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内容

伤寒杂病论长沙古本卷一上

维基文库,自由的图书馆

《伤寒杂病论义疏》版本

平脉法第一

[编辑]
  • 问曰:脉何以知气血藏府之诊也?师日: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藏府有偏胜。气血俱盛,脉阴阳俱盛,气血俱衰,脉阴阳俱衰。气独盛者则脉强,血独盛者则脉滑,气偏衰者则脉微,血偏衰者则脉涩。气血和者则脉缓,气血平者则脉平,气血乱者则脉乱,气血脱者则脉绝。阳迫气血则脉数,阴阻气血则脉迟。若感于邪,气血扰动,脉随变化,变化无穷,气血使之。病变百端,本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平脉变。欲知病变,先揣其本。本之不齐,在人体躬。相体以诊,病无遁情。
  • 问曰:脉有三部,阴阳相乘,荣卫血气,在人体躬,呼吸出入,上下于中,因息游布,津液流通。随时动作,效象形容,春弦秋浮,冬沉夏洪。察色观脉,大小不同,一时之间,变无经常,尺寸参差,或短或长,上下乖错,或存或亡。病辄改易,进退低昂,心迷意惑,动失纪纲。愿为具陈,令得分明。师曰:子之所问,道之根源。脉有三部,尺寸及关。荣卫流行,不失衡铨。肾沉心洪,肺浮肝弦,此自经常,不失铢分。出入升降,漏刻周旋,水下百刻,一周循环,当复寸口,虚实见焉,变化相乘,阴阳相干。风则浮虚,寒则牢坚,沉潜水蓄,支饮急弦,动则为痛,数则热烦。设有不应,知变所缘。三部不同,病各异端,太过可怪,不及亦然。邪不空见,终必有奸。审察表里,三焦别焉。知其所舍,消息诊看,料度府藏,独见若神。为子条记,传与贤人。
  • 师曰:平脉大法,脉分三部。浮部分经,以候皮肤经络之气;沉部分经,以候五藏之气;中部分经,以候六府之气。
  • 师曰:脉分寸关尺,寸脉分经以候阳,阳者气之统也。尺脉分经以候阴,阴者血之注也,故曰阴阳。关上阴阳交界,应气血升降,分经以候中州之气。
  • 问曰:经说脉有三菽、六菽重者,何谓也?师曰:脉人以指按之,如三菽之重者,肺气也;如六菽之重者,心气也;如九菽之重者,脾气也;如十二菽之重者,肝气也;按之至骨者,肾气也。假令下利,寸口关上尺中,悉不见脉,然尺中时一小见,脉再举头者,肾气也。若见损至脉来为难治。
  • 问曰:东方肝脉,其形何似?师曰:肝者木也,名厥阴,其脉微弦濡弱而长,是肝脉也。肝病自得濡弱者愈也。假令得纯弦脉者死。何以知之?以其脉如弦直,此是肝藏伤,故知死也。
  • 南方心脉,其形何似?师曰:心者火也,名少阴,其脉洪大而长,是心脉也。心脉自得洪大者愈也。假令脉来微去大,故名反,病在里也。脉来头小本大,故曰覆,病在表也。上微头小者,则汗出。下微本大者,则为关格不通,不得尿。头无汗者可治,有汗者死。
  • 西方肺脉,其形何似?师曰:肺者金也,名太阴,其脉毛浮也。肺病自得此脉,若得缓迟者皆愈,若得数者则剧。何以知之?数者南方火,火克西方金,法当痈肿,为难治也。
  • 北方肾脉,其形何似?师曰:肾者水也,其脉沉而石。肾病自得此脉者愈,若得实大者则剧。何以知之?实大者,长夏土旺,土克北方水,水藏立涸也。
  • 师曰:人迎脉大,跌阳脉小,其常也。假令人迎跌阳平等为逆,人迎负趺阳为大逆。所以然者,胃气上升,动在人迎,胃气下降,动在跌阳。上升力强,故曰大,下降力弱,故曰小,反此为逆。大逆则死。
  • 师曰:六气所伤,各有法度,舍有专属,病有先后。风中于前,寒中于背,湿伤于下,雾伤于上。雾客皮腠,湿流关节,极寒伤经,极热伤络。风令脉浮,寒令脉紧,又令脉急,暑则浮虚,湿则濡塞,燥短以促,火躁而数。风寒所中,先客太阳,暑气炎热,肺金则伤。湿生长夏,病入脾胃。燥气先伤,大肠合肺。壮火食气,病生于内,心与小肠,先受其害。六气合化,表里相传。藏气偏胜,或移或干。病之变证,难以殚论。能合色脉,可以万全。
  • 问曰:上工望而知之,中工问而知之,下工脉而知之。愿闻其说。师曰:夫色合脉,色主形外,脉主应内。其色露藏,亦有内外。察色之妙,明堂阙庭。察色之法,大指推之,察明堂,推而下之;察阙庭,推而上之。五色应五藏,如肝色青,脾色黄,肺色白,心色赤,肾色黑,显然易晓。色之生死,在思用精,心迷意惑,难与为言。
  • 色青者,病在肝与胆。假令身色青,明堂色微赤者生,白者死,黄白者半生半死也。
  • 色赤者,病在心与小肠。假令身色赤,明堂微黄者生,黑者死,黄黑者半死半生也。
  • 色黄者,病在脾与胃。假令身色黄,明堂微白者生,青者死,黄青者半死半生也。
  • 色白者,病在肺与大肠。假令身色白,明堂色微黑者生,赤者死,黄赤者半死半生也。
  • 色黑者,病在肾与膀胱。假令身色黑,明堂微青者生,黄者死,赤黄者半死半生也。
  • 阙庭脉色青而沉细,推之不移者,病在肝。青而浮大,推之随转者,病在胆。
  • 阙庭脉色赤而沉细,推之参差不齐者,病在心。赤而横戈,推之愈赤者,病在小肠。
  • 阙庭脉色黄,推之如水停留者,病在脾;如水急流者,病在胃。
  • 阙庭脉色青白,推之久不还者,病在肺;推之即至者,病在大肠。
  • 阙庭脉色青黑,直下睛明,推之不变者,病在肾;推之即至者,病在膀胱。
  • 明堂、阙庭色不见,推之色青紫者,病在中焦有积;推之明如水者,病在土上焦有饮;推之黑赤参差者,病在下焦有寒热。
  • 色有内外,何以别之?一望而知者,谓之外;在明堂、阙庭推而见之者,谓之内。
  • 病暴至者,先形于色,不见于脉;病久发者,先见于脉,不形于色。
  • 病入藏无馀证者,见于脉不形于色。病痼疾者,见于脉不形于色也。
  • 色有生死,何谓也、假令色黄如蟹腹者生,如枳实者死。有气则生,无气则死。馀色仿此。
  • 师曰:人秉五常有五藏,五藏发五声,宫、商、角、征、羽是也。五声在人,各具一体。
  • 假令人本声角,变商音者,为金克木,至秋当死,变宫、征、羽皆病,以本声不可变故也。
  • 人本声宫,变角声者,为木克土,至春当死。变商、征、羽皆病。
  • 人本声商,变征声者,为火克金,至夏当死。变宫、角、羽皆病。
  • 人本声征,变羽声者,为水克火,至冬当死。变角、宫、商皆病。
  • 人本声羽,变宫声者,为土克水,至长夏当死。变角、商、征皆病。
  • 以上所言,皆人不病而声先变者,初变可治,变成难。闻声之妙,差在毫厘,本不易晓,若病至发声,则易知也。
  • 师持脉,病人欠者,无病也。脉之呻者,病也。言迟者,风也。摇头言者,里痛也。行迟者,表强也。坐而伏者,短气也。坐而下一脚者,腰痛也。里实护腹如怀卵物者,心痛也。
  • 病人长叹,声出高入卑者,病在上焦;出卑入高者,病在下焦;出入急促者,病在中焦。有痛处,声唧唧而叹者,身体疼痛;问之不欲语,应声微缓者,吐利更作;问之不欲语,语先泪下者,必有忧郁;问之不语,泪下不止者,必有隐衷;问之不语,数问之而微笑者,必有隐疾。
  • 实则谵语,虚则郑声。假令言出声卑者,为气虚。言出声高者,为气实。欲言手按胸中者,胸中满痛。欲言手按腹者,腹中满痛。欲言声不出者,咽中肿痛。
  • 师曰:脉病人不病,名曰行尸,以无王气,卒眩仆不识人者,短命则死。人病脉不病,名曰内虚,以少谷神,虽困无苦。
  • 师曰:脉肥人责浮,瘦人责沉。肥人当沉今反浮,瘦人当浮今反沉,故责之。
  • 师曰:呼吸者,脉之头也。初持脉,来疾去迟,此出疾入迟,名曰内虚外实也。初持脉,来迟去疾,此出迟入疾,名曰:内实外虚也。
  • 寸口卫气盛,名曰高,荣气盛,名曰章。高章相搏,名曰纲。卫气弱,名曰惵,荣气弱,名曰卑。惵卑相搏,名曰损。卫气和,名曰缓,荣气和,名曰迟。缓迟相搏,名曰沉。
  • 阳脉浮,大而濡;阴脉浮,大而濡。阴脉与阳脉同等者,名曰缓也。
  • 问曰:二月得毛浮脉,何以处言至秋当死?师曰:二月之时,脉当濡弱,反得毛浮者,故知至秋死。二月肝用事,肝属木,脉应濡弱,反得毛浮者,是肺脉也。肺属金,金来克木,故知至秋死。他皆仿此。
  • 师曰:立夏得洪大脉,是其本位。其人病身体苦疼重者,须发其汗。若明日身不疼不重者,不须发汗。若汗濈濈自出者,明日便解矣。何以言之?立夏脉洪大,是其时脉,故使然也。四时仿此。
  • 问曰:凡病欲知何时得,何时愈?答曰:假令夜半得病者,明日日中愈。日中得病者,夜半愈。何以言之?日中得病夜半愈者,以阳得阴则解也;夜半得病,明日日中愈者,以阴得阳则解也。


卷一上终