云相应。一切乘境行果等所有诸法,皆名相应。境谓一切所缘境,此境与心相应,故名境相应。行谓一切行,此行与理相应,故名行相应。果谓三乘圣果,此果位中诸功德更相符顺,故名果相应。师地,师谓三乘行者。由闻思等次第习行。如是瑜伽随分满足,展转调化诸众生,故名瑜伽师。师谓教人以道者之称也。旧经中言观行人者也。地谓境界所依所行。或所摄义,是瑜伽师所行境界,故名为地。即十七地也。”佛去世后一千年中,无著菩萨自阿逾陀国讲堂昇夜摩天受于弥勒菩萨,昼日为大众宣说者。本论之著述如下:瑜伽论略纂十六卷,唐窥基撰。瑜伽论劫章颂一卷,唐窥基撰。瑜伽伦记四十八卷(或作二十四卷),唐遁伦集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